![]() ![]() ![]() |
|
|
|
2011/12/04 22:59:30瀏覽1770|回應0|推薦3 | |
前陣子聊到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項塔蘭】,又發現網路書店寄來折價券,上網搜尋時,看見有人把這本書跟【項塔蘭】並論,以印度為背景的小說其實我都滿有興趣的,於是,就買了。 書中,以第一人稱書寫,男主角巴蘭.哈外,又稱「Munna」(北印文中男孩之意),他從小天資聰穎卻因家境貧困而無法繼續就學。 在祖母的壓迫下,表兄帶著他到茶館工作賺錢養家,印度種性通常就可以看到對方家族從事何種行業,巴蘭的種姓--哈外就是賣甜點、製作甜點的族群,所以他也只能去擔任跟甜點相關的工作,但他不甘於此,打算去學開車來改變自己命運。 他與家族其他人都一樣,將所有工作的錢都交給祖母,窮到連生活都有問題,跟表兄借錢都需經過祖母的同意。 祖母希望他趕快結婚,印度男性結婚可以跟女性敲來一大筆錢,祖母想藉此拿到錢的心態讓巴蘭心生拒絕。 他最終成就心願,成為一名司機,到丹巴德知名富人--鸛的家裡工作。 在印度,富人的財富累積,來自於他們佔地為王後,從山、河、道路通通都是地主所有,富人們透過各種手段壓榨最底層的村民,從捕的漁穫到過路費通通都要上繳,於是,富人永遠富,窮人則因此更是窮到底,永世難以翻身。 巴蘭先是幫鸛的兒子-阿莎克當司機,阿莎克從美國回來,與妻子粉紅都屬於新思潮派的人,對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帶著某些程度的反叛,巴蘭偶爾可以躲在保護傘裡生活。 作者對於印度的人事物都有著自己犀利且精確的剖析。 包括,巴蘭初期在鸛家中工作時,被一個老司機欺負,得勢的一方永遠睡在床上,而他只能縮在地上,那還是間頭頂上油漆斑駁的破房間,隨時都有蟑螂等蟲在身上、臉上爬行,書中說:「世界上有哪種恨比二號僕人對一號僕人的恨還強烈?」這句話傳神表達巴蘭被欺凌卻不能說的扭屈心態。 兩個司機睡在同一間房間內,卻從不交談,一號司機從市場買來許多佛像,每天早起時就膜拜,巴蘭身為二號司機,為了一別苗頭,也去市場買來更多佛像表達競爭心態。 後來巴蘭抓到一號司機的小辮子,成功趕走了一號司機,自己也跟著阿莎克到了德里生活,書中稱呼德里是個由「半生不熟」(half-baked)的人們建立的城市,我喜歡書中描述的方式,透過很多實況的顯現更傳神。 阿莎克從美國唸書回來,與太太粉紅對印度有諸多不滿,他有次到巴蘭位於丹巴德的房間,發現房內有股臭味,巴蘭連床都沒有,他對於這樣破爛的房間感到罪惡感,允諾要給兩個司機各自的房間,以保有隱私。 在識時務的巴蘭,總能適時擠出一些奴僕應該說的話:請別這樣作,先生,這裡對我們而言就像皇宮一樣。 這些種姓制度底層的奴僕們,總是謙卑跟心甘情願的接受自己的命運,也因此,富人教奴僕帶著大筆的錢外出時,不用擔心奴僕會捲款潛逃。 作者認為,印度號稱是全世界最誠實的人,原因是印度就是最大的雞籠。 一堆雞困在滿是屎臭味的雞籠裡互相啄鬥,屠夫宰殺雞隻後的濃厚臭氣瀰漫,每隻雞都知道自己將是下一隻被宰殺的對象,但他們不反抗,也不逃離,為什麼? 一方面是因為種姓制度,一方面是印度緊密的家庭制度,如果僕人拿了大筆錢財逃跑,家族將遭到嚴重的懲罰,被追打、被活活燒死,除非是扭曲的人,否則沒人會這樣作,更除非,他是一頭白老虎,巴蘭為自己為何最終會作那件事情起了頭。 這讓我想起【賽德克巴萊】裡,得罪日本人的下場,就是抄家滅族,這樣嚴厲的懲罰,是最有效的鎮壓手段,但並不能真正讓人心悅誠服,尤其是被稱為白老虎的巴蘭。 巴蘭說:這是「人吃人的世界」,印度再也沒有一千多個種姓與宿命,種姓只有大肚子跟小肚子的,而兩種宿命是:吃,或者被吃。P66 初到德里的巴蘭,總是開錯路,一次,阿莎克與粉紅兩人喝醉酒,搶著當司機,結果開車撞死一名小孩,兩個主子夫妻嚇得慌了手腳,巴蘭鎮定的把車開回家後,洗去血跡,他守口如瓶,原以為事件就此平息,但沒想到,阿莎克的哥哥--貓鼬主張讓巴蘭頂罪,寫下一張犯罪認白書,巴蘭對於主人阿莎克的信任降至冰點,他沒想到阿莎克竟然也接受這種作法。 好在那件事情因為沒人報案而不了了之,粉紅卻因此與阿莎克離婚,頹廢的阿莎克變成與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人,巴蘭也不再是過去的巴蘭。 預謀已久的巴蘭打死了阿莎克,然後拿了大筆的金錢逃跑,在另一個城市--班加羅爾重起爐灶,改頭換面成為一個新的身分,一個成功的計程車公司老闆。 這本書開頭巴蘭以第一人稱寫信給溫家寶的方式開頭,將印度與中國形成強烈的對照關係,作者眼中,兩個發展國家都面臨社會的巨變,印度一些表面捍衛窮人的社會主義份子,其實依舊盛載著永遠不變的腐敗陋習,選舉制度也是荒謬可笑之至,言語中都清楚的反射出中國的問題。 無論今天打著什麼主義旗幟,依然都擺脫不了黑暗的一面,在印度的賄賂制度就是家常便飯,阿莎克的家族從窮人身上剝削來的錢,轉手又進貢給政府官員,從而在其中獲得生存的機會,這狀況無論誰掌政都沒辦法改變。 如果,【項塔蘭】是描述印度的夢幻灰姑娘版,那【白老虎】就是血淋淋的寫實行動派,從頭至尾都清楚見骨的描述了窮人與富人間的鴻溝,這本書中描述的其實也更接近我去印度看到的真實,比【貧民的百萬富翁】更貼近事實。 上圖,印度恆河(版權所有,請勿擷取)。 印度的血淚史,傾訴不完,恆何即使在某些人眼中只盛載著不堪與骯髒,但卻依然還是印度人心目中至高無上、一生必去朝貢一次的聖河,這中間,有著深沉的無奈與無力。 藉由白老虎的堅強心志竄起的人,在印度多還是少,我不得而知,但這本書看完,我很欣賞那些一針見血的精采見解。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