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7 23:02:34瀏覽1511|回應0|推薦1 | |
雖然嘴裡說著要看,但當年首演,去年重演,都始終是錯過了。
今次乘著工作之便,從同事中得到戲票,終於看了這個舞台劇。 改編自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老實說,對原著沒有多大的感情。范柳原和白流蘇,成年男女的愛情角力場,要隨著年月增長,才懂得多一點點再一點點,而對於張氏流露的抑港揚滬,卻有說不出的反感。 但無論如何,《傾城之戀》是部有韻味的小說,要改編為影像,談何容易?許鞍華加周潤發加繆騫人,便作了一個錯誤示範,那部電影,看得我直毛管楝。 整個舞台劇的處理,放輕了酸溜味,加了喜料的鹽花,臉譜化的三姑六婆家庭麻煩人,結果不時有笑位出現,效果見仁見智,膚淺如我卻算是受落。 蘇玉華的白流蘇,果然有一股孤芳的上海女性美,那種矜持和渴望愛情的自憐,媚態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有,她穿上玲瓏剔透的旗袍,的確很美。)那一刻我甚至相信,她應該比鄭秀文或張可頤,更適合演繹上海小姐王琦瑤的醉生夢死,如果有舞台劇《長恨歌》的話,而不是電視或電影。 的確,蘇玉華是位優秀的舞台劇演員,也只有舞台才可以把她的charisma發揮自如,反之,一到電視劇的小螢幕,蘇氏魅力彷如山泥傾瀉拾級而下,魅力變成了造作不自然,就算當主角卻仍是綁手綁腳,看得尷尬。 終於相信,原來「演技」也要看媒介的。 道理同時適用於梁家輝身上。愛煞了電影螢幕上的梁家輝,或輕狂浮誇,或溫文儒雅,鏡頭下的梁家輝散發著男人魅,但似乎不適用於舞台上的范柳原。 同樣的裝扮,同樣的舉手投足,梁家輝與蘇玉華卻似乎格格不入,甚至偶爾流露出的痞態,令人想到呂奇,更無聊頂透的想到,如果此刻由羅嘉良來演,會怎麼樣的笑果。 也想像到首演的謝君豪效果會更好,縱使其實不太喜歡謝氏的over,但不同的媒介,需要不同程度的over,這才叫演技的charisma。 劉雅麗的歌者,用歌聲交待書中心理描述,比vo或直白來得沒那麼兀突,雖然好像有點硬插入的味道。 同場看同事說,改編後的舞台劇,重愛情輕「淪陷成就愛情」的感覺,我同意。原著最迷人之處,是那種傾覆城市去成全愛情的荒謬,動人得不切實際,是每個女人的夢幻理想。現在改成多年後的白流蘇回首愛情不悔,或者會有人欣賞吧,可我就覺得是兀突。 大時代下的浪漫小愛情,其實小資主義的產物,《傾城之戀》本來就是成年男女的纖情錄,感悟就要看個人經歷,愛得多不是重點,其中的較量才是經驗之源。單純的觀眾如我,還是覺得蠻賞心悅目就夠了。 【原文寫於2006年4月7日,原載於PCHOME】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