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 Top 3心水日劇+Top 2亞洲區劇
2017/12/23 13:56:24瀏覽698|回應0|推薦0

其實今年個人看的劇很多,喜歡及有感覺的卻不多,別人眼中的「神劇」《四重奏》又完全無感(跟坂元裕二頻道不對),到年末日劇只能勉強選top 3,外加兩部個人覺得值得推薦的亞洲劇。

1. 《監獄公主》

表面是胡鬧爆笑大媽囚犯復仇尋真相,實際上是通過各式各樣的大媽(或年齡接近大媽?)的獄警,呈現囚犯這種身份的人生反思。

最初覺得無厘頭或不知所云的笑料惡搞,到最後處處見伏線、通通是洋蔥,亦算是宮藤官九郎把早年的「一世青春」(又名「中二病」)及近年的溫柔細膩(但有點「囉唆」)的風格混合在一起,初時的亂糟糟令喜歡《海女》、《寬鬆世代又如何》的人覺得無所適從,但對喜歡《木更津貓眼》、《曼克頓愛情故事》的老飯來說卻大感滿足;但幾集下來,還是以爸爸心態對孩子、大媽特別溫柔體貼,有很多話要說「成長以後」的宮九,而且還能夠帶出各位「大媽」的新魅力,尤其是越來越像她老公的菅野美穗!

縱使收視仍然一貫地低得被鄉民碎嘴,個人終於重新把宮九劇放在全年最喜愛首位,也是因為他成功令我感受到成長其實是很迷人的,因為再可愛的少女都會變成大媽,可愛的大媽卻不會再變成大媽。

2. 《伊藤君A to E》

改編自柚木麻子小說,講述「痛男」伊藤誠二郎在四名女性(ABCD女)中周旋,在遇上了自尊心極強、外表溫柔內心毒辣的過氣編劇矢崎莉櫻(E女 /木村文乃)之後,二人生活開始發生變化。由於日劇版是明年公映的同名電影版先導作品,所以是以莉櫻為視點,敍述她從四名女性口中得知她們與伊藤的糾纏,並且會把她們口中的伊藤腦內成她身邊人(田中圭、中村倫也、山田裕貴),到最後一集真正的伊藤 (岡田將生)才正式現身。而電影版則是以伊藤為視點,重新交代他與這五個女性的關係。

故事最好玩的就是通過「伊藤換人演」的敍述性詭計,講述幾個各有問題的女人對伊藤荒謬的依存及她們之間的微妙關係。雖然任意被使喚的A女故事沒有太吸引,可能是佐佐木希的演技問題(?!),但她口中的渣男伊藤卻成功勾起觀眾的興趣--原來這樣就是令人看著覺得刺眼的「痛男」?到後來宅宅的B女(志田未來)出現後,就發現故事蠻有趣,不是單純地批判男性「自我意識過剩」或女性「藉口多多只說不做」,而是透過奇妙的敍事方式,呈現都市男女的特質,到現充C女(池田依來沙)及令人沉重的處女D女(夏帆)登場,以及E女的心理背景後,就會發現玩味程度很像法國電影《天使愛過界( À la folie… pas du tout/He Loves Me… He Loves Me Not)》!

看罷ABCDE女與伊藤的故事後,更想看電影版!

3. 《山田孝之的康城電影節》

怪咖電視台TV東拍攝的偽紀錄片劇集,以山田孝之以真人身份表示要擔任製作人,開拍一部「女兒弒不倫母」的電影,誓要在康城電影節奪獎而找來導演山下敦弘(同時兼任此片集的導演及第一男配角[笑])及蘆田愛菜,全劇由籌集資金開始,紀錄山田大製作人的「電影夢」。

《山田孝之的康城電影節》遊走偽紀錄片與專題新聞節目之間,不時穿插電影學校講師、各大公司老闆的對答(訪問),甚至遠赴康城向影展委員會取經(訪問),在模擬「山田孝之出品」的偽命題下展開各種「真實對話」,討論日本影視界怪現象,模糊真假的界線令人看到過癮,無論你是否喜歡日本電影,只要對日本影視文化有興趣又有「愛之深責之切」心情的人,就值得一看!

原本演技變油膩的蘆田愛菜在這裡變了個人,淡定地飾演從「仰慕山田孝之答應拍攝」到「不爽他犧牲整個劇組心血」的女演員.蘆田愛菜,自此之後相信她的女演員生涯能夠走得更長更遠,也推薦給曾經喜歡但一度對她失望的觀眾。

4. 《通靈少女》

意外發現今年沉迷的非日劇均是靈異題材,肯定是因為日本人不肯拍這類片…(不!我們明明有《Doctor Y 2》!)

《通靈少女》 以擁有通靈能力的16歲女孩「仙姑」謝雅真(郭書瑤)為主軸,每集的主線均以不同的「見鬼」故事為單元 --無論是女歌手愧疚沒看到病逝女友的最後一面,又或者小孩裝鬼上身求父母關注,甚至是自殺老師與在生教宮的心結,貫穿當中的是「鬼其實與人的執念有關」,驟眼看有點老梗,但細味下來還是會被觸動; 副線是謝雅真的學校生活,以及台灣獨有的宮廟文化。

總覺得台灣的靈異文化有種地味的陰森,但比起日本的又較為親近,《通靈少女》以校園劇及台灣廟堂文化為戲劇元素,人情味與少女情懷都很到位,台灣偶像劇必備的學生生活沒有令故事變得老套,反而拉近了觀眾與「仙姑」的距離,郭書瑤也意外地洗去平時的華裝與傻氣,將這個不想捉鬼又要走的少女呈現在觀眾眼前。

明年有第二季,真開心!

5. 《降魔的》

講述天賦異稟及有降魔能力之的士司機馬季(馬國明)如何透過精靈石敢當(胡鴻鈞)的幫助下走進降魔之路,而副線是一眾夜更的士司機的眾生相。香港的夜更的士有很多靈異傳說,《降魔的》更像是取材各個傳聞再加工,令的士司機群變成港式「深夜食堂」,聚集了各式各樣低下階層的溫暖故事,前半段也的確以溫情為主,無論是馬季的身世之謎,又或者啤啤(劉佩玥)童年時被丟棄的洋娃娃成為了精靈…等等,觀眾看了窩心又感動。

後半段主打平凡的士司機覺醒成為降魔大師,過程及與惡魔對陣的場面會令人想到老港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雖然特技更為廉價有點可惜),但各種對香港社會現況的涉指令人會心苦笑,借2006年轟動一時的「徐步高案」影射「警察成魔」更見玩味。《降魔的》未必是經典大作品,但絕對是最能反映香港人當下心情,屬於香港人的戲劇,希望對這個地方有情有想法的人可以一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fongpk&aid=10953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