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8 20:12:30瀏覽1749|回應0|推薦14 | |
假日早晨,沒排什麼活動,和太太兩人就在家裡附近走走。走著走著,才想到,南屯其實是台中地區開發的源頭,我們在南屯住了快二十年,居然不怎麼熟悉,擇日不如撞日,乾脆立刻轉向,打算到南屯老街好好走上一遭。 沿著公益路轉惠中路,穿過五權西路,繼續前進,與南屯路交接口,是「中南米麩店」, 50年代奶粉尚未普及,是台灣民眾最主要的即食飲料,不過感覺逐漸沒落。 左轉南屯路,約200公尺,路邊有個「牛墟輕便車站」,是南屯重要的歷史遺產,「牛車店仔」。 「以前台車是用人力推動,並沒有靠其他動力,以前在車站的時候需要買車票,買完車票後,大家就擠在這小小(約4尺X6尺)的台車上,然後就有人在後面推,推一推就跳上來,台車快停下來的時候,再跳下來推,就這樣達到目的地。」 轉回南屯老街,這裡又稱為犁頭店,政府打造老街,地面也重舖。 路口是「林金生香餅舖」,也有百年歷史,更有特色的是,將在地的「麻芛」融入食材,開發出麻芛太陽餅、麻芛狀元糕、麻芛松子酥之類的。 往前再100公尺就是萬和宮,http://www.wanhegong.org.tw,這是三級古蹟,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奉祀媽祖。我們知道,卻是第一次來,進去拜一下。 基於好奇心,我們走進萬和宮斜對面的萬和文化大樓。我本來以為是類似香客大樓住宿的地方,沒想到此行很有收穫。 4樓是蔴芛文化館。 在台中住了二十餘年,坦白說,來到4樓之前,我不僅沒看過麻芛,甚至連這個名字都沒聽過,而麻芛文化館有完整的黃麻文物陳列。我們運氣很好,遇到導覽志工張隊長,他博學多聞,經驗豐富,為我們介紹南屯歷史、萬和宮起源、萬和宮建築的一些特色,以及黃蔴種植、蔴梗用途(隊長說,是當時作為廁紙替代,擦屁股的)、編繩索、做布袋、還能做成麻芛湯。改天我ㄧ定要嘗試喝一碗麻芛湯。 3樓是萬和宮文物館。 典藏非常古老的萬和宮香爐及一些早期文物。 天上聖母神轎在此,鑽轎底。 還有一頂超過一百二十年的大花轎,管理員居然讓我們試坐,真是難忘的經驗! 離開萬和宮,旁邊就是文昌廟,進去虔誠的拜一拜,保佑我女兒今年基測順利。 穿進南屯市場,四處逛逛,帶些食物,回家當午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