籟,是什麼?發覺以前的概念很模糊的籠統。
所幸,以“天然,自然聲息”為它的本質這樣的認知並不離譜。
有一說,籟是吹氣於簫洞所發出的聲音(更精確的是指排簫,廣義是木竹、笙簧之類的樂器)。
這裡面蘊涵有更細緻的引伸意思。
氣流動為風,風入洞心,成音律為籟。風──天然無執取之力源,洞──因其空(不執有,不執無)的性質方能穿氣而鳴。
籟──風 流動入 “空無” 意象的 ”洞” 所發之自然之音聲,風止則靜無音。隨應隨止,不濁不染,没有刻意的作為與不作為。
以此為基本,延伸而論“三籟”──人籟、地籟、天籟。
人籟──指不帶著機心,心中未先存有定見(無成見)所闡發的言論。
人以不染物慾,心無所攀緣,亦不高其世志(揚名、顯德),方能洞燭物情、世情,所發之議論才能中正、平和。
有高遠的志向有什麼不是?揚名後世以顯父母有什麼錯?
我想了一想,覺得就單以存心,也就是以機心的角度來觀察,不放開這樣的執著,以及社會加諸的、既成的無形束縛和理念,要說能很客觀的、不帶成見的判斷一個人的言論,甚至觀察一個現象,決定一事物的定位,擺脫是是非非、紛紛擾擾的糾纏,就很難。
地籟──
大地之噎氣,為風。大地之上有形形樣樣,大小不一的竅穴。風掠過竅穴而鳴發為音是地籟。
這讓我想到“不平則鳴”。
穴有方、有圓、有窪、有大小坑洞...等等。風有山陵廻旋而成者,有杳杳輕起著,有起於溪谷平波者....。
大地之竅穴──“待風而鳴”,不自作為,風動則鳴,風止亦止。風已止時,別讓大樹小樹上唏唏颯颯猶自振聲作響的樹葉搖曳聲給蒙混了(用此來比喻那些兀自滔滔言談不止息的人我是非。)
天籟──天地萬物各依其性而自鳴。不豫立而作為。不有以待而為。
---------------------------------------------------------------------
要去機心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說到要没有預設立場,没有定見,那更是不容易。至少,我還做不到,不過由於對三籟的初階概念,倒是著實的提醒了自己另一個觀察事物的角度。
莊子的“齊物論”,是以說籟這自然現象為觀念之始,然後就人之去機心,去成見而深入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