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3 14:56:53瀏覽1462|回應0|推薦7 | |
〈園藝治療誌文章別:栽培花飾妝.心情日記簿.物種百寶袋〉 【白頭翁Light-vented Bulbul.果樹.鳥類.園藝治療】 以前知到有白頭翁,也知道牠的樣貌,但不怎麼熟悉, 透過被築巢育鶵近距離的相處,及資料的彙結整理, 對這城市三「寶.俠.劍客」之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劍客」為都市消除了蟲害,保持了良好的生態平衡, 「俠」為這次擾嚷28天的相處,留下整潔環境.感動回憶,做了最好的註解。 「寶」應該是對列易危等級瀕臨絕種,在東台灣生活的近親烏頭翁的稱呼, 藉以喚起大家對台灣特有物種,確切保育的危機意識更為貼切。 一.物種的描述 1-01.中名~白頭翁.白頭公.白頭鵠仔(臺語pe̍h-thâu-khok-á) 1-02.英名~Light-vented Bulbul,Chinese Bubul.JPG 1-03.分類學名~ (03-1)Kingdom Animalia動物界/Phylum Chordata脊索動物門/Class Aves鳥綱/ Order Passeriformes雀形目/Family Pycnonotidae鵯科/Genus Pycnonotus鵯屬/ 常見於東亞,北至中國瀋陽,南至海南島.香港.台灣.越南北部,和日本南西群島(八重山群島.沖繩等)。 (03-2)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Gmelin,1789)白頭翁指名亞種~ 分佈於中國的廣西.廣東.與海南,四川.雲南.貴州.安徽, 江蘇.浙江.陝西.河南.山東.江西.湖北.湖南.福建。 (03-3)Pycnonotus sinensis hainanus(Swinhoe,1870)白頭翁海南(兩廣)亞種~ 分佈於越南北部及中國的廣西.廣東與海南。 (03-4)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Hartert,1910)白頭翁(台灣)亞種~ 廣佈台灣各地(不包括太魯閣峽谷南部和東南沿海)特有亞種留鳥。 1-04.臺灣物種~名錄編號:380439台灣特有留鳥 1-05.棲所生態~生性活潑好動不怎麼怕人,環境適應力強,平均壽命約10~15年。 一般3~5或10多隻群居,冬季族群較大有20~30多隻, 聚生於中低海拔次生闊葉林,平原灌木叢和丘陵樹林地, 平地至城市有人居住的農田.果園,行道樹.校園.公園.庭院中的電線與樹上, 多在小樹灌木枝椏間跳躍活動,少做長距離飛行,只遨翔於近空及相鄰近的樹木間。 與麻雀.綠繡眼合稱「城市三寶」或並稱為「城市三俠」.「城市三劍客」。 1-06.食物~屬雜食性,常入人類栽培的果園啄食水果,蝴蝶蘭的嫩葉嫩芽, 平時多啄食昆蟲,兼食植物的漿果及種子,繁殖季則幾乎全以昆蟲為食。 1-07.特徵~ (07-1)叫聲-悅耳婉轉多變的「秋咕利.秋咕利」,「巧克力.巧克力」, 清亮單調的「嘎嘎嘎嘎嘎~」,熱鬧喧嘩,是善於鳴叫的小型鳴禽。 (07-2)成鳥-體長約17~22cm,30-46g,嘴.腳.頭額至後頸部純黑富有光澤, 兩眼虹膜褐色,上方至後枕羽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有一白斑, ♂及老鳥更為潔白清晰醒目,所以叫「白頭翁」。 頦.喉.腹部白或灰白色,夾以黃綠色條紋, 胸部淡灰褐色-♂深♀淺淡,形成不明顯的寬闊胸帶, 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尾和兩翼暗褐稍帶黃綠,及黃綠色羽緣, 上體褐灰或橄欖灰,亦具黃綠色羽緣,使得上體呈現不明顯的暗色縱紋。 (07-3)幼鳥-頭灰褐,背橄欖綠,胸淺灰褐,腹及尾下腹羽灰白。 1-08.繁殖~春末夏初3~5月群聚林間枝頭,營巢繁殖力強,夏末秋冬移群集於避風帶棲息。 ♂站高處樹頂枝頭高聲鳴唱,音色圓潤悅耳多變→引來♀唱和情歌→ 雙雙對對建立小範圍領域(初春的鳴唱可能兼具領域及求偶展示)→ 枯草.芒草穗共築碗形巢(相思樹.榕樹,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樹叢,陽台花木盆栽)→ 一窩產白底殼上著有濃密的暗色肝斑,蛋3~4枚→ 一季1~3次-第一次失敗親鳥可繁殖第2~3次→ ♀獨自孵蛋兩週破殼→再兩週♀♂輪流餵食育雛→離巢。 二.近親物種的描述 2-01.中名~烏頭翁.烏頭鵠仔 2-02.英名~Taiwan Bulbul,Formosan Bulbul 2-03.分類學名~Kingdom Animalia動物界/Phylum Chordata脊索動物門/Class Aves鳥綱/ Order Passeriformes雀形目/Family Pycnonotidae鵯科/Genus Pycnonotus鵯屬/ Pycnonotus taivanus Styan,1893烏頭翁(台灣鵯)。 2-04.臺灣物種~名錄編號:380440台灣特有種留鳥。 2-05.特徵~身長約18,翼長約8cm,22~31g,♂比♀大羽色相同。喙.跗蹠.趾黑色, 頭頂至後頸,及八字鬍線的烏黑羽色,鬍上有一橙紅小痣, 腹面白色,雙頰.耳羽及喉部灰白,胸部淡灰褐色, 背部灰綠,腰部灰,翼的覆羽.飛羽.尾羽,灰橄欖綠有黃綠色的羽緣, 尾下覆羽,羽緣帶黃。 2-06.棲所生態~從蘇澳到屏東楓港劃一直線,中央山脈做了天然的地理幈障隔絕, 烏頭翁領域在東(花蓮.台東.恆春半島),白頭翁的天下在西(北及西半部平原與宜蘭), 各自保有了「台灣特有種及亞種」的純正基因。 然而隨著人們的東進開發及公路開通,再加上民間於東部放生白頭翁的習俗, 都嚴重侵襲了烏頭翁的原生地盤領域。 使得純種烏頭翁面臨了基因雜化威脅,正快速受到污染而消失中。 2-07.研究實證與處置 (07-1)1950日治時代,烏頭翁分佈在蘇澳以南,白頭翁還沒進入蘭陽平原, 在西部也僅在Chosu(潮州?)有僅約2公里寬的雜交帶。 有明顯的生殖隔離,學者仍然把牠列為獨立種。 戰後五十年,兩者分布情形已有不同, 白頭翁逐漸穩定佔據蘭陽平原,烏頭翁已敗退至花蓮新城; 在西部,兩者雜交帶擴展到10幾公里寬。 (07-2)1976 Severinghaus & Blackshaw 的研究:1970年代烏.白頭翁的分布, 在花蓮市以北的天祥一帶及屏東縣枋山以南與楓港以北一帶有重疊出現, 而且極少有種間雜交的情形發生。 (07-3)1984年徐芝敏研究:所有特徵.習性.鳴聲.行為.生態需求…都極似白頭翁, 不同處在烏溜溜的頭頂及嘴角上的紅痣。 發現南端的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有雜交的個體出現。 (07-4)1990.1991.2003中央研究院劉小如博士,未發表的調查資料, 西部枋山.楓港及東部蘇澳.立霧溪中游以下,烏.白頭翁的交疊區,面積日益擴大, 雜交現象日益嚴重,混血的「雜頭翁」個體日益增多,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進行多年的相關研究, 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育目的,為保存臺灣特有種烏頭翁的遺傳基因, 建議應採取措施:*持續的監測烏.白頭翁與雜交個體的分布。 *進行烏.白頭翁繁殖.擴散研究。*研擬烏頭翁保護區的劃設與管理。 *勸導停止放生。*建立烏頭翁保種族群。 墾丁國家公園烏.白頭翁擴散暨烏頭翁保護區劃設之可行性研究-營建署 file:///C:/Users/user/Downloads/RES94004.pdf (07-5)2008/02/20: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強化了烏頭翁的保育地位, 公告:由原先保育等級III「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提升為等級II「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Wikiwand (07-6)國際鳥界對烏頭翁動態也相當關心與憂心, 「亞洲鳥類紅皮書」.「世界受脅鳥種」亦皆列為「易危」等級。 學生物生物學:【生物教學】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紅皮書) http://bio-study.blogspot.com/2011/06/iucn.html 臺灣易危等級物種條列| 臺灣生物紅皮書測試版http://redlist.taibon.tw/evaluation/vulnerable 感謝所有來訪.閱讀.推薦.留言格友, 因繁忙無法一一回覆,在此感恩致謝!祝福您! 本文於jennyowl貓頭鷹各地好宅同步po文 (^3^)請連結(^_^) 〈Udn網路城邦〉2010/11開格~框邊多圖組 〈Yahoo Blog〉2008/04/05開格 2011/06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教育應用」決選入圍 2013/12/26停格全格打包搬遷至~~~ 〈Xuite隨意窩〉已於2023/08/31終止服務並刪除網站全部資料。 〈北市教師研習中心Blog〉2013/03停止服務 |
|
( 興趣嗜好|自然園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