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09 12:00:00瀏覽3685|回應1|推薦40 | ||||||||||||||||||
黃金巷(Zlatá ulička)是布拉格城堡內最不起眼,卻又極負盛名的景點,由一排緊貼城牆的彩色小屋,以及屋前窄巷所組成。最初駐紮在此地的,是一支守城的射手隊,窩在城牆洞裡,無一瓦以蔽日。1597年魯道夫二世皇帝時,阿兵哥們請願,希望砌牆擋風,加頂蓋避雨,皇帝恩准,於是有了最早的一排小屋。由於更像是崗哨,幾世紀以來都十分低矮,又不屬於王室建築,士兵自行維護,直可說是城堡之瘤。 「黃金巷」之名,傳說源於十六、七世紀的煉金術士。當時皇帝迷信點石成金,可只喜歡享受成果,煉製過程的不愉快副產品不在歡迎之列,便將術士安排到城牆邊上,離宮室遠遠地。不過畢竟是工作場所,術士倘若真受寵幸,當然不會居住在這種地方,於是髒亂依舊。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奧匈帝國衰微,城堡不再受重視,這條名號響亮卻實際破敗的巷子,被窮人和不良分子長期佔住。然而蓮出淤泥而不染,如此不堪的居住環境,卻出現兩位文學泰斗,分別是卡夫卡(Franz Kafka,居所即篇首的22號),以及1984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塞弗爾特(Jaroslav Seifert),令黃金巷蓬蓽生輝,得享盛名。 二戰後城堡連同黃金巷收歸國有,佔住者都趕了出去。1952~55年間,當局將之整建並粉刷成現今的五顏六色,開放觀光成為名勝。入巷參觀要收費,巷內小屋則多半販售紀念品。22號當然以卡夫卡作品為主,塞弗爾特的故居則早已頽圯拆除。 入巷前導遊略作講解 左:不大的巷子,左側小屋是特色。右:門楣低矮,高個兒得當心 14號小屋的門面及內裡 14號是蒂比斯夫人(Madame de Thebes)的家。她是二戰前著名占卜師,以塔羅牌算命,因預言希特勒之死及第三帝國滅亡,遭蓋世太保逮捕,受酷刑而喪命。 蒂比斯夫人有個兒子,一戰時被徵召作戰失蹤。她拒絕相信兒子已然捐軀,終其一生每天擺放餐盤整理床鋪,期盼愛子還鄉。 巷底展覽室播放早期電影及海報 22號卡夫卡故居 小妮子迷卡夫卡,教老爸務必拍照。可是巷小人多,很難有乾淨畫面。難得發現空檔,按下快門之際,又有人殺進來。總算是個美女,就不裁掉了。最後乾脆進屋,買張現成明信片交差。卡夫卡在此租住兩年,寫下包括城堡 (The Castle) 在內傑作。當時是他姊姊的家,除了圖個清靜,我猜房租便宜也是原因之一。現在則是卡夫卡書店兼博物館。 其他小屋大都是紀念品店 27號後方,穿過狹窄的弄道,有座置放砲架的小庭院,保留當年城防遺跡。庭院靠城牆側有道小門,沿梯登上二樓便置身牆內甬道,乃是狹長的兵器陳列室。 盾牌上有各色圖案繪畫 鎧甲與頭盔,發思古之幽情 出口在黃金巷另一頭的13號。十六世紀的城防衛隊,人稱「紅砲手」,以其制服顏色得名。據說他們的薪餉並不穩定,吃住都得自己張羅,唯一吸引人的油水來自兼差。紅砲手不打仗的平日,主要工作是巷口皇家天牢的獄卒。下詔獄的欽犯自非尋常百姓,手頭大都闊綽。沒事捎帶私物信函,有事買通關節,用刑輕重有別,砍頭也好歹利索,別拖泥帶水。這些,直說便是賄賂,才是京城守衛的主要收入來源。只是久而久之綱紀敗壞惡名遠播,「紅砲手」的諢號成了「紅惡棍」。衛隊長一度禁止人民對守衛出言不遜,抓到要罰款。直到1784年,連皇帝也看不下去,下令裁撤了這支隊伍。 左:一群人在研究,到底那個門出巷子。右:走對了便是這個出口 看右圖人像淒苦,便知天牢到了。下圖似乎是判官和聽審的犯人。 左:入地牢的小門,右:關押受刑人的鐵籠 拐進一堵矮門,沿窄小的石階走到底,赫然出現古代的五十道陰影。手銬腳鐐各色刑具不一而足,受刑人想來不死也得脫層皮。還是速速離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