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底片掃瞄機‧漫談數位化經驗
2012/10/12 00:56:17瀏覽17243|回應4|推薦55

老舊照片的數位化,一直是個頭痛問題。除了自己買一台掃瞄器,當作舒緩運動,一張張慢慢掃之外,也有代客掃瞄製作光碟服務。前者費時費力,後者傷荷包,量大的時候,都不覺得很理想。近年有人提倡用數位相機翻拍,省時省力兼省錢。然而翻拍需要環境設備,光線充足均勻,效果才會好,業餘人士如我,並不容易搞定。

萬一照片褪色污損,倘若底片還在,或許有救。但一般掃瞄器不能掃底片,得加裝特殊光罩。底片專用掃瞄器則貴得離奇。請人代掃通常比較合算,只是品質良莠不齊,難說那家比較靠得住。假如有價格實惠、品質也過得去,最重要的,速度不能太慢的掃瞄或翻拍裝置,應該是一大福音。

用過的人大概都知道,家用平台掃瞄器真是龜速。中階600dpi掃一張3x5照片,約莫十秒鐘,1200dpi就得乘以四。家用掃瞄器的光學(真實)解析度,過去只有600dpi,3x5照片約當五百萬畫素(Mega Pixel,簡稱MP),4x6可達9MP,以今日標準不算很優,儘管比起同等畫素的數位相機隨手翻拍,品質仍然算不錯。然而數位相機翻拍一張,只要卡擦一響,速度卻是天差地遠。

那麼,有沒有同時兼顧速度和品質的機器呢?很高興的,前兩週瞄到這麼一台剛好趁手,價格也算合理。其實這類產品上市好幾年了,或許因為冷門,一直沒得到注意,網路上分享文也不多。我自己三四年前曾經讀過相關介紹,但當時解析度普通(約5MP),需要連接PC操作,沒有引起太大興趣。

幾年來有了相當幅度的改善。首先,它可以獨立運作,不需要PC,相片圖檔存在SD卡。使用5V DC,也就是一般的USB電源,表示不必綁在電腦旁,可以在任何角落操作,甚至有適當電池的話,還可以帶到戶外。像素則提昇到14MP,趕上今日相機水準。重要的是,它基本上是個攝像頭,底片就定位,最多就色相、EV值做些調整,接下來只要按快門、存檔,就OK啦。

缺點當然有。首先,它只支援正片,或135彩色、黑白負片;意思是說,如果規格不合,就完全用不上。其次,人工操作的進片匣少了點兒科技感,雖則如果你想的話,確實可以耍點特技。比較嚴重的是色偏,顯然缺乏針對底片特性自動調校的機制;準確來說,只有Konica呈現正常顏色,富士偏綠柯達偏黃,偏偏後兩者比例又高。雖然有人工調節按鈕,但操作繁複,且不能記憶,每張照片都要重新設定,與簡單迅速的概念背道而馳。好在這種事對影像編輯軟體來說不算困難,留給PC去做好了,反正片子終歸要修的。

由富士底片取得的初稿經過色彩校正的成品

另一個大問題是灰塵。試想在約莫十個平方公分大小的一格底片上,要抓出14MP畫素,肉眼可見的塵埃棉絮,會被放大成螞蟻蒼蠅,所以必須時時注意背光板的清潔。倒是挺煩,因為即使肉眼難見,在螢幕上放大後,有時依然明顯,只得視若無睹

灰塵棉絮既大又多的實例

從多年前(指的是大約Windows 95上市前後)第一次接觸掃瞄器開始,就陸續將老照片數位化,存成電子檔,時至今日尚未盡全功。你說到底有多少照片,101都蓋好、兩岸三通了,還沒掃完?其實數量當然是個問題,最主要是一張照片要搞上半天這種水磨功夫,剛開始憑一股真氣直衝,再而衰三而竭,然後就會停上大半年,再也不想碰。近年還好,PC速度夠高肚量夠大。當年486時代,記憶體只有32M不到,倘若膽敢用高檔的300dpi掃圖,光送進電腦就十幾分鐘,後處理再半個鐘頭,哼哼唧唧吃頓飯的時間,不過弄一張照片罷了。因此開工前照片要千挑萬選,還得沐浴更衣馨香祝禱。

這可不是誇張。一張照片要搞半個鐘頭,總不希望弄出來的東西無可救藥徒勞無功。早期掃瞄器的主要對象是文件,遇上多彩的照片,有各式各樣詭異問題。光面紙容易炫光,布面會產生雜紋;最糟的是,掃瞄期間PC不能執行其他工作,因為資料傳輸、處理、儲存的任一環節出現滯礙,就有可能在圖面上產生波浪。掃瞄器的感光元件是線型,只有一維,第二維靠馬達推動光軸,橫掃過原稿(所以叫掃瞄)而產生平面圖形。停滯造成馬達剎車,然而慣性會使感光軸偏移,重新啟動時,要稍微倒車回到原來位置,這時候就考驗馬達的精密度了。沒辦法準確歸位,畫面就會產生濃淡不一、甚至開天窗的條紋,看起來好像波浪,這樣的圖只好作廢。

此後十年間,問題陸續獲得解決,但使用者的胃口也變大。主流解析度由300dpi,成長到600, 甚至1200,資料量呈等比級數增加。畫質是提高了,速度卻依然慢吞吞。兩千年以後,開始大批(每次兩到三位數)掃瞄照片,太長的等待時間一直令人氣沮。理論上說,逐一掃瞄個別照片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效果,但實在太慢而費事。後來記憶容量夠大的時候,就往A4面積裡塞進四到六張照片,一次掃完,再用軟體切割。這樣做的好處是,慢慢掃瞄的那段時間可以做些別的事;缺點則是,明暗色彩差距過大的照片放在一起,會損失亮或暗部的細節變化。因為掃瞄器的自動調校機能,通常會尋求容納最大限度的明暗色彩範圍,使局部細節變化被壓縮。譬如說單一夜景由暗到明用0分到100分表示,是一百個級距;倘若和一張藍天白雲並列,由暗到明同樣用0~100分表示,則夜景部份可能落入0~30分,只剩三十個級距,有些細節就糊掉了。事後修補有幫助,但總不如一開始慢工細活。

掃瞄器的發展慢慢進入瓶頸,主因是數位相機的快速精進,將底片沖印幾乎徹底淘汰。沒有新相片可掃,消費型掃瞄器便可有可無,購買意願低落。近年來常見與印表機合併的所謂多功能事務機,平價的獨立掃瞄器幾已消聲匿跡。這台新入手的底片掃瞄器(說拍攝比較恰當)其實也有相同問題。目前用途主要是將過去300~600 dpi時代掃過,現在有點嫌小的照片,很快地用高解析度重新數位化。等工作告一段落,這台機器該怎麼辦呢?大概只好拿到二手市場拍賣了吧。

附帶一提,可能是照片本身粒子粗細的關係,平台掃瞄器600dpi的品質明顯優於300,但1200看起來並不比600高明多少,速度卻相當令人不敢恭維,所以通常我都用600dpi掃照片,市面上照片專用掃瞄器也很少高於此數。底片掃瞄器則應該還有發展空間。而且透光片的明暗對比和色彩飽和都優於反射片,克服色偏問題之後,效果還蠻令人欣慰

不過色偏確實有點麻煩。雖然七成以上可用單一公式校正,仍有不少得個別調整,很需要一點耐心來磨。話說回來,倒也不必每張底片都拿來翻拍。大體上原本拍得好的,有機會更細緻;拍壞的,卻不會因此變得清晰。需要服膺「縮圖是王道」那種,解析度再高也是枉然。倒是發現被沖印店剔除的敗筆當中,有時候還能意外挖出寶來。像當年在加拿大洛磯山住宿,黎明前窗外出現一頭麋鹿,不敢開閃燈,硬是悄悄按下快門,結果當然沒洗出來。畫面固然一片漆黑,麋鹿身形依稀可辨,證明嬌客確曾來訪,算是額外收穫

沖印店剔掉,這次救回來的紀念品。亮度對比經過加強

總結底片掃瞄器的使用心得(相對平台式掃瞄器):

優點:

  • 可獨立作業,不須連接PC。
  • 解析度(14MP)介於600~1200 dpi之間,但速度遠勝。
  • 明暗對比和色彩飽和度較優。

缺點:

  • 未能針對底片特性調校,富士、柯達均有色偏,須靠後製彌補
  • 灰塵很難徹底清除,對小面積的底片影響頗大。

2012.10.15 補充

週末多掃了幾卷底片,發現對色偏這件事要重新評估。先前說Konica顏色正常,可能只是巧合,或只是偏離不多;實際上是普遍現象,只有程度差別。原因可能是機器的自動白平衡沒做好,或者底片本身變質。懷疑前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每當插入底片匣,機器對第一格底片進行對焦等初始動作時,會有這麼一瞬間,出現接近正常的顏色。然而一旦對正,顏色就偏了。希望廠商能夠設法解決,畢竟對消費者來說,需要動用後製軟體進行色彩校正,可不是符合期望的事。目前正向廠商討教,有後續再做補充。

2012.10.26 補充

與廠商的聯繫告一段落,但不算有結論。廠商不認為有色偏,但很爽快地換一台機器給我,只是結果一模一樣。或許我們對色彩的認知有差距,但本文貼出來的對照圖應該說明一些什麼。廠商答應再研究,卻不知何時有下文。而以目前的狀況,我也無法背書。就靜待下回分解吧。

2013.8.22 補充

近日又掃瞄一批底片。這回因為年代更遠,受高溫潮溼等不利影響所導致的褪色、變色甚至變形,比過去明顯得多,所以可以證實及修正先前的一些想法。第一、本機的白平衡,應該是根據Konica底片調校;富士、柯達均有色偏,但利用影像編輯軟體的自動功能不難校正,再加一點手工微調,可以有令人滿意的成果。第二、無法用自動功能至少調整到接近正常,大約就是褪色或變色了。褪色是指膠片變淡,明暗對比逐漸消失,通常是由於高溫強光。變色則是受潮或發霉後產生的班點,慢慢擴散成濃濁色塊,使自動程序無從還原;聽說用某種酸性溶液洗濯可以修復,但化學不是我的強項,有待高明指點。

 
( 興趣嗜好電腦3C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njil&aid=6935723

 回應文章

r
掃描照片受限於相紙粒子大小
2012/10/15 02:00

掃描照片受限於相紙粒子大小,高於200dpi或300dpi已不會顯現更細微的內容,所以掃描照片最高用到300dpi,3.5"x5"照片轉成約1.5MP,4"x6"照片轉成約2.1MP,等同1999年前後中階數位相機的解析度,還可接受.

若要更高的解析度,只有掃描底片或幻燈片.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2-10-15 21:07 回覆:
承蒙指教。只是300dpi掃出來的大小,現在當桌布都不太夠。我的想法是寧可取較高解析度來縮圖,勝於由低解析度放大;當然前提是不超過機器的光學解析度。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曾經
2012/10/14 06:53
網購過這一台 http://www.brookstone.com/instant-slide-and-negative-scanner-iconvert?bkiid=body_zone|hmpg|a|cat8|sale|649236p  當禮物送給我的小姑。我自己倒是不曾用過。後來他跟我說效果不是很好,也不知道細節問題出在哪兒。我買之前讀過消費者產品使用評鑑的,因此知道小姑不滿意就有點兒失望。今年耶誕我要去他那兒把機器搬回家,自己用用看。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2-10-14 09:51 回覆:

看起來跟我這台挺像,搞不好是同一家ODM。如果是的話,問題大概跟我遇上的一樣。色偏馬上就看得到,不加深究就會覺得效果不好;灰塵要掃個幾十張才會明顯,前面受不了,大概就沒耐心了。

不同廠牌的底片,各有其色彩特性(大概是材料的關係),富士偏綠柯達偏黃,Konica好像是偏紅,洗照片時再以公式校正。我這台機器,似乎只有內建Konica的公式,其他家顏色都會偏掉。個人認為這是廠商考慮欠周的地方,起碼要準備幾家主要軟片商的公式供人選擇,否則一般消費者不明究理,看見顏色怪怪的,難免失望。


niki在斯里蘭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打太快
2012/10/12 16:58
有這功能嗎?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2-10-13 00:53 回覆:

若是洗好的相片,一般多功能事務機,就是印表機附掃瞄功能,像我家這台HP,不到台幣兩千。只是家用便宜貨速度很慢,受不了;辦公室用的快得多,但價格高,體積龐大,不會想放在家裡。

本文介紹的是掃底片專用,我在這裡買的: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1660362

價錢倒還不貴,但事後需要用影像編輯軟體修正色偏,有些麻煩。

嫌麻煩費工的話,找人代勞比較省事。過去的照片沖印店應該可以處理,只是我家附近這種店差不多倒光,網路上攬客的,又不曉得靠不靠得住,所以決定自己來。倘若還找得到信得過的沖印店,請人家幫忙,會比較省時省力。


niki在斯里蘭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公也想把一些舊照片掃瞄放到DVD上
2012/10/12 16:56
這台機器有照功能嗎? 什麼廠牌, 價格大約多少? 我11月份回台可去光華商場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