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2 00:02:27瀏覽2235|回應11|推薦84 | |
最後的書影 海水藍藍 洪杰 繪圖 (為新書封面設計的圖案)
一回,讀莫言在史丹福大學的一篇演講,說飢餓與孤獨是他創作的根源,文中說到的飢餓,讓我讀得驚心動魄。他說,那個飢餓的年代,甚麼都吃,吃戶外的野菜,野菜吃完了,就吃樹葉,樹葉吃完了,就啃樹皮,村子所有樹幹幾乎被啃得遍體鱗傷。大家因此練得一口銳利的牙齒,一位從事電工的同夥,出門工作不須帶工具,電線經他牙齒一咬應聲而斷。他為了逃離飢餓,聽說有人因領了稿費可以三餐吃餃子讓他羨慕得不得了,因而立下從事寫作的決心。又說,由於童年獨自在無邊無際的原野放牛,除了天上的雲,飛過的鳥,只有那幾頭牛為伴。孤獨下,讓他大做白日夢,練就了無限延伸的想像。
這事觸動了我對自己的審視及一些想法,我又是怎樣想寫作的呢?其實,就記憶所及,我童年喜歡繪畫甚於寫東西,壓根兒沒有書寫的觀念與想法。記得那時,見到三國志的尪仔標如獲至寶,便臨摹起尪仔標的人物,人物的衣冠,所持的各式武器,完全著迷沉醉於畫畫裡。唸小學,上學會經過街上一家小書店,書店的書不多,有學生模範作文、良友、尺牘大全、情書不求人之類的書。放學,我會鑽進去瀏覽一番,很快就將書店的書讀遍了,小腦袋瓜還自以為博覽群籍,將天底下的書給讀完了。那時所處環境很難找到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我記得曾讀過自軍中流出給阿兵哥看的「革命軍」,也曾讀過不知從何處來的書刊,但都不是兒童讀物。
不可否認的,閱讀文藝一直是我工作之餘消遣解悶的活動,其間,偶而投稿,不過為數不多。真正有空閒不受干擾寫東西、畫畫,還是我離開職場以後的事。所以我寫作動力說起來很平常,沒甚麼特別的,主要還是有了空閒,有了閒暇,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塗塗寫寫;孤寂的成分也是有的,剛到北美環境的陌生朋友的缺少,對於我寫作塗鴉尋求樂趣有一定影響。我不得不承認血液裡一直流竄著創作激情,一有機會就冒出頭來想畫張畫或寫點甚麼,大概從中可獲得喜悅與滿足吧。我喜歡無中生有而具美感的東西,一張空白紙張繪畫成一幅美麗圖畫,一份空白稿紙成就了一首耐人咀嚼回味的詩篇或是一篇雋永散文,一直是我的練習及期望獲得樂趣的泉源。
這本散文集又是一次練習過程的紀錄,有我成長的家鄉金門,故鄉曾遭受戰事無情的摧殘,但土地仍堅忍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鄉人。「家鄉的迎城隍」、「有土產美味的節慶」等節日紀事,「陳坑海濱」、「風雞的故鄉」等風光剪影,試著留下島鄉的點滴風貌。時代快速變遷,家鄉也不能避免,典雅美麗的古厝一棟棟被拆解改建成樓房,屋齡超過一世紀的「老家兩落大厝」,則是想為家鄉曾經擁有的古厝聚落群留下一點蹤跡。
台北唸書及工作的時間,幾乎直追我在故鄉成長的歲月,台灣有我太多的回憶與懷念,「想起那瑰麗落日」、「尋訪巷弄裡的人文」、「迪化街127號」都是這樣的情懷。最近一趟返台,我幾乎走遍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小步道。那秀麗的山巒,隨風起伏的芒草,不含一點人工雜質的自然美景,與世界各地景點相較毫不遜色。我連續寫了「絕塵秘境八煙」、「天母古道」、「偏向虎山行」、「縱走聖人瀑布擎天崗步道」等篇章,並貼文在我的部落格。我好想分享走這些步道的喜悅心情及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麗大地。
「春雪」、「冬景」、「西端街景」以及「櫻花舞春風」等是我旅居北美,對不同文化、環境、氣候的回應。還有,我仍然無法忘情對藝術的那份摯愛,「吻」、「善於裝扮女人的雷諾瓦」、「莫內的蓮花」、「竇加的芭蕾舞者」、「邱吉爾與小布希總統的畫」等,便是這個心情下的產物。
文學藝術一直是我的信仰,當遇到挫折時,鼓舞著我,受傷時,撫平我的傷口。讓我認識體驗到日子有了它們,生命更為亮麗多彩。我相信,我會繼續不停的練習寫、練習畫。
二○一五年五月於溫哥華
海水藍藍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