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明鏡》週刊 何以行銷全球經久不衰
2008/06/03 21:59:14瀏覽1223|回應0|推薦11


《明鏡》週刊(Der Spiegel)是時政類的新聞週刊,該雜誌自稱是「德國最重要的且在歐洲發行量最大的新聞週刊」。發行量超過100萬,行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有3.8億歐元的收入。

「明鏡事件」引起轟動
1946年由英國佔領軍在漢諾威創辦,當時叫《週刊》,1947年由德國人接手。194714,第一版《明鏡》雜誌借鑑英美的新聞雜誌,取代德國的早期雜誌每週關注(Diese Woche)在德國中部城市漢諾威正式發行了。雜誌的第一任主編是魯道夫奧格斯坦(Rudolf Augstein)。魯道夫奧格斯坦於2002117逝世,一直到死前,他都是《明鏡》的發行人,即便過世之後,他依然掛名發行人。雜誌創刊初期年青的編輯們就確立了《明鏡》雜誌的主旨:政治批評與嚴肅的政治評論。當時,《明鏡》雜誌的主管駐紮在倫敦再加上《明鏡》週刊的政治傾向,當時德國的其他三個佔領國對《明鏡》週刊的發行給予了極大的壓力,所以雜誌不得已還是用以前的《每週關注》(Diese Woche)作為雜誌名出版發行。1952年《明鏡》週刊遷至漢堡,並發行《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

《明鏡》60年的刊史上,最驚險、也是最榮耀的時刻,當屬20世紀60年代轟動一時的「明鏡事件」。

1962年,該刊引用北約秘密檔,報導了代號為「Fallex62」的軍事演習,並在文中批評聯邦德國國防軍戰備低劣,無以應對東歐威脅。此文引發阿登納政府震怒。101636名員警在司法部長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查抄《明鏡》編輯部,將奧古斯坦及其他三名編輯以「特嫌」罪名逮捕。連正在西班牙度假的該文作者,也被聯邦國防軍逮捕回國。事後證明,此乃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斯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ss)一手主使,越權所為。但漢堡民眾上街遊行,聲援《明鏡》,阿登納內閣中也有五位部長辭職,抗議政府濫權。次年聯邦德國憲法法院宣告《明鏡》無罪的最終裁定,被視為德國戰後新聞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明鏡事件」導致斯特勞斯因侵犯新聞自由而辭職,阿登納總理本人也受牽連於1963年黯然下台。


筆鋒直言不諱  道出民眾疾苦
在創立初期,奧格斯坦為期刊定下了兩條基本原則:其一,只寫自己想看而在其他報刊上看不到的文章;其二,不論敵友,決不向任何權威低頭。該週刊全國範圍內發行,注重調查性報導,以「展示社會的陰暗面」為己任,敢於揭露國家的政界內幕和社會弊端。以此「培養」出了固定的、感興趣的、持續的和忠實的讀者群,迅速成長為全國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一份綜合性時事刊物,並且在國際新聞領域中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是這樣評價《明鏡》週刊的,「自打在村裡的剃頭鋪排隊的時候第一次讀到《明鏡》週刊,就一直被其大膽和無所顧忌的風格所深深吸引」,而後成為其忠實讀者。《明鏡》週刊的風格就是以直言不諱的筆鋒,道出民眾疾苦、直指政治家的軟肋,這種風格呈現了德國新聞自由,同時也贏得了讀者的認同。

在《明鏡》週刊的封面故事中,時政類的硬新聞占了74%以上,而所刊登的醫學、科技和歷史類封面報導其實也是與當今社會民眾生活有極大關係的深度報導,旨在引領民眾從新聞事件、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當今政治風雲的變幻,監督政府做出必要改革。

德國之聲中文版說:今日《明鏡》既非「民主的大炮」,也沒有墮落到無足輕重。從它誕生之日起,德國新聞業就有了全新的變革。

應該說,德國之聲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明鏡》現在平均期發量為110萬份,行銷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19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