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曾寶儀 的 美味人生(一)
2007/09/26 23:28:48瀏覽1495|回應0|推薦1

曾寶儀在她撰寫的《阿寶靚湯》中說:「人生真的就像煲(煮)湯,不光要材料好,有的時候更需要耐性。」且聽她如何用心煮「自己」這鍋湯。 

見到曾寶儀,我請她以湯水比喻自己和身邊的人。聰穎的她轉一轉亮麗的眼睛,說父親曾志偉是樣樣皆精的佛跳牆,母親像珍貴滋潤的燕窩,同父異母的弟弟曾國祥是時間尚短的滾湯,師父張小燕則是長時間熬出來的老火雞湯,至於她自己,可比作青紅蘿蔔豬骨湯:「材料簡單,但只要耐心地煮,也可以很美味。」 

其實,這鍋青紅蘿蔔豬骨湯的材料殊不簡單。曾寶儀的父親是「十八般武藝」的香港影帝兼知名主持人曾志偉,媽媽是十八歲下嫁曾志偉的南菲(藝名)。曾寶儀三歲時,父母離異,她和兩歲的妹妹詠儀從香港搬到臺北,由祖父母撫養,中學時在天主教學校寄宿,從小培養出獨立、不服輸的性格。 

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模範生,每年考試都名列前茅,唯一的嗜好是上圖書館,十八歲考上台大社會系。「父母從來不開口讚賞我,考取好成績是自我肯定的最簡單方法。讀書跟工作不同:工作必須有很多人配合,才能獲得好成績;讀書則只要你努力,回報便會在成績單上看到。」 

她不是隨便伸手向父母要錢的嬌嬌女,更從不張揚自己是曾志偉的女兒,不想靠父親庇蔭成功。她在大學話劇社不是擔任幕前工作,而是選擇做幕後搬搬抬抬的工作,並實行半工半讀,在真言社電視企畫部擔任執行製作。大學畢業後,她做過大地電視台助理,又做過香港名導演張之亮那部《自梳》的副導演。幕後工作之苦,難以想像:「我曾經在杭州氣溫接近攝氏四十度的炎夏拍戲,須照顧數百位的臨時演員,收工時,累得兩腿完全走不動,這不是一般人熬得住的。但我生性不服輸,越困難的工作越要用心做好。」 

二十五歲那年,曾寶儀擔任台灣收視率極高的電視節目《超級星期天》的助理主持,被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兼經理人張小燕相中。張小燕撥長途電話給曾志偉,稱讚曾寶儀是做節目主持人的料,必能成大器,要曾志偉放心把女兒交給她。當時曾寶儀剛存足了一筆錢,並考了託福,準備到美國去留學,但張小燕令她改變了主意:「既然這樣出色的一位長輩看得起我,我不想浪費自己的材料。無論如何,我慶幸自己二十五歲才入行。許多藝人十多歲入行,失去了個性,埋沒了自我,因為做這一行,穿什麼、說什麼、唱什麼、演什麼,往往都不由自主,個人的成就主要靠別人告訴你。但我在幕後乃至家裏,早已習慣接受苛刻批評,可說是千錘百鍊、百毒不侵了,所以,不會因為表面的成就或讚賞而忘記自己是誰。我心中永遠有把尺,是非真假,問問自己的心就最清楚。」 

張小燕沒有看錯人。曾寶儀憑聰明自信、正面積極的性格,加上不算漂亮卻常帶微笑的娃娃臉,迅速成為台灣新一代紅得發紫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最高紀錄是同時主持六個節目。這時,大家才知道她是「曾志偉的女兒」,台灣年輕一輩甚至反過來說曾志偉是「曾寶儀的父親」,而她也有點以青出於藍為榮。

「小時候,不知道爸爸有名氣,因此從來不覺得有壓力;後來踏進演藝圈,知道爸爸在圈內很有地位,確實給我不少壓力,因此我選擇遠離香港,在台灣闖天下。輸了,不會丟他的臉;贏了,證明我不是靠父親。」

曾寶儀主持電視節目之餘,還唱歌、演戲、寫書。可是二○○三年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鬧出了「佼寶戀」。據說,曾寶儀對台灣紅星小S橫刀奪愛,與張小燕旗下另一位當紅節目主持人黃子佼談起了戀愛 。不利曾寶儀的傳聞占據各報刊影劇版頭條,成為台灣觀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曾寶儀的清純形象被毀,聲望急墜。

轉載自 讀者文摘 雜誌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125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