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學科技與媒體閱讀心得第一章探索21世紀的學習
2014/09/23 21:01:52瀏覽1188|回應0|推薦0

教學科技與媒體   閱讀心得

第一章  探索21世紀的學習   羅綸新 

第一節  緒論

     21世紀的科技與媒體已經影響師生在教室的學習,教師與教科書已經不是所有資訊的來源,取而代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透過無界的線上資源,與專家、學生對話與討論並探索世界。

第二節  21世紀學習的架構

     教師要使學生成為21世紀的公民,並為成功的生涯做好準備,如何保持相同步調是相當關鍵的,因此今日教師必須要有幫助學生獲取核心課程的能力,並得到21世紀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所謂21世紀的知識與技能,就是儲備學生能有意義、有目標的使用科技與媒體來創作、發明、溝通、研究,以及解決問題。

第三節  科技~科技落差的現況

     電腦與科技並不會自動增強老師的能力,它們必須轉化為最合適的科技,融入教學與課程的實務。ASSURE模式提供一個結構性與容易依從步驟,教師透過此過程,來生產具有效果之應用科技的教案。

     現代科技提供教師的第一個益處是將大量的資料以數位方式儲存與攝取,第二個好處是可以迎合學生不同的需求,第三個好處是學生不再受限於教室,透過學校媒體中心,世界變成學生的教室。但是不能忽略『數位落差』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同教育不同收入其使用網路的落差依然存在,家中沒有電腦網路可用的學生依舊存在。

第四節  媒體

.媒體形式:含文字(最普遍)、聲訊(現場或錄音)、視覺(促進學習)、影片(動態媒體)、操作性物件(實體或模型)、人。各學習者以所欲達成的目標、選擇媒體形式時必須將教學的情境(大組、小組)、學習變項(讀者、非讀者)、以及目標的本質、呈現的方式都必須考慮。

.教學材料:教學材料是學生與之互動以製作或強化真正的學習材料,唯有良好設計的材料方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第五節  教師使用科技與媒體

.數位化教師:教師結合數位工具擴大教師的能力,以完成多種的角色與責任

  ()互動教學:教師教學應包含豐富的媒體與互動,不斷的融入網際網路上截取的特別概念

  ()個人化回應系統:可利用PRS「按控器」,使教師知道每位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回應。老師可以利用資訊引導學生討論,使教學更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

  ()動態評量工具:動態工具可節省教師的時間,評量資料可以在有密碼保護的網站下載,提供全班至個別學生各科報告的選項。

  ()實務社群:數位教師參加實務社群的活動,這是具有共同目標跨國的、全球性共享觀念及資源的團體。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互動,允許教師在觀念上或物質上合作與互補。社群涵蓋教導相同領域年級,或有相似需求的老師,如科際整合、班級經營、或是特殊專長與資優學生相關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的網路

1-3整理國家教師教育科技標準(NETS-T)的五個指引:

1.促進與引發學生學習創意

2.設計與發展數位年代的學習經驗與評量

3.數位化作品與學習典範

4.提升數位公民與責任的典範

5.參與專業成長與領導

.ASSURE模式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特性,預期的目標要具體化,需要選擇適當的策略與教材,最佳的科技與媒體,提高最佳的學習成效,使學習者參與實作與回饋。ASSURE模式提供一個系統化製作學習經驗的過程,改變21世紀教師的功能,改變學生的角色。

第六節  學生使用科技與媒體

     21世紀科技媒體的使用者是學生,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評量與指導學生學習,科技媒體是幫助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經驗更有創意的管理者,而非只是科技的配方者。

.數位化學生

  ()互動工具:數位學生在校內外使用各種移動式無線的設施,在需要之處使用科技,擴大了無數為方法所產生的學習經驗。

  ()與他人互動:21世紀學生透過以網路基礎的互動傳播工具與社群媒體網路,如部落格、維基等學習社群擴大到全球。今日數位學生與教師使用科技來探索、查詢,增進個人學習並貢獻給他人。

.為學生而設的網路

     1-4整理國家學生教育科技標準(NETS-S)提出學生在學校或未來生涯中學到的的六個閱讀技能其標準:

1.創意與創新

2.溝通與合作

3.研究與資訊能力

4.批判思考、問題思考及決策

5.數位公民

6.科技操作與概念

第七節  今日的素養

*   一般素養:教師依ASSURE發展教學計畫,要提供學生建立一般素養的知識與技能。

*   文學素養:學生會使用以文字為基礎的資源,收集、解釋及溝通資訊。

*   電腦素養:教師須知如何操作系統,如何確認及找到軟體、硬體問題並解決他。

*   遠距學習素養:包含設計與促進學習經驗、示範與提升學習及責任、終生學習三成份。

*   虛擬學習素養:使用各種工具促使學生將人們與資源連結,突破教室藩籬。

*   視覺素養:學生在各種視覺媒體中學習,必須學會解釋與正確創造視覺訊息的能力。

*   音訊素養:聲音在教學占重要部分,學生須學習聽或傾聽東西在學習上的角色。

*   影像素養:若要教學活動中影像中學習更有效,須學習此技能評量或了解影像訊息。

*   媒體素養:若要媒體強化教學,則必須支援學生的媒體素養,有能力製作或解釋媒體。

第八節  教室的發展:從傳統到多媒體

     傳統教室轉變為多媒體教室,其中教師和學生應用及適應的四階段是(1)觀察(2)舊的事,舊的方法(3)舊的事、新的方法(4)新的方法、新的事,其中第四階段則完全使用科技與媒體的能力,提供學生具有未來導向的內容。

第九節  媒體中心的角色改變

     學校的圖書館已經融合成現代的媒體中心;不但提供閱讀的資料,尚包含各種資訊科技資源,也提供教師各項支援教室教學的材料。

第十節  版權的關注:著作權法

      網際網路已經使得拷貝各種數位材料極其容易,教師應對學生解釋法律與道德的責任,求學生要以專業、合法的方式使用所有的材料。

*          教師與著作權法:

*          公平使用:有四個基本原則(1)目的與使用特性(:教育用、非商業用)(2)著作權作品本身性質(雜誌、期刊、不是專門設計來教育用途的)(3)份量及整體作品被使用比例(4)使用後影響著作權作品的價值與市場潛力。

*          尋求著作權作品同意使用:(1)越清楚越好(2)再製有著作權的材料費用是可以協商的(3)某種原因不使用須讓出版社或發行者了解(4)使用著作權期間保存文件(5)使用「免稅版媒體」

*          保護的期限:100~70年不等

*          改變作品的形式:即使有能力將類比的材料改變為數位形式,仍是違法的。

*          殘障學生:(1)多重方法給各種不同的學習者選擇,以獲取資訊與知識(2)多重行為與表達,提供給學習者選擇,以表達他們的所知(3)多重參考方式,使學習者感興趣。

 

11  總結

本章從教師與學生的觀點,討論科技與媒體影響學習上的角色,也介紹關鍵的素養以達有效的學習,及介紹各種含有科技工具的學習環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0129&aid=1750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