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5 中國新聞出版報/王玉梅
「營業額能夠占據全球大學出版社市場比率的55%,規模和出版量超出所有英國和美國地區大學出版社的總和」,對很多大學出版社來說,牛津大學出版社無疑是一個令人「羡慕、嫉妒」的標杆。
在全世界出版社中,牛津大學出版社名列第25位,年銷售額近10億美元。而支撐其成為出版巨頭的,不是暢銷書,是學術出版。
品質取勝,有些優勢別人無法競爭
牛津大學出版社全球學術出版部執行總裁蒂姆.巴頓說「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任務和品牌是與科研的本質保持高度一致的,而我們的規模、經驗和能力保證我們能高效地、有競爭力地運作。」
創立於1478年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屬於牛津大學的一個部門。「我們歸大學所有,沒有股東,不是那種特別關注短期利益或季度贏利的出版社,而是一個使命驅動的組織。」蒂姆.巴頓這樣解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定位:透過全球出版活動傳播牛津大學在研究、學術和教育方面的卓越品質。
這種特質,也使牛津大學出版社保持了嚴肅、高端的學術出版品位。該社擁有約300種同行評審期刊,每年出版2,500種全新學術著作,牢牢占據英語語言教育和英國本土教材出版60%以上市場比率。
「其他出版社可以在規模上和我們競爭,但有些地方是無法競爭的。我們把重點放在高品質的優質資源上,同行評審保證我們的書目全球領先;公平合理的定價,可以帶來靈活的業務模式,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平均使用成本。」蒂姆.巴頓說。
數位時代,成功關鍵在於「可見性」
自2000年推出第一個線上產品牛津線上英語大辭典開始,牛津大學出版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線上出版。2012年,該社出版40多個線上產品,涵蓋人文、社科、科學、醫學、法律、參考文獻、辭典,以及300多種學術期刊。
「以前一本書定稿要幾年時間,現在用戶會要求在一個月內就看到成品。」牛津大學出版社全球學術出版部出版總監曼迪.希爾深有感觸地說,「數位出版改變了行業,改變了用戶習慣,我們要有更快捷的出版流程,要更加關注使用者的需求,否則將有很大風險。」
曼迪.希爾認為,現在是一個資訊超載的時代,人們沒有時間去篩選海量資訊,因此保證「可見性」是數位出版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牛津大學出版社已經投入很多資金,努力使該社的產品能放在搜索結果的頂端,並不斷改進服務,保證本社產品的發現性和可獲得性。
為此,牛津大學出版社近幾年推出了牛津學術出版線上和牛津索引兩個重要平臺。前者旨在讓全球知名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內容可以被全世界學術社區在同一平臺方便地搜索和獲取,目前已有10個合作大學出版社,收錄24個學科1萬多本書目;後者為免費的搜索服務平臺,可檢索所有牛津的數位內容。與此同時,該社還推出了12種完全開放獲取期刊,提供超過100種選擇性開放獲取期刊,一些文章和圖書的部分章節也可以免費提供給研究者。
出版轉型,把目光投向「金磚四國」
「在西方,提起全球化就會考慮到『金磚四國』,其中,中國是重點。」曼迪.希爾告訴記者,全球化對原有的出版生態系統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內容和成本的雙重壓力下,西方出版商正把目光轉向新興市場。
牛津大學出版社也不例外。事實上,到2012年,牛津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合作的期刊中,有4種位列中國期刊影響因數排名的前十位。在曼迪.希爾看來,中國的學術環境日益成熟,無論是論文發表數量還是品質都有較大提升。因此,面對不斷變動的未來科研市場、日益全球化的內容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將會在中國、印度等國尋找重要的全新出版專案。
據了解,中國的論文投稿數量,目前已經占到牛津大學出版社投稿排名中的第3位,在全球素材來源中排第15位。曼迪.希爾表示,牛津大學出版社已與多家中國出版機構達成合作出版和版權授權業務,未來將繼續開發高品質英文期刊、圖書、線上產品及各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