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2008年報看國際出版集團走勢
2009/05/04 02:10:37瀏覽796|回應0|推薦1
2009.4.21  中國圖書商報/渠競帆

3月間,國際各大出版傳媒及學術出版集團相繼披露2008財年年報。本報著重選取在學術、教育及大眾三個出版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集團──里德、培生及貝塔斯曼予以解讀,以期勾勒國際出版領域的發展趨勢。經過分析發現,產品及服務的數位化程度高的學術出版集團的業績成長明顯高於其他兩個領域;教育領域顯示出長期持續的穩定發展,而大眾出版正處於數位化的振盪期,加之受到經濟影響,業績普遍有所下滑,在影視刊多棲並舉的母公司中作用正日漸式微。而向全球化發展及在大型併購熱降溫背景下更注重內容的有機成長,正成為三個出版領域共同關注並日益重視的核心。


大型併購熱降溫

近來,經濟的不穩定為國際公司併購鋪上了一層灰暗的色調。與前幾年為取得行業領先地位而不惜血本的策略性收購明顯不同,如今金融買家狠殺價的力度讓人心驚肉跳。併購成本已從以前公司年收入的兩倍(甚至更多),跌落至現在的近乎甩賣價。2008年,多起併購事件可以佐證:里德愛思唯爾集團在年初掛牌出售其商業資訊集團(RBI),拍賣價格從20億美元最終降至10億美元(相當於1年的營收),最終年底黯然收牌;貝塔斯曼也是咬牙出售直接集團在英、美、中等各國的圖書直銷/俱樂部業務(有關方面不願公佈具體價格)。

進入2009年初,這一趨勢愈演愈烈:3月初掛牌的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只有2.5億美元的競拍價,與當初數十億的買入價有天壤之別;之後英國批發公司貝特拉姆僅以850萬英鎊的低價售出,遠遠低於2007年被收購價格,與其超過1億英鎊的年收入更是相去甚遠。在普遍預期將於2010年結束的經濟危機下,風行十餘載、以高買高賣為特徵的出版傳媒企業間的併購熱潮似乎已開始降溫。

史普林格執行長德克漢克對此作了最新的注解。本月初的英國期刊研究會U.K. Serials Group大會上,漢克在回應關於史普林格將被出售(3月底有幾家英國媒體報導其母公司將以5億歐元出售史普林格49%股份)的報導時表示,史普林格不會被出售,其母公司是在尋求合作夥伴進行投資。這也是「面對市場未來可能出現的盤整唯一要關注的事」。他強調「儘管對投資公司來說,收購一家企業,改善其業績,然後在3-5年後高價出售是它們一貫的遊戲規則,但從商業資訊集團收牌就可以看出,近來投資者對大的傳媒併購沒有什麼興趣。科學出版領域未來也不會有巨大的變化。5年內技術在科學出版領域仍不會占主導地位。


三大指標看業績

3月,多家國際出版集團披露的2008年報,明確地傳達出這樣的訊息:策略性收購趨於冷淡,企業更加關注發展核心業務,完成各主營業務內容的有機成長,並將有優勢的業務向全球拓展,以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2008年報為投資者了解公司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資訊,以及管理層對新一年經營、投資及前景預測提供了判斷依據。

根據2008年的年報資料所做的排名顯示,進入2007年前五名的這幾家企業,包括湯姆森、里德愛思唯爾、培生、貝塔斯曼、威科,在2008年依然保持了這一優勢,只是有小幅的調整,里德從第四名升到了第1名,威科上升1名,培生與貝塔斯曼分別下滑一名和兩名,再次體現學術出版集團業績提升的速度。西班牙的星球(Planeta集團由於在去年併購了法國埃蒂迪集團(Editis),也從十名之外躋身前10。此外,美國的出版企業已被拋在前6名之外(近幾年的排名都是如此),反而是加拿大及英、德、法等西歐國家的企業把持了榜單的前位。多家美國著名出版企業不是被他國集團兼併,就是被本國的傳媒大戶吞併,在其浩大的傳媒帝國裡被埋沒。

判斷企業經營業績一般有三大重要的經濟指標:持續性現金收益、調整後的經營利潤及調整後的每股收益(EPS)。以里德愛思唯爾、培生和貝塔斯曼為例,觀察其經營業績。不考慮匯率影響,2008年里德持續性業務的營業收入成長7%,總計53億英鎊,調整後經營利潤成長12%,新增現金收入近10億英鎊,調整後每股收益增幅為15%,為年來最高水準。培生2008年調整後的經營利潤成長11%,達7.62 億英鎊,持續性業務現金收益從2004年的4.18億英鎊增至7.96億英鎊,投資回報率從6.3%成長至9.2%,調整後的每股收益從27.5便士增加到57.7便士,這兩家企業的這幾項指標均保持長期穩定的成長。而貝塔斯曼在2008年進行了大的調整,出售新力-博德曼(Sony BMG50%的股份及直接集團的部分零售業務,調整資產結構,因此沒有出現業績大幅下滑,2008年持續性業務的營業收入僅下滑0.5%161億歐元),經營利潤為9.7%,比2007年減少0.9%,其他各項指標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息稅前經營收入(EBIT)下降8.7%,為15.68億歐元,淨收入從2007年的4.5億歐元下降到2.7億歐元。

完成內容有機成長

曾在金融投資界長期工作過的培生集團執行長瑪喬麗斯卡爾迪諾Marjorie Scardino,瑪加麗.斯卡蒂諾),坦言2008年出現的金融體系幾乎崩潰,資金拆借轉移及對沖基金的混亂狀況是她印象中最嚴重的,許多經營良好的公司都面臨受到信貸取消、信譽陷入危機的尷尬境地。而這幾家企業,尤其是里德及培生在這種市場狀況中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顯示出出版業特有的持續長期穩定發展的特徵。

里德.愛思唯爾在2008年繼續加大對線上資訊和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投入力度,實現了2008年節約成本3,000萬美元的目標,到2011年底前每年降低2億美元成本的計畫也在實施中。「這些都為里德的盈利奠定了基礎,」該集團3月剛退休的執行長克里斯平大衛斯在年報中總結認為,「由於線上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增加,里德集團的大部分業務都取得了很好的收入成長:愛思唯爾的期刊續訂率達到歷史最好水準,科學、保健領域的線上市場成長迅速,法律市場持續拓展,風險投資領域的資訊分析市場需求在迅猛成長。」而出現下滑的RBI業務,在2008年是因為B2B市場受經濟危機、廣告及行銷服務需求下降的衝擊。這也成為大衛斯離任前最大的遺憾。

貝塔斯曼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哈特穆.奧斯特洛夫斯基十分明智地「及時剝離了有下滑的業務」,因而使集團「處在比一年前更有利的策略位置」。於2008年初上任的他,對2009年即將面臨的挑戰充滿信心。他認為,「提高收益率及現金流水準將是貝塔斯曼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不僅要控制成本和投資,同時也要更加重視市場佔有率及企業創新。」之前受貸款龐大及信用等級不高的困擾,2008年,透過審慎的金融政策,貝塔斯曼獲得了良好的信用等級評價,謹慎的財務交易以及可資利用的信貸額度,使其現金流可以保障到2010年。對於旗下的藍燈書屋來說,因匯率影響,營業收入和盈利雙雙下降。去年6月空降到藍燈的馬庫斯多勒擔負起了重任,他先後裁員重組及合併了藍燈旗下兩大著名出版品牌業務,能否為這一出版大社帶來振興活力和轉機,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斯卡爾迪諾在總結培生五年來的穩定成長時認為,這得益於培生有一個正確的策略並貫徹執行下來。其策略包括繼續對內容、數位轉型及擴展國際市場進行投資。2008年,培生抵禦了在信貸泡沫中獲得廉價貸款的誘惑,同時,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這兩大舉措也為培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援。培生在2001-2003年間經歷了發展的低谷,旗下的幾項業務並不能適應數位化的需求。從2004年開始,培生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和業務調整。旗下的幾大業務均有嶄獲:培生教育將哈考特的測試及國際業務整合進來,大力開發教材及與之相關的測試、應用軟體工具,獲得了長期合約及近2億英鎊的銷售收入;《金融時報》集團開闢了Interactive DataMergermarket兩塊業務(分別提供金融市場資料分析及各行業的併購資訊),因而獲得了線上訂閱客戶和長期訂單。培生集團透過推進三大業務板塊的教材、故事和資訊等內容的有機成長,使用新技術以及提高服務品質,內容的價值大大提高了。目前培生教育每年有1/3的銷售來自於以技術和服務為支撐的產品,《金融時報》集團2/3的銷售來自數位化服務。

振盪後期待突破

在這15家出版集團中,9 家都來自英美國家。然而,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出版企業更需要在發展英美市場的基礎上,向全球拓展。穩居排行榜之首、但已與傳統出版漸行漸遠的湯姆森就是一個例證,其業務覆蓋93個國家,數位產品及服務帶來的收入占90%,而紙質產品的收入只占10%。培生近年來大力拓展國際市場,除北美外的國際業務覆蓋60個國家(儘管其60%的業務仍在美國),過去五年國際業務所占比例從8%成長到20%。在對2009年普遍並不樂觀的預期中,出版大戶們更會加大全球發展的步伐。

與那些已完成數位化轉型的學術出版集團相比,大眾、教育或者涉及多個出版領域的傳統出版企業,如威立、培生、貝塔斯曼,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在整個集團層面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比如在採購、庫存、發行、設備、地產、專案管理、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等方面,這些可為集團帶來可觀的效益。2009年,這更將成為企業的必修課。

美國政府對教育領域的撥款及教材招投標,將極大地影響教育類出版集團的收入情況。美國政府已經將撥款擴大到中小學教材、教育技術及諮詢服務等多個領域,這也將推動出版單位加大數位化產品及服務的投入力度。根據麥格羅.希爾集團的預計,2009年線上測試產品將會帶來更大的收入成長。

大眾出版仍然表現出暢銷書拉動市場的特徵。無論是阿歇特出版集團的史蒂芬梅爾之「暮光之城」、學者出版集團的「39條線索」、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的《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還是企鵝的勵志書《現在的力量》,它們都為並不景氣的大眾出版市場帶來讓人振奮的活力和繼續前進的動力。2009年,尋找超級暢銷書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大的出版企業都經歷了執行長更換的動盪期,里德愛思唯爾執行長克里斯平.大衛斯今年3月退休,該集團現任董事會主席簡霍曼也將在4月離開,哈潑.柯林斯11年的掌門人簡佛里曼去年6月離開,藍燈書屋的彼得奧爾森讓賢,西蒙與舒斯特執行長凱羅琳里迪去年初上任。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出版企業更大膽地從其他行業請來執行長管理企業,如里德愛思唯爾新任執行長伊恩.史密斯原在建築企業、藍燈書屋的新任執行長馬庫斯.多勒原在歐唯特、佛里曼的接班人布里恩莫里則成長於數位發展部。在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下,不少企業都感到今明兩年在規模、技術革新以及全球競爭等各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把功勳卓著而又垂垂老矣的老將們替下,從其他行業引進精英人物,或者是任命有數位出版管理經驗的年輕人士,給企業帶來新的管理技巧和策略,為書業帶來新的力量。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日前也表示將投資一種與Kindle競爭的電子閱讀器。電子書為出版企業帶來的飛速成長是很明顯的,企鵝2008年銷售電子書的數量就從2007年的20萬冊猛增到110萬冊。此外,在美國其他行業高級主管高收入曝光事件的同時,出版界幾位高級主管2008年的收入都有所下降,如培生集團執行長斯卡爾迪諾及企鵝集團執行長約翰.梅金森的收入均比2007年減少了20萬英鎊,里德集團剛退休的執行長大衛斯的收入也比去年減少了45萬英鎊。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291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