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RP的發展歷程
2008/01/13 23:38:56瀏覽4315|回應0|推薦2

2001.11.27 新華網

70年代閉環MRP
60年代時段式「物料需求規劃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製造資源規劃系統能根據有關資料計算出相關物料需求的準確時間與數量,但它還不夠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沒有考慮到生產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和採購的相關條件的約束。因此,計算出來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設備和工時的不足而沒有能力生產,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無法生產。同時,它也缺乏根據計畫實施情況的回饋資訊對計畫進行調整的功能。

正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MRP系統在70年代發展為閉環MRP系統。閉環MRP系統除了物料需求計畫外,還將生產能力需求計畫、車間作業計畫和採購作業計畫也全部納入MRP,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

1.閉環MRP的原理與結構
MRP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有一個現實可行的主生產計畫。它除了要反映市場需求和合約訂單以外,還必須滿足企業的生產能力約束條件。因此,除了要編製資源需求計畫外,我們還要制定能力需求計畫CRP,同各個工作中心的能力進行平衡。只有在採取了措施做到能力與資源均滿足負荷需求時,才能開始執行計畫。

而要保證實現計畫就要控制計畫,執行MRP時要用派工單來控制加工的優先順序,用採購單來控制採購的優先順序。這樣,基本MRP系統進一步發展,把能力需求計畫和執行及控制計畫的功能也包括進來,形成一個環形回路,稱為閉環MRP,如圖1示。

因此,閉環MRP則成為一個完整的生產計畫與控制系統。

2.能力需求計畫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CRP
1)資源需求計畫與能力需求計畫
在閉環MRP系統中,把關鍵工作中心的負荷平衡稱為資源需求計畫,或稱為粗能力計畫,它的計畫對象為獨立需求件,主要針對的是主生產計畫;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負荷平衡稱為能力需求計畫,或稱為詳細能力計畫,而它的計畫對象為相關需求件,主要針對的是車間。由於MRPMPS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繫,所以資源需求計畫與能力需求計畫之間也是一脈相承的,而後者正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

2)能力需求計畫的依據
工作中心:它是各種生產或加工能力單元和成本計算單元的統稱。對工作中心,都統一用工時來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工作日曆:是用於編製計畫的特殊形式的日曆,它是由普通日曆除去每週雙休日、假日、停工和其他不生產的日子,並將日期表示為順序形式而形成的。

工藝路線:是一種反映製造某項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檔。它說明加工和裝配的工序順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項時間定額,外協工序的時間和費用等。

MRP輸出的零部件作業計畫。

3)能力需求計畫的計算邏輯
閉環MRP的基本目標是滿足客戶和市場的需求,因此在編制計畫時,總是先不考慮能力約束而優先保證計畫需求,然後再進行能力計畫。經過多次反復運算,調整核實,才轉入下一個階段。能力需求計畫的運算過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計畫訂單換算成能力需求數量,生成能力需求報表。這個過程可用圖2來表示。

當然,在計畫時段中也有可能出現能力需求超負荷或低負荷的情況。閉環MRP能力計畫通常是透過報表的形式直方圖是常用工具向計畫人員報告,但是並不進行能力負荷的自動平衡,這個工作由計畫人員人工完成。

3.現場作業控制
各工作中心能力與負荷需求基本平衡後,接下來的一步就要集中解決如何具體地組織生產活動,使各種資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項訂單任務,並將客觀生產活動進行的狀況及時回饋到系統中,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控制,這就是現場作業控制。它的工作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四個方面:車間訂單下達:訂單下達是核實MRP生成的計畫訂單,並轉換為下達訂單。

作業排序:它是指從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業順序或作業優先順序。

投入產出控制:是一種監控作業流正在作業的車間訂單)透過工作中心的技術方法。利用投入產出報告,可以分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

作業資訊回饋:它主要是追蹤作業訂單在製造過程中的運動,收集各種資源消耗的實際資料,更新庫存餘額並完成MRP的閉環。

80年代的MRPII
閉環MRP系統的出現,使生產活動方面的各種子系統得到了統一。但這還不夠,因為在企業的管理中,生產管理只是一個方面,它所涉及的僅僅是物流,而與物流密切相關的還有資金流。這在許多企業中是由財會人員另行管理的,這就造成了資料的重複錄入與存貯,甚至造成資料的不一致性。

於是,在80年代,人們把生產、財務、銷售、工程技術、採購等各個子系統集成為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並稱為製造資源計畫(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統,英文縮寫還是MRP,為了區別物流需求計畫(亦縮寫為MRP)而記為MRP II

1.MRP的原理與邏輯
MRP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最優的角度出發,透過運用科學方法對企業各種製造資源和產、供、銷、財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計畫、組織和控制,使他們得以協調發展,並充分地發揮作用。MRP的邏輯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在流程圖的右側是計畫與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決策層、計畫層和控制執行層,可以理解為經營計畫管理的流程;中間是基礎資料,要儲存在電腦系統的資料庫中,並且反復調用。這些資料資訊的集成,把企業各個部門的業務溝通起來,可以理解為電腦資料庫系統;左側是主要的財務系統,這裡只列出應收帳款、總帳和應付帳款。各個聯線表明資訊的流向及相互之間的集成關係。

2.MRP管理模式的特點
MRP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每一項特點都含有管理模式的變革和人員素質或行為變革兩方面,這些特點是相輔相成的。

1) 計畫的一貫性與可行性
MRP是一種計畫主導型管理模式,計畫層次從宏觀到微觀、從策略到技術、由粗到細逐層優化,但始終保證與企業經營策略目標一致。它把通常的三級計畫管理統一起來,計畫編製工作集中在廠級職能部門,車間班組只能執行計畫、調度和回饋資訊。計畫下達前反復驗證和平衡生產能力,並根據回饋信息及時調整,處理好供需矛盾,保證計畫的一貫性、有效性和可執行性。

2) 管理的系統性
MRP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把企業所有與生產經營直接相關部門的工作聯結成一個整體,各部門都從系統整體出發做好本職工作,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品質同其他職能的關係。這只有在一個計畫下才能成為系統,條塊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應被團隊精神所取代。

3) 資料共用性
MRP是一種製造企業管理資訊系統,企業各部門都依據同一資料資訊進行管理,任何一種資料變動都能及時地反映給所有部門,做到資料共用。在統一的資料庫支援下,按照規範化的處理程序進行管理和決策。改變了過去那種資訊不通、情況不明、盲目決策、相互矛盾的現象。

4) 動態應變性
MRP是一個閉環系統,它要求追蹤、控制和回饋瞬息萬變的實際情況,管理人員可隨時根據企業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迅速作出回應,及時決策調整,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它可以及時掌握各種動態資訊,保持較短的生產週期,因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5) 模擬預見性
MRP具有模擬功能。它可以解決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問題,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計畫期內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採取措施消除隱患,而不是等問題已經發生了再花幾倍的精力去處理。這將使管理人員從忙碌的事務堆裡解脫出來,致力於實質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個可行方案供領導決策。

6) 物流、資金流的統一
MRP包含了成本會計和財務功能,可以由生產活動直接產生財務資料,把實物形態的物料流動直接轉換為價值形態的資金流動,保證生產和財務資料一致。財務部門及時得到資金資訊用於控制成本,透過資金流動狀況反映物料和經營情況,隨時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參與決策,指導和控制經營和生產活動。

以上幾個方面的特點表明,MRP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計畫體系,是實現製造業企業整體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90年代的ERP系統
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範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主要針對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畫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為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畫也就隨之產生。ERP是在MRP-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給出了新的結構。

1.ERPMRP的主要區別

在資源管理範圍方面的差別
MRP
II
主要側重對企業內部人、財、物等資源的管理,ERP系統在MRP 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它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業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並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如訂單、採購、庫存、計畫、生產製造、品質控制、運輸、分銷、服務與維護、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實驗室管理、專案管理、配方管理等進行有效管理。

在生產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別
MRP
II
系統把企業歸類為幾種典型的生產方式進行管理,如重複製造、批量生產、按訂單生產、按訂單裝配、按庫存生產等,對每一種類型都有一套管理標準。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為了緊跟市場的變化,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及看板式生產等則是企業主要採用的生產方式,由單一的生產方式向混合型生產發展,ERP則能很好地支援和管理混合型製造環境,滿足了企業的這種多角化經營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別
ERP除了MRP II系統的製造、分銷、財務管理功能外,還增加了支援整個供應鏈上物料流通體系中供、產、需各個環節之間的運輸管理和倉庫管理;支援生產保障體系的品質管制、實驗室管理、設備維修和備品備件管理;支援對工作流(業務處理流程)的管理。


在事務處理控制方面的差別
MRP II是透過計畫的及時滾動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它的即時性較差,一般只能實現事中控制。而ERP系統支援線上多維分析處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後服務即品質回饋,強調企業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將設計、製造、銷售、運輸等透過集成來並行地進行各種相關的作業,為企業提供了對品質、適應變化、客戶滿意度、績效等關鍵問題的即時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 II中,財務系統只是一個資訊的歸結者,它的功能是將供、產、銷中的數量資訊轉變為價值資訊,是物流的價值反映。而ERP系統則將財務計畫和價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個供應鏈上。

在跨國(或地區)經營事務處理方面的差別
現在企業的發展,使得企業內部各個組織單元間、企業與外部的業務單元間的協調變得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重要,ERP系統應用完整的組織架構,從而可以支持跨國經營的多國家地區、多工廠、多語種、多幣制應用需求。

在電腦資訊處理技術方面的差別
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通信技術的應用,使得ERP系統得以實現對整個供應鏈資訊進行集成管理。ERP系統採用客戶/伺服器(C/S)體系結構和分散式資料處理技術,支援Internet/Intranet/Extranet、電子商務(E-businessE-commerce)、電子資料交換(EDI)。此外,還能實現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間的競爭,即企業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資源,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ERP系統正是適應了這一市場競爭的需要,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

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
ERP系統支援都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產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業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同他們建立起利益共用的合作夥伴關係,進而組成一個企業的供應鏈。其二是敏捷製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上出現新的機會,而企業的基本合作夥伴不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時,企業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 通路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品質、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敏捷製造的核心思想。

體現事先計畫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統中的計畫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產計畫、物流需求計畫、能力計畫、採購計畫、銷售執行計畫、利潤計畫、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畫 等,而且這些計畫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另一方面,ERP系統透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資料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便於實現事中控制和即時做出決策。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53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