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位作家的「2013年最佳書籍」
2014/02/01 22:16:25瀏覽974|回應0|推薦3

2013.12.10  新京報/彥兒編譯

best books of 201302

英國《衛報》邀請多位作家與評論家選出他們個人的「2013年最佳書籍」。我們從中選出十位作家,一起來看看他們今年的最愛。

威廉‧博伊德(William Boyd)
出生於1952年,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由於某種奇妙的巧合,我今年讀到的最迷人的兩本藝術類書籍,名字中都帶有「早餐」這個詞。它們是喬迪‧格萊格(Geordie Greig)的《與盧西恩共進早餐》(Breakfast with Lucian),和菲力浦‧霍克(Philip Hook)的《在蘇富比早餐》(Breakfast at Sotheby's)。格萊格這本關於盧西恩‧佛洛伊德(Lucian Freud)的傳記,寫得引人入勝又貼心,讓我驚喜。它回答了我關於佛洛伊德的所有問題──從他的審美觀到讓人厭惡的八卦──而答案則是非常坦率而有見地的。霍克的那一本則是用一個職業拍賣師的角度來觀察藝術世界。他用從A到Z排列的方式,在不超過350頁篇幅中包含了整個的藝術教育。冷幽默、不動聲色、而絕對有趣。

埃利諾‧卡頓(Eleanor Catton)
出生於1985年。新西蘭小說家。她的《發光體》獲得今年的布克獎與加拿大吉勒文學獎。

我今年的閱讀發現是艾米爾‧麥克布萊德(Eimear McBride)的處女作《女孩是件半成品》(A Girl is Half-Formed Thing)。從風格上,它非常接近於福克納的《喧嘩與躁動》,不過,那種模稜兩可的句子不會讓你覺得是在耍花招或是遊戲。還有,科林‧麥克亞當斯(Colin McAdams)的《美麗的事實》(A Beautiful Truth)帶給我徹底的震動,而伊莉莎白‧諾克斯(Elizabeth Knox)的《致命的大火》(Mortal Fire)中的靈巧與精緻則帶給我絕對的享受。

all that is

理查‧福特
出生於1944年,美國小說家。他的《獨立日》曾經獲得普立茲獎。

詹姆斯‧索爾特(James Salter)的《所有這一切》(All That Is)。我承認自己記憶力正在衰退,不過,以我的記憶所及,我真不記得有哪本小說,當讀到最關鍵的時刻,讓我從椅子上徑直站起來,有幾分鐘的時間不得不在屋子裡打轉。小說依然展現了慣常的索爾特式語言的細膩和鮮活的智慧──而在這些詞語之下,是關於我們可憐人類的卓越的勇氣和暗藏的活力。這是本偉大的小說。

喬納森‧法蘭岑
1959年出生,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作品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我會把年度最佳書籍這一票投給埃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的《指揮與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你是否很想讀關於氫彈依然對準你所居住的城市的書?你是否真的想知道令人震驚的核武器安全性的問題──自從70年前核武器製造出來之後,這個問題就困擾著人們。是的,你想讀。施洛瑟的這本書讀上去像是驚險小說,不過,它巧妙地保持了平衡,資料翔實,而且結構嚴謹。這或者是因為作者天生有巧妙的組合複雜資訊的才能,或者是因為他像條狗一樣地勤奮,才寫出了這本書。你不會想到閱讀核災難前景的書會給你帶來愉悅,但在施洛瑟筆下,你就會有這種感覺。

穆赫辛‧哈米德(Mohsin Hamid)
出生於1971年,巴基斯坦作家,目前居住在英國。

對那些不熟悉美國短篇小說大師喬治‧桑德斯的讀者來說,應該馬上去書店買一本他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十二月十日》(Tenth of December)。天呐!尖銳又有趣。還有,我們都應該感謝「紐約書評」系列,是它向我們介紹了伊提扎爾‧侯賽因(Intizar Husain)著名的烏爾都語小說《巴斯提》(Basti)。侯賽因在2013年被提名布克國際獎,而這是他最棒的小說,值得在英國出版。

希拉蕊‧曼特爾
出生於1952年,英國小說家、散文家。曾兩次獲得布克獎。

赫敏‧李(Hermione Lee)的《潘娜洛普‧費茲傑德的一生》(Penelope Fitzgerald: A Life)令人沉溺於讓人充分滿足的文學傳記中,並且是用所描述的主人公的寫作風格完成的。它把你帶回到主人公自己辛辣的難以琢磨的小說世界中。不過,或許年度書籍應該反映時代的狀況?如果是這樣,達米安‧邁克布萊德(Damian McBride)的《權力之旅:十年政策、謀略與宣傳》(Power Trip: A Decade of Policy, Plots and Spin)正符合某種正義感的憤慨。這本書記錄了政客的道德破產以及沒有格調,牢騷滿腹,而自欺欺人的特質如耶誕節的燈飾那麼惹眼。

潘卡加‧米什拉(Pankaj Mishra)
出生於1969年,印度小說家、散文家。

對我來說,今年在閱讀上最不尋常的發現是讀了基里爾‧梅德韋傑夫(Kirill Medvedev)的《這不好》(It's No Good)。這是他的詩歌與散文集,也是作者對葉利欽和普京時代所帶來的破壞做出的非凡的藝術以及政治回應。卡爾維諾的《書信集1941-1985》以及他的散文集《集沙》(Collection of Sand)提醒我們作家式的思維──這在英美作家中幾乎消失了: 練達地始終保持著的好奇心,安靜的激情與優雅。由朱利亞‧洛維(Julia Lovell)翻譯的朱文短篇小說集《媒人、學徒與足球迷》(The Matchmaker, the Apprentice and the Foodball Fan)再次證明他是當今中國最有意思的作家之一。

埃德娜‧奧布萊恩(Edna O'Brien)
出生於1930年,愛爾蘭小說家、詩人、劇作家。

羅伯特‧卡拉索(Roberto Calasso)的傳記《瘋狂的波德萊爾》(La Folie Baudelaire)以出色的變幻萬千的方式描繪備受折磨的詩人波德萊爾、他的時代以及他的城市巴黎──巴黎就「呼吸」在他的散文與詩歌之中,是我讀過的最令人滿意的傳記作品。

另一本書是《希維亞‧普拉絲素描》(Sylvia Plath: Drawing)。這是普拉斯的女兒佛里達‧休斯(Frieda Hughes)精心編寫的,描述普拉絲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薊草花,七葉樹,格蘭賈斯特的垂柳。這本書也有助於你對比普拉絲的寫作風格,比如她詩歌呈現的簡樸與她寫給丈夫的信中的狂迷。在一封信中,她想像他的出現「在白天,在夜晚,無懼颶風與浩劫……」。

伊恩‧蘭金
1960年出生。蘇格蘭著名犯罪小說作家。

凱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的《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是她目前為止最具挑戰性、複雜、又引人入勝的小說。它講述一個女性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回自己的人生,而每次都是以令人驚奇的方式。這本書沒有入圍布克獎,不公平啊!路易士‧多蒂(Lousi Doughty)的《蘋果園》(Apple Tree Yard)表面上看是個法庭戲劇故事,而更深一層,是在質問為什麼一個明理聰慧的中產階級女性最終被控謀殺,走上了被告席。這本書引人入勝,冷靜、合理、偶爾也令人驚駭。

科爾姆‧托賓
1959年出生。愛爾蘭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詩人。

希拉‧霍爾(Sheila Hale)的傳記《提香的人生》(Titian: His Life)對提香的作品進行了貼近而仔細的研究,也展現了作者對錯綜複雜的十六世紀維也納和歐洲政治藝術的豐富知識,而提香是要在當時的背景下找到贊助人的。作者捕捉到了提香巨大的野心,也客觀評價了他的成就;而同時,還描述了一個時代。雷納‧史塔克(Reiner Stach)寫出了卡夫卡三卷本傳記的後兩部,《卡夫卡:決定性的年份》(Kafka: The Decisive Years),以及《卡夫卡:領悟的年代》(Kafka: The Years of Insight)。史塔克帶著細微的關懷與同情解讀了卡夫卡的作品與人生,他對卡夫卡生活的世界以及影響他生活的人物都有深刻的理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09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