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渠競帆
VIDEO
施普林格(Springer)科學與商業媒體集團亞太區常務副總裁鄺志鴻在此次開放獲取推介週大會上,介紹了施普林格開放獲取期刊出版的實踐經驗。對於施普林格的「開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OA)新進展和與中國相關機構的合作進展,記者採訪了鄺志鴻。 對於美國白宮今年2月出臺「開放存取出版」政策及英國隨後要求英國研究委員會(The Research Councils UK, RCUK)明年提交《美國「開放存取出版」政策對英國的影響評估報告》的問題,鄺志鴻表示,任何國家或組織對由公共基金支付的研究專案成果制定的無障礙傳播政策,都會推動公益性的新知識分享和循環開發,為正規和優質開放獲取出版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特別是在英、美等研究成果產出大國,只要是全國性或是具規模的研究經費資助機構制定相關政策並嚴格執行,成效會更加明顯。 對於「開放存取出版」的發展階段的問題,鄺志鴻認為,「開放存取出版」這個新的出版模式只有短短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開放存取出版」的定義也一直在完善中,它必須將滿足無障礙知識傳播和循環開發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中國的學術期刊已經踏上了「開放存取出版」之路,只不過需要加快腳步而已。在「開放存取出版」發展力度和速度的問題上,中國和其他國家面對的情況沒有差異,最關鍵的發展因素還是要回到全國性的政策制定和推行上。 談及施普林格在開放獲取方面與中國的合作,鄺志鴻表示,目前,施普林格集團和國科圖有機構知識庫存儲的長期合作,向其提供服務自動化技術SWORD,説明圖書館自動存儲和管理「開放存取出版」文獻。此外,由於國科圖也是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 BMC)的「開放存取出版」會員,對科學院研究人員在施普林格和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用「開放存取出版」方式出版科研文獻提供優惠,這有效推動了科學院科研知識的全球傳播。在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的「開放存取出版」網站裡有科學院圖書館專屬網頁,同樣可以增加中國科學院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在「開放存取出版」方面,鄺志鴻表示,目前施普林格已經積累了10年的「開放存取出版」期刊出版經驗。該集團從2004年開始出版混合期刊,2008年10月收購了轉入盈利的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出版商。近幾年,施普林格的混合期刊和旗下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的「開放存取出版」期刊數量有了較大成長,現在施普林格開放旗下的混合期刊有140多種,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旗下的「開放存取出版」期刊有260多種,保持快速成長緣於施普林格開放旗下推出了許多綜合性學科的混合期刊,新增的「開放存取出版」論文大多來自這些期刊。 他表示,從2010年起,施普林格每年都會調整「開放存取出版」論文出版量比例較多的混合期刊在新一年的訂費,以使期刊因調價減少發行數量而導致的收入減少與「開放存取出版」文章所帶來的增加的收入相當。調價是為了確保不能重複收費。 他指出,近幾年,施普林格下調定價的混合刊數量在不斷增加,從2011年的31種增至2014年的92種。一般來說,當「開放存取出版」論文的數量占到混合刊論文數量10%的比例時,會採取調價措施。而按2012年的全球STM出版資料來說,混合期刊裡的「開放存取出版」文獻所占比例大概是1%。2012年施普林格又推出了「開放存取出版」期刊以外的「開放存取出版」電子圖書。到2013年9月前已經出版了25種「開放存取出版」專著。2013年,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又推出了「開放存取出版」資料集,並以全面開放的宣布即將正式發布(Creative Commons Zero, CC0)的使用授權方式出版。預計在未來兩三年施普林格的「開放存取出版」還會有更多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