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權力與應酬文化】
2015/04/11 13:48:44瀏覽113|回應0|推薦0

【權力與應酬文化】

最近陸軍航特601旅,第二作戰隊副隊長,帶藝人及親友參觀團進入營區,觀光一向被視作國防機密武器。引發社會各界的軒然大波。此次阿帕契案,突顯軍紀敗壞問題,也導致了軍方10星37顆花,共20將校受懲處。參謀總長更記過一次重大事件。對於官場上公器私用,權利應酬相生相息,互為因果的關係,一直是歷代層出不窮的官場文化。這次事件不僅呈現了我國軍的軍紀鬆散,也是另類的官場現形記。

《歷代應酬文化》
社會上多少有權有勢的官僚,利用自身的權勢貪贜枉法,剝削人民。利用公帑大吃大喝,歷朝歷代都是嚴重的問題。〈莊子.胠篋篇〉記載有:「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也許社會上偷鉤子的小偷會被處死,但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因為竊國者有權有勢,人們不敢稱他是大盜,反而諂媚的稱揚竊國者是仁義之人。

雖然歷代都有過整肅行動,例如漢景帝時就曾立法,規定官員的到任離職或出巡時若接受宴請,必須自己掏錢,否則將免職。而北魏獻文帝更嚴厲,若官員在地方巡視若吃掉一口羊、喝掉一斛酒,就「罪至大辟」,判處死刑,同席吃喝者也有協從罪名。
其實古代的官場,吃喝應酬是權力的表徵,也幾乎成官場規則,有時甚至不吃喝不應酬,就做不了官掌不了權。
古代官場的飲食文化,最盛大的是每年初一朝會之後的宴飲,其他例行公事,還有新皇登基時的大宴,改元建號時的定鼎宴,祝壽的萬壽宴等。都是最高規格的吃喝活動,從周朝便已開始,百官均要參加,還可以攜眷。
所以用權力換取享受,自古便有。在皇權社會裡,宮廷宴會奢華的風氣,更影響了官場生態,官員們是上行下效,從職務升遷、到任或離職,再加上壽辰、婚嫁、生子等,宴會對整個官場生涯相當重要。至於日常應酬,似乎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三天一大宴,二天一小宴的不勝其煩。其實這些吃喝享樂應酬的錢,皆出自百姓的血汗錢。

至唐朝也將公款吃喝列入國家制度,朝廷設有「公廨錢」,用於官員補貼和吃喝。中央到地方都設有食堂與公廚,官員巡視時,地方也會進行接待。

〈宋史〉亦記載有「旬設」之制,設立「公使錢」每一旬都有一次宴會,將吃喝變成了國家制度,各衙門動用公款宴請都有公開帳本。宋朝,雖曾立法整頓官場吃喝風氣,不論是「杖八十」、「徒二年」,但是似乎仍然是無法全然消除這些風氣。

明朝從一開始就對官吏宴飲吃喝予以極大約束,但公款吃喝並不亞於宋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官員腐敗深惡痛絕,甚至用了最嚴的刑罰。但遺憾的是到了後世,也沒有什麼作用。

《為吃喝而辛苦的官員》
傳說唐代的李紳生活豪奢,尤其愛吃雞舌。這與他的寫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實在有些諷刺。但以其地位和唐代風氣,生活豪奢應該不假。

宋代文學家蘇舜欽他曾擔任集賢校理,老丈人杜衍時任宰相。有一回,他將公家的廢紙賣掉,用所得買酒設宴,還招來樂妓助興。結果被老丈人的政敵得知,立即密報御史彈劾,結果蘇舜欽以「自盜」罪名被免職並被趕出京城。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曾在萬歷年間當過吳縣知縣,才上任幾個月,就致信朋友大吐苦水,説到做官真辛苦,做知縣尤其苦,因為「上官如雲,過客如雨」,每天從早到晚都都在應酬接待。

《文末結論》
清.汪輝祖《學治續說》有言:「取之於民,用之於官」揭示了官場真相。不論做官的宴飲應酬,是為了自身的升官發財,或者逢迎巴結的目的,清.汪輝祖所言:「取之於民,用之於官」,可謂一針見血,這些人用民脂民膏,以取得自身利益,為人不齒。

此次阿帕契事件,這批人無視無於軍紀,有洩漏國家機密的可能性,並且浪費國家資源,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好奇,或是表達友情無價,或者只是炫耀某些權貴階級的特殊地位?相信社會自有公評!

(韓載熙夜宴圖)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2216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