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竭澤而漁的啓示】
2014/12/20 12:02:16瀏覽921|回應0|推薦0

【竭澤而漁的啓示】

《典故出處》
竭澤而漁的典故出自〈呂氏春秋〉:[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故事大意》
據〈呂氏春秋. 孝行覽 義賞篇〉有一段故事。記載了晉文公與楚成王城濮之戰的歷史:
晉文公親率軍隊與楚軍大戰於城濮。這次戰争,晉國獲得大勝,晉文公從此奠定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
當初,晉軍的力量不如楚軍。晉文公問舅舅狐偃道:[敵眾我寡,要如何取勝呢?]狐堰説:[禮不厭美,戰不厭詐,您用詐好了。]

晉文公把狐偃的計策告訴了大臣雍季,並徵求他的意見。
雍記説:[將池水弄乾了捉魚,哪裡會捉不到魚的?可是明年就没有魚可捉了;燒光了叢林中的草木來打獵,哪會獵不到野獸?可是明年就没有野獸可獵捕了。欺詐的計策也是如此,也許偶然用一次是會成功的,下次就無法再用了,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晉文公最後是採用了狐偃的欺詐計策,果然得了大勝。回國以後,論功行賞,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感到奇怪,以為文公賞錯了。晉文公說:[雍季之言,百世之則也,咎犯(狐偃)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以後雍季所說的話:[竭澤而漁,焚藪而畋],就成了成語典故。

《文末感言》
竭澤而漁的意思,本指抽乾了池水,表面上可以捉盡了池魚。但是許多事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以在得利之時,也該考慮到了失去的後果,並且在[得失]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今日社會很多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願作長遠打算。[竭澤而魚]的故事,應該是很好的行事參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974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