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山採蘼蕪一位溫柔敦厚女性的謳歌】
2014/09/06 12:20:19瀏覽16433|回應0|推薦0

【上山採蘼蕪 一位溫柔敦厚女性的謳歌】

今天要欣賞的詩歌,是漢代的一首古詩:〈上山採蘼蕪〉。

漢代詩歌可分為〈樂府詩〉及〈古詩〉,樂府詩多屬民間歌謠,而古詩多半是文人作品。這些詩作反映了漢朝當時的社會現象,只可惜年代久遠,大部分的詩作,無法考證作者姓名。而且這些詩作也多半無題。今日古詩的標題,應該是後世學者,取每一首詩的首句為題而定名的。 


《上山採蘼蕪的體制》

本詩的作者佚名,徐陵《玉臺新詠》將它列為古 詩; 李曰剛的《中國文學史》,列為五言敘事詩。觀詩作內容應是一首描述東漢時社會現象的五言詩。 


《上山採蘼蕪的內容》

[山採蘼蕪,下山遇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是一首描述已經離異的夫妻,偶然巧遇之後所做的一段對話。  


《上山採蘼蕪的欣賞》

1. 别後再重逢 

詩一開始,敍述一位女子到山上摘採蘼蕪,[蘼蕪]是一種野生植物,可作香料。 下山時半路上巧遇了前夫,兩人半山找了個亭子,坐下來敘敍舊。 

這裡有個動作[長跪]很有意思。遇到了前夫幹嘛要向他下跪?原來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這就是[跪]姿。若臀部壓在腳後跟上,將腰股伸直,以示莊重,就是[長跪]。


  2. 仍然關心前夫 

已經分離的夫妻,偶然巧遇,該説什麼呢?千言萬語不知該打從那裡開始。曾經夫妻一場,回首往事,一切都歷歷在目。

前妻欲言又止,只輕輕向前夫問到:[新娶的太太還好嗎?]是幽怨?是關心?一切的懸念,不難從這句話中體會。 


3. 天差地別的待遇

[新人從門入,後人從閣去]新婦從大門迎入,舊人被掃地出門,走的是[閣],從偏門丶小門離去,如此差別對待,怎不令人傷心斷腸!

漢武帝時司馬相如,為打入冷宮的陳皇后寫了[長門賦]:[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愁] 

杜甫的〈佳人〉:[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這些詩賦都深刻寫出了新與舊的差異是如此大,自古以來多少女性飽嘗了,有了新人忘舊人[失寵]的錐心刺骨丶傷心難堪的煎熬!

還好文中的前婦,似乎已離開了夫家,不必再受新婦的臉色。  


4. 新與舊的將相比較 

a. 新人容貌不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新人雖然容貌不錯,但是還是比不上舊婦。

b. 手藝不如 

新婦會織[縑];舊人會識[素]。縑是黃絹,素是更細緻的白色絲織。古代是[男耕女織]的社會,所以用婦女的天職-織布來比較兩人的手上功夫,新婦是略遜一籌的!

c. 織布速度也不如  新人織縑每日一疋布,舊婦每日織素五丈多。  根據《説文》 一丈十尺,三尺一米,大約13.2米。所以五丈大約 66米,而一疋布大約 33米。由此不難判斷二人織布功夫熟優孰劣了。

這首詩到此結束,卻留給讀者太多的想像空間。 


《我對此詩的看法》 

1. 文字簡潔鮮明 

全詩共79字,只有二個已經妣離的夫妻對話,卻好似電影畫面,一幕幕的從眼前帶過,一幕幕停留在讀者腦海中翻騰。 


2. 人物刻畫鮮明 

角色只有兩位,而作者又將女主角形象全盤托出。因此塑造出一這位舊婦可以說是集合了:美麗、溫柔、勤勞丶能幹丶堅強的諸多美德於一身。


3. 溫柔敦厚的婦德 

舊婦沒有抱怨,唯一怨懟的一句話:[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這麼溫柔婉約稟性敦厚的女子,不知為何遭受如此命運?  


4.善於溝通的前夫 

本來離了婚的夫妻形同陌路,今天狹路相逢,不見口出惡言暴力相向, 而這位前夫還著實的稱讚了下堂妻,對前妻的安慰,不但撫平了傷口也敉平了怨恨。


5. 留給讀者不解的懸念 

讀了此詩不禁令人執疑,這麼好的女子,你前夫幹嘛要休妻啊!戛然而止的詩篇,卻留下太多的疑問丶不解⋯就留給後世多情的讀者去猜測想像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99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