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詩經 邶風擊鼓篇讀後
2014/09/03 08:42:51瀏覽14484|回應0|推薦1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詩經 邶風撃鼓篇讀後

《邶風 擊鼓詩的背景》

讀了詩經的 碩鼠、蓼莪、蒹葭等篇之後。今天要選讀的是〈邶風 擊鼓〉。

[邶]是周朝的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周滅殷商後,周武王封紂王之子武庚,於今湯陰縣城邶城村,號為邶國。當時應是魯宣公十二年,宋人伐陳,衛主周吁派兵攻宋救陳。衛州吁用兵打仗,而引起民怨。

整首詩是寫出征的戰士心中的悲歌,讀後深深動人心弦。

《邶風擊鼓內容》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從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風 撃鼓欣賞》

詩分成五段,前三段寫衞國的征夫,要隨著孫子仲出征攻打宋國,後二段寫出征士卒的悲慘人生。

(一)我獨南行

第一段是説有個衛國的征夫,要隨衞軍出兵攻宋,以解救陳國之難。四面的戰鼓聲頻傳,正操練軍隊。有人被派去蓋宮室,有人修築城牆。而我卻奉命南征去攻打宋人。只有萬般不捨的離開家鄉。詩人以一個「獨」字,表達了對「土國城漕」者的羨慕。畢竟他們還能留下,而自己卻要踏上不可知的未來,正是這個「我獨南行」的[獨]字,使詩歌「怨」的主題更顯加突出。

(二)憂心有忡

士兵跟著將領孫子仲去攻大宋國。終於平定了宋國與陳國之亂。可是那些上位者,卻不顧念我們這些戰士們背井離鄉,歸心似箭,還要長期戍守異地。打完了仗卻不能回家。真叫我憂心忡忡,萬般傷痛啊!

(三)爰居爰處 

不能回鄕只有尋找營地紮營,一陣忙亂中,卻把最親愛的戰馬給丟掉了。還好戰馬並沒有丟失,原來牠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唉!在混亂之中差一點失去了最親愛的戰馬。想到此身當居無定所,隨處飄零。我不由得生出惶惑、緊張、無助的凄凉!

(四)死生契闊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曾經我為你立下了一種古老而堅定的承諾,希望此生與你相伴,一同老去,相信那不是浪漫而美麗的傳說。必將成為事實。

我那裡會想到和心中所愛的人,一别竟成永訣。曾對你立下誓約,握住你的手願和你白頭到老。誰想到歸期難望,誓言此生將永遠不能實現。

(五)於嗟闊兮

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只怕你我從此分離,永遠没有機會再見面。對你的信誓永遠也無法兌現。我悲嘆與你相隔太遙遠,此生永遠不能再相聚首。

《結論》

平民百姓也有兒女情長,希望夫妻恩愛白頭到老,這首詩寫出征的戰士,長期戍守邊疆,生死未卜,有家歸不得,此生永遠無法完成對愛人的誓言。一生的幸福都斷送,只為了滿足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統治者,悲慘的內心、悲慘的人生,讀了此詩也會為了征戰不還的士卒們一掬傷心的淚水!

唐.陳陶 〈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這首詩 當可以詮釋戰爭帶給人民的殘酷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88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