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首向來蕭瑟處 讀蘇軾 定風波 一詞】
2014/09/01 08:19:18瀏覽2328|回應0|推薦0

【回首向來蕭瑟處 讀蘇軾定風波 一詞


〈定風波〉是蘇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47歳時被貶黃州時所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前附錄了一段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東坡四十五歳這年,因新黨控告他寫詩批評朝廷,諷刺新政,因此被貶於黃州。黃州在今日的湖北黃岡。

東坡來到了黃州時,是在暮春的三月。春雨依舊綿綿密密的飄著。凡俗之人也許只會為此行不得也的天氣,兀自懊惱而已。而詩人卻雅興不小,何必待在斗室中聽著春雨穿林打葉之聲。


於是東坡邀約了幾位朋友,趁著這久雨之後放晴的天氣,走向郊外! 一路迤邐而行,腰間𢹂掛著裝滿美酒的葫蘆,不時仰天吟詠著詩歌,或是神色自若的瀏覽春景。手裡拿著一根竹杖,腳上穿著一雙草鞋,神態輕鬆,舉止自若的融入春景。一派輕鬆自然的春郊踏青,又何必騎馬呢?雖然偶爾遇上了微雨,卻也在料峭的春寒中,卻沁涼舒適好不快活!  


20歳時,東坡隨著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自四川由水路沿長江輾轉來到京城。就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秋天,蘇軾通過殿試,被皇上點為進士。 以蘇軾高妙的才情,從此應該平步青雲得意官場。


然而宦海生涯中,東坡卻被捲入狂熱的政治風暴。經歷人生最坎坷的路程,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東坡成了王安石新政所引發之元祐黨爭,最大的受害者。他被貶官、逮捕,受盡了屈辱,甚至在62歲時,被流放到中國版圖最南端,已經離開境內的海南島。

身居蠻荒的海南島上。蘇軾在《與程秀才書》一文中說到:[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泉,然不易悉數,大抵皆無耳。]  在這種困境中,他仍然寫信告訴弟弟子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的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這種恢宏的氣度,自古又能有幾人呢?所以不論東坡浪跡何處,總不會寂寞的。東坡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坦蕩的心胸,豁達的人生觀所使然。

孔子曾說:「德不孤,必有隣。」對東坡而言當是最佳的寫照。所以他的朋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鄕野百姓,道士、和尚方外之人,都能成為莫逆之交。他是市井小民心目中最佳的父母官。 


因而在黃州時春遊的郊野中,突然遇雨,同行的人狼狽不堪,唯有東坡處之泰然。繼續春遊,並藉著料峭的春風細雨,使微帶酒意的神智更清明。不多時雨停了,迎面而來的是一抹斜陽。 人生不正如眼前的這陣雨,雨過必然天青。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得意時,也有失意時。一切的宦海浮沈,一切的寵辱譏評,都將成過眼雲烟。


回首這一段蕭瑟的心路歷程。正如東坡和子由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可以從這首詩裡找到詮釋。


當逆境的折磨,險阻的考驗都衝破時,又何須得失心太重呢?  此刻暮靄四合,春遊行將結束,回去的路上,無風亦無雨,夕陽漸漸沒入山頭,天色將被昏暗所取代。此刻詩人一身了無牽掛,踏著暮色歸去,胸中一片恬淡寧靜,陶然忘機之樂,唯有詩人可以體會其中意境,也更肯定了人生真誠的意義。 


這闋詞由62個字組成,道出了東坡髙超的人生哲學,今日我讀東坡的作品,欽佩的不只是他縱橫的才氣,而是他對生命的那份執著。「與人世無所爭,無往而不樂」的心胸。

他真摯的赤子之心,熱情豐富的情感,光風霽月的胸襟,讀來讓人悠然神往,千秋萬世令人景仰!

圖/取材勵志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8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