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白 長干行】一詩讀後
2014/08/31 13:37:22瀏覽5067|回應0|推薦0
【李白 長干行 】  一詩讀後
李白的詩向來以[瀟灑俊逸,豪邁奔放]見長,然而李白長干行一詩,所表現的兒女情懷,細膩婉約之美,真是令人深深感動的作品。
《長干行一詩內容》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一)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二)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三)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四)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五)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六)
我將整首詩分成六個段落,敍述一下我讀這首詩歌的感想。  
第一段 :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 
詩一開始先描寫了故事的背景,是在江蘇江寧的長干里。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細細的頭髮剛剛覆上額頭,摘了一些花,在家門口有座圍著欄杆的水井前,和隣居的小朋友們玩遊戲。
這時從院子的另一頭,幾個隣居的小男孩,腿下夾著當做馬兒的竹竿,向這頭小步跑了過來。領頭的小男生,手中不停的揮著當作馬鞭的梅枝。對著小女孩說:[讓我們一起玩好嗎?]小女孩望了望他,微微點了點頭。   
此刻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好一幅天真純潔,活潑生動的畫面。李白透過了[折花戲]、[騎竹馬]兒時的遊戲,描繪這對可愛的小孩,情感是如此的純真自然。
[無嫌猜]更刻畫了小兒女間沒有猜忌的率直天真。今日雖然兒時不再。作者透過時空,將我們帶回了那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充滿童趣的境界!   
第二段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
時光飛逝,小女孩長大了,十四歲就由父母之命,跟兒時那個青梅竹馬的玩伴結婚了。詩中這位女主角,能跟自己的意中人結合,是上天多麼幸運的安排。內心的快樂、甜蜜是可想而知了。  
古代禮教嚴格,禮記內則篇:[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可知男女到了七歲,就不能再像小孩時,那麼玩在一起了。成長過程中,由於禮教的約束,兩人並不常見,偶而的驚鴻一瞥,更加深彼此間的愛慕與思念。雖然此心早已相許,然而初為人婦,新婚燕爾的。面對託付終身的情郎,依然帶著那份羞澀不安。
故而新媳婦[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含羞帶怯的將臉兒躲向陰暗的牆壁,任憑夫君千呼萬喚,也不敢與之正面相對。李白將此時此刻的新嫁娘描繪心理的微妙情愫,真是刻畫入微,傳神至極!
  
第三段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
 經過了一年,新娘子新婚時的羞怯不安,已慢慢適應。小倆口恩愛異常如膠似漆。兩人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守,也立下了白首偕老的共誓。 李白在此用了兩個典故,比喻夫妻感情的堅貞。
第一個是[抱柱信]古時候有一個名叫尾生的男子,與女友相約於橋樑下見面。沒想到當天下了大雨,山洪爆發。眼見洪水即將淹沒橋墩。女子竟遲遲未至。然而癡心的尾生為了守信,抱著橋柱至死不願離開。
尾生的癡心,或許會被人譏諷為迂腐不知變通。然而尾生的真情與信守,足令世上一些薄情寡義的人為之汗顏了。  
第二個故事是說四川忠縣,有個少婦,丈夫外出久久未歸。她癡心盼望,並到山崗上日夜等候。最後少婦死在山崗上,化作了石頭,忠縣之人就叫這塊石頭叫[望夫台]。 
事實上這類故事多得不勝枚舉。像湖北武昌有個 [望夫石],安徽當塗、湖北陽新、江西德安、廣東電白,遼寜綏中等地,也都有 [望夫山]。
淒美哀怨的故事,一代代重演著。這些故事寫盡了多少癡情女子。  李白特別用[抱柱信]、[望夫台]這兩則愛情故事,說明詩中這對新婚夫婦,立下了海枯石爛,同生共死的誓言。
年輕的妻子,沈浸在愛情的幸福生活中,夫妻可以長相廝守,那裡需要像那些不幸的怨婦,天天在望夫台上苦苦守候呢?  
然而新婚的甜蜜,只不過持續了兩年,美好幸福的生活,竟如此匆匆,世上多情的人兒啊!讀李白[長干行]一詩至此,又豈能不擲筆興歎!
第四段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
根據唐汝詢唐詩解一書説:[長干之俗,以販為事,以舟為家。]長干這地方位居江寧(即金陵)附近,這地方的居民,常駕著船隻來往於四川丶江蘇兩地販貨為生。
一轉眼新婚兩年了,小夫妻倆新婚的喜悅由絢爛歸於平靜之後,夫妻即將面對生活。生活不是只有愛情就夠了,生活要有麪包,開門就要面對柴、米丶油、塩丶醬丶醋丶茶七件事。  古代社會傳統向來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要賺錢養家。所以這位新婚的夫婿為了討生活,必須離開妻子,跟著家中長輩遠到四川去,在船上做販貨的生意。 
 從江寜長干到四川,地經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瞿塘峽,經巫峽東至西陵峽,形勢險要。尤其瞿塘峽兩岸對峙,石壁中分,水道曲折。江中有巨石矗立,地形猶如龍蟠虎踞,危險萬分。陸游入蜀記中,有一段描述:[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而瞿塘峽的第一險灘,即是本詩所提到的[灧澦堆]。 
 此地冬季水勢較緩,船隻容易通過,一到了夏季洪水期,江中巨石被洪流淹沒,處處險象環生。舟人不敢進入。
當地有歌謠:[灧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牛, 瞿塘不可遊;灩澦大如馬, 瞿塘不可下;灧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
由此可見灧澦堆水勢急險,人舟常常為之卻步。  所以詩中少婦知道丈夫要去那麼遙遠危險的地方時,又怎能不牽腸掛肚?詩中一句[猿聲天上哀]就深刻表達了內心牽掛焦慮的心情!作者筆法實在髙妙! 
 酈道元在[水經江水注]一文中說:[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兩岸猿聲淒厲的哀鳴,畫破時空。作者以猿鳴之哀,代表了妻子的無盡哀愁!  
第五段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
歷代的女性,丈夫、孩子就是他們的天下。為了光耀門楣,為了丈夫的前途,做妻子的只有鼓勵丈夫更加上進。不論丈夫上京趕考,或是出外做生意,做妻子的總是毫無怨尤的守在家中侍奉公婆,撫養子女。守著這個家,等待丈夫衣錦還鄉,這其中包含多少煎熬與期待! 
畢竟丈夫要為了家計不得不外出工作,帶著妻子殷殷叮嚀與無限期盼!妻子在家中,彷彿度日如年,門前的綠苔已深,也無心去清掃。
[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兩[苔]字作者頂真格的使用,讀來更能體會女主角對丈夫思念的那種綿密不絕的感情!  妻子面對此情此景,一切意興闌珊。庭院久未整理,有些荒蕪淒涼。滿園飄零的落葉。時序已來到了秋天,秋的降臨,妻子的心更蕭索丶無緒。就在枯坐或呆立之中,偶爾瞥見一對彩蝶,翩然飛抵園中。
蝴蝶何其有幸?成雙成對,反觀自己,形單影隻,何其落寞孤獨!李白以蝴蝶借物喻事,用對比的寫法,讓感傷油然而生。
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心此身,早已被惦記與懸念所填滿。日復一日,等待與期盼隨著日出日落而浮沈。如果希望是支持活下去的最大勇氣。而此心卻被[一再失望]啃噬著,枯索的心腸,僵老的感覺,卻不是一顆年輕的心所能負荷的了。   
第六段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生離死別是人世間最無法避免的苦痛。如果死別帶給人是痛,那麼生離就是苦。因為生離夾雜了太多期盼與牽掛。也難怪古來文人有[悲莫悲兮生別離]、[死別已呑聲,生別常惻惻]、[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浩歎了!
妻子守候家中,夢想著丈夫早日回報歸來的訊息,如果丈夫要回來時,一定要親自跑到長風沙去迎接。 陸游入蜀記說:[自金陵至長風沙七百里]。長風沙是位於安徽省懷寧縣東一百九十里,江寧至懷寧相隔七百里。為了早日見到丈夫,不惜趕七百里路去迎接。可見妻子望夫早歸的心是多麼深切! 詩篇至此在無盡的期待中結束。  
全詩描寫了這位女子歷經了童年、初嫁、新婚、送別、分離與期待的種種心情。她似乎就是傳統婦女的一個縮影,她多少女性將無怨、無悔的一生,獻給了丈夫、子女、家庭,讓世人生生世世在母之下成長、茁壯!   
 
讀長干行這首詩,除了為女主角的真情所動,我們進一步的了解,這首詩所寫的女性,普遍的、默默的為家庭、社會付出。作者李白透過這首詩的描述,仔細的刻畫了女性內心的世界!  紀曉嵐在評這首詩時説:[興象之妙,取象表意之細膩深入,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可見紀昀對太白的長干行 評價是相當髙的!   
(網圖分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78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