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一詩讀後
2014/08/29 21:12:34瀏覽3550|回應0|推薦3

【白居易 新豐折臂翁】一詩讀後 


《詩作背景》唐朝安史之亂時,宰相楊國忠 [欲求恩幸立邊功],發動對南詔的戰爭,南詔是在雲南大理一帶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開元十六年,唐玄宗封南詔王閣邏鳳爲雲南王。天寶九年,雲南太守 張虔陀因侮辱閣邏鳳,引發了戰爭置信敗。楊國忠派李宓繼續用兵,又遭全軍覆沒。前後死傷士兵二十餘萬人,國力大傷。

安祿山得以乘機起兵,發動叛亂。從此,大唐一蹶不振走向衰退。  詩人有感于此,唐憲宗元和寫下了這首沈痛激憤的-新豐折臂翁。


《全詩原文》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無何天寶大征兵,戶有三丁點一丁。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裏雲南行。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皆雲前後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征雲南。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泸水頭,身死魂孤骨不收。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聽取。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黩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白居易於唐憲宗元和年間寫下了[新豐折臂翁]這首詩,收錄在[新樂府]詩集中。


《新豐折臂翁試的故事》

(一)邊防征戰 強拉百姓充軍 

這首詩主要內容,是寫唐玄宗時,宰相楊國忠為了爭功,強拉百姓去雲南打仗,害許多人冤死異鄉。當時折臂翁住在新豐,新豐位於今陝西臨潼縣東北。

老翁當年24歳,也在徵兵的名單內。為了要逃兵,半夜偷偷用大石頭將手臂打斷,才沒被抓去當兵而留得殘命。  


(二)傷殘終身 卻永不悔恨 

詩中白居易借老翁之口說道:手臂傷殘至今六十年,但是一肢雖廢卻保全一身。幾十年以來,每逢風雨陰寒的夜晚,痛楚難忍直到天明都無法入眠,卻永不後悔。

同村子許多人都被拉走了,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活著。要不然早就身死異地,成了雲南的望鄉鬼。這位命身體長期受折磨的老人,卻以欣喜口吻慶幸自己僥幸。 老人寧願受苦一生,總比戰死沙場要好!

讀此詩同時也感受到詩人的目的不僅在記敘一樁往事,而是反映出戰爭帶給廣大人民的無窮苦難。


(三)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中描寫了被強拉去參戰的百姓 [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皆雲前後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戰爭何其可怕,戰爭多麼殘忍!歷來詩人都記下了戰爭的傷痛:

李白 〈古風〉:形容那些到前線的士卒 [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 

唐代詩人王翰〈凉州词〉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晚唐詩人 陳陶的〈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這些詩人將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痛做了最忠實的記錄,不僅記載了史實,反咉戰爭所帶給人民莫大的苦難!更希望藉詩作能勸諭執政當局,應以[未立邊功生人怨]做為 為政之人最佳殷鑑!  相信文學的精神價值,富有社會的教化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圖片/取材中國文化教育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7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