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讀後
2014/08/28 16:17:40瀏覽4251|回應0|推薦2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讀後


《原詩如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一)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三)


《此首詩歌的時代背景  》

唐肅宗乾元二年,歷經安史之亂後,中原烽火蔓延,杜甫這年47歳,他帶著家人逃到了成都。一家子就暫住在城西的浣花草堂,生活貧困的過了二年歲月。

現在我將這首詩,試著分成三個部分欣賞:


(一)八月秋高風怒號~歸來倚杖自嘆息

浣花草堂屋頂的茅草被秋風掀起   肅宗上元二年這年秋天,狂野的秋風,居然把杜甫浣花草堂上茅草給捲走,茅草飛渡過浣花溪,飛過了對岸。好死不死的有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有的散落到低窪的水塘裏。  

杜甫趕緊去追這些蔽風遮雨的茅草。不巧的南村的一群兒童,毫無顧忌地抱著成堆的茅草,一溜煙就跑進竹林裡去了。

杜甫喊得口燥唇焦的也沒有用,只好拄著拐杖返回草堂,空自嘆息自己年老體衰,任憑別人欺負。 

詩歌的文字極其簡潔,卻傳神的描寫了大自然的無情,把茅屋上的草給吹走也就罷了,連頑童也來欺負人,硬是搶走了茅草。任憑杜甫喊破了喉嚨,也要不回茅草了,只有回家生悶氣。  

詩歌的文字也非常靈活,杜甫拼命想挽救蓋屋的茅草,顯得徒勞無功。只有回到破屋中感歎體年老體衰,連自己的屋頂也無力挽救。從簡短的敍述中,似乎對作者的狼狽與憤怒,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二)俄爾風定雲墨色~長夜沾濕何由徹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卻一片漆黑。床上的布被已蓋了多年,像鐵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不安穩,被裡子早就給踢破了。不一㑹夜雨傾瀉,雨水就從屋頂往下滲漏,整個屋裡都是溼漉漉的。

一個晚上雨下個沒完。 不能入眠。  

杜甫想到自從戰亂以來,睡眠一直難有個安穩的好眠。  如今長夜漫漫,屋子漏雨,床又濕冷,真不知怎能挨到天亮! 這又是一個失眠的秋夜!

杜甫感受到自己生逢亂世,多年的貧困潦倒,多年的流離失所,讓孩子蓋的是破被子,自己甚至做不起一床新的被子。  可是秋雨卻仍然落個不停。這是多麼悲慘生活啊!

自從戰亂以來,杜甫已不知有過多少個這樣的夜晚,也不知還要度過多少個這樣的夜晚!痛苦的淚水縱然沾溼了衣襟,又有什麼用呢?  

從這段敘述我們不難看到,戰爭帶來社會的動盪,為人們帶來的悲慘。而生逢亂世的詩人,只能發出最痛苦與最無奈的悲鳴!


(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在苦痛絕望時能轉換心念,為蒼生祈福 , 就在這風雨淒涼的夜晚,詩人飽受破屋漏雨之苦,卻能推己及人,希望能夠有千萬間廣廈,庇佑天下寒士。讓天下的寒士俱歡顏。 

杜甫草堂雖如此殘破,此時此刻他卻想到如果能有廣廈,能夠為天下的寒士遮風避雨,能夠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飢餓受凍餒而死!    


杜甫經過亂離,深切體察了民生疾苦。    藉由這首歌行體的古詩,先鋪陳敘事,後議論抒情。表達了人們飽受戰亂、流離、飢餓、貧窮的種種苦痛與無奈!

杜甫卻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仁慈悲憫的胸懷! 這份真情真意,至情至性的偉大情操,令人敬佩感人至深!

杜甫在文學史上被尊之為[詩聖],從這首詩中是𣎴難體會的! 。

圖/成都少陵草堂碑亭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e720703&aid=1672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