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2 19:23:40瀏覽1336|回應9|推薦138 | |
小時候常聽父母用上海話說“外白渡橋”,他們也常談起「外灘」,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對這兩個地名充滿了好奇,“外白渡橋” 也成了我學會的第一句上海口音。 2010年七月我和姊姊帶著妞妞終於踏上了 “外白渡橋”見識了夢想半世紀的廬山真面目。 我們住在淮海中路的酒店公寓,這也是早年最熱鬧的霞飛路頭, 晚上從18樓的落地窗望出去Louis Vuitton專賣店、 Tiffany門市部 及Cartier的寶藍夜燈把淮海中路的夜照得無比璀璨,我架好相機按下快門, 準備留下這一幅驚人美景,奇怪!記憶卡內沒影像?我的NiknoD80竟給我 開天窗,快門驅動程式突然故障,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檢測、維修也需要 一段時間,既不能留下影像,只好用肉眼盡情觀看,這裡的夜景美得讓人震撼, 每晚我都捨不得拉窗簾,結果夜夜難眠! 7月26日下午,我們坐計程車過外白渡橋尋訪母親上海的故居, 母親倪氏紹興陸家塘人,抗戰勝利和家人移居上海。隔年和從大後方回滬的 父親相識,聽父親說他們曾在黃浦江划船,黃昏時也常過外白渡橋,到外灘公園 散步,母親雖已離世,但我仍能想像年輕母親與父親儷影雙雙的模樣! 父母於1947年聖誕節結婚,婚後媽媽由峨嵋路搬到隔鄰的閔行路, 父親說當時拋妻棄子的外公還送鏡子等妝奩,祝福女兒婚姻幸福。 1949年上海局勢不穩,年初爸媽隨政府來台,他們在高雄登陸, 後來接到外公的來信,他說——上海吃緊,以後不可能通信了, 你們在台灣要好好過日子…這就是最後的聯繫! 此次尋訪峨嵋路故居,有心的姊姊隨身攜帶父母的照片,我們坐上計程車, 好奇的司機問我們來自何處?為什麼要到峨嵋路?當他知道答案後, 很感慨的說:「都是共產黨把國民黨趕到台灣,兩岸不能打仗啊! 那都是生靈啊!」他的話讓我很震驚,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大陸人如此說, 也許這真的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聲! 我們過了外白渡橋,很快找到閔行路,轉彎就是峨嵋路,這是一條很短的路, 在台灣只能說「巷」,南段和北段中增建了「北虹高中」﹝1949年以前沒有﹞ 南段屬市井小民的住宅,有簡單的市集,及販賣飲食的攤販, 以今日高樓林立繁華的上海來說,這算陋巷了,不知六十年前的景觀又是如何? 妞妞因早起,又迷上「喜羊羊卡通」沒有補眠也沒睡午覺,此時她累癱了, 一路趴在姊姊的背上,而我則忙著照相,先照路標,然後從路頭照到路尾, 我一直揣想母親曾住在哪一間,並和姊姊討論,「這舊舊的兩層木樓, 是六十多年前的故宅?還是重建過?」 接著我們走到閔行路,並和在台的父親電話連繫。拍完了閔行路, 我又回頭再照峨嵋路,每一景都不願錯過,希望這種地毯式的拍照記錄, 能喚起父親的回憶,找出媽媽確實的故居。 二度由閔行路出來,東方明珠電視台就矗立在眼前, 這裡馬路寬廣高樓林立,我們沿著大路,很快步上「外白渡橋」。 妞妞穿著粉白的紗裙,配上她立體秀麗的五官煞是好看, 我走在他們祖孫後面想捕捉倩影,但因木製的步道經不起晃動難以對焦, 好不容易走到橋頭石碑前,我儘快為他們祖孫拍了合照。 外白渡橋!外白渡橋!橫跨蘇州河口,建於1907年的外白渡橋,曾是租界時期 上海的市中心區,也是上海外灘北部的標誌,橋面曾行駛電車,2008年 橋上鐵架拆下維修,對老上海人來說2009年外白渡橋重新架設通車, 是上海人的大事,這裡有太多歷史的記憶與情感,對我們台灣的家人來說 更是如此,六十多年前父母分別由數千公里外的四川、浙江來此相會, 這一座情人橋架起了我們的家園,今母親雖已作古,但女兒及後代 永遠記得外白渡橋邊這美麗的愛情故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