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腰桿挺直,老而矍鑠 ─桃坪羌寨
2009/10/09 01:37:04瀏覽4720|回應48|推薦262


四川 / 桃坪羌寨 (2004/10/14) (照片可參考相簿桃坪羌寨篇)

離開巴朗山雲海,是晚,我們落腳汶川縣,是的,這個便是後來2008/5/12川震災情慘重的汶川。這時節是秋季,我們準備前往米亞羅拍紅葉(大陸317國道),要從汶川前往米亞羅大約還有100 km的路程,於是順道先參觀該路線上的桃坪羌寨,聽說這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羌寨。(村寨距成都163 km、距汶川16 km、距理縣縣城41 km)

關於羌族,貧脊的記憶也只想到歷史課本裡〝五胡亂華〞的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以及北宋時建立西夏的黨項羌,至於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民族?真是一點概念也沒有!【註1】

桃坪羌寨(羌語〝契子〞)位在四川/阿壩州/理縣/桃坪鄉,村寨始建於西元前111年,在岷江上游雜谷腦河畔,依山面水順山勢而建,至今仍保存舊有羌寨人文、建築風格,有「神秘的東方古堡」之譽。(因為羌人喜歡將寨子建在高山腰上,所以羌族被稱為〝雲朵中的民族〞←這稱號聽起來真美!)

這個仍舊有著羌族日常生息的寨子,順應觀光,寨門口以新碉樓豎起招牌,不少村人便這麼展開無煙囪事業。下車不需等,便有村人兼差的小導遊上前攀談,既然我們對羌族一無所知,加上導遊大姐強調,寨內巷道如迷宮,且她家頂樓擁有看雕樓的好視野,聽至此,若不聘請她好好為我們導覽介紹不是可惜了嗎!

寨門口新搭碉樓上豎著桃坪羌寨的招牌                   泰山石敢當

羌族大姐人挺好,說話客氣,不同於一般觀光地區嘰哩瓜啦像倒水似的背書小導遊,大姐口條順暢,邊走邊聊邊介紹,看得出她喜歡也得意祖先能建出這麼個村寨。

昔日碉堡,今日錢潮
桃坪羌寨可謂羌族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村子坐北朝南,背倚的雪山提供源源不絕的融雪水源,堅固的石壘平頂建築間豎有碉樓,不論穀藏或防衛,都是先人希望能長長久久的精心規畫,如此深謀遠慮的度過2100多年。

‧您得跟好
羌人大姐要咱們跟好,她說這寨子像迷宮,好些遊客沒人帶,常在裡頭打轉!

桃坪羌寨沒有東、西、南、北門,而是由中心放射8個出入口,8個出入口又以13個甬道織成如迷宮的路網。當初為了防禦敵人,建造時讓大多寨房互相虛實連接,加上某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巷,如此縱橫錯綜,企圖使來犯的敵人搞不方向,若非當地人,真有可能在暗巷中進退失據。
 
別在相似的巷弄中把自己丟了~
 

‧得意的地下水網
跟著大姐幾個轉彎後,遠遠拋開遊客,巷道裡只剩下我們,寨裡人呢?(後來才知,真的都忙著去賺人民幣了)不久來到一處明水流,大姐:「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剛剛隱約都可以聽到流水聲,可是卻沒看到溝渠」,經她這麼一說,是呀,方才巷道涼爽,是有瀝瀝水聲卻不見渠道,大姐:「眼前這水流來自山上雪水,進了寨子便隱入地下水網,在初建羌寨時就規劃好了,它分幾個大幹道,以青石板砌成暗溝,覆上石板和土,分別引到幾個大戶人家,再由這些大家分引周邊幾戶,家戶打開自知的活動石板就是暗渠,整個羌寨都受此地下水網照顧。我們祖先運用智慧,古時就能在自家方便取水了」。
  
山上雪水下流→明渠→進入寨後為暗渠

想想這在2100年前就這麼方便,羌人實在聰巧,不過我還是有疑問呀:「若是敵人在這明水源頭下毒,全寨不是很快就…」,大姐:「我這是帶你們來看,敵人很難知道這裡,前面迷宮暗巷不會把他們帶來這裡,到這裡也不會知道這是水源」(其實我心裡想,應該沒那麼神奇吧!要找水源遲早會找到,看羅盤、光影抓大方向,還是知道哪裡是山)。

大姐繼續得意地說:「這水源妙處很多,除了不用走出家門便有水可飲用,還能調節建築室內度,當然也具有消防上的功用。如果說真有那戶被攻佔,寨裡居民也知如何截斷其水源,發揮制敵作用;不僅如此,必要時,人在暗渠裡爬行,既可逃生又能不出門便達傳遞情報之效」,如此聽來,羌族的祖先還真瞭如何一舉數得呢。

黏強的建材
大姐領著我們看羌式建築,說實在,我一時還真分不清跟藏寨有何差別?都是古樸的石頭堆壘,招展的花朵恣意開在黃泥牆上,真要糊塗了!青藏高原上光是藏寨翻個山頭就一款,細節差異實在弄不清,除了屋頂像〝老K床墊〞logo的嘉絨藏寨外,我只能統稱─藏寨。當我表示很像藏寨時,羌寨大姐並不同意:「桃坪羌寨工法嚴謹多了!可不是石頭堆一堆便好,我們祖先是利用搗黏的米、黏土、黃泥和作膠著劑,將石頭、石片穩穩黏住,石牆下厚上漸薄,樓層面積漸收,讓四面牆重心略偏內,相互擠壓牽制,穩固得歷經幾個大地震都安然無事!」
 
開滿花的石壘建築,真讓我一時難分是羌是藏

‧真言之口開門
終於轉進高處羌寨大姐家前,她手伸進〝特殊門鎖〞內,便打開自家大門,她說這裡每戶都有這樣的〝鎖〞,出門不用帶鑰匙,各家有各家人開鎖〝密碼〞。她說這裏的房屋叫做莊房(羌語叫窩遮),一般有三至五層,下層用來養牲畜,中層為羌人起居間,最上層則堆放糧食、雜物,房頂有露臺可供作物碾打晾曬(羌人從遊牧民族轉為農耕民族)。
 
這是羌族大姐家門前,是不是也愛花花草草呀!


這不是羅馬假期的〝真言之口〞(Bocca della Verita),是羌族大姐家門邊的黑洞,她手伸進去一撈,門鎖便開啦!

站在大姐家的房頂露臺,的確如她所說視野寬廣,旁邊就是鄰居的古碉樓,前方可以看見對面山頭,大姐說古時對山是駐軍所在(重要防禦隘口),當時兩個山頭傳音極佳,在她家上面一點的位置向對山呼叫,對山便能清楚收訊,只是現今已無此效。這麼神奇的〝音軌〞消失,看來現在要叫對山幹活的先生回家吃飯,只能用行動電話了!

羌族頂樓露臺

 
羌族大姐頂樓露臺放滿南瓜                                       對面山頭以前是駐軍所


祖先說過去在屋後那山上喊話,對山的駐軍可以聽得見!


遠一點的對面山頭雲霧籠罩


進屋內,大姐請吃核桃、熱茶。她家也提供住宿接待歐。

挺起腰桿的標誌
先前在丹巴看過滿山遍野拔山叢生的碉樓(就是乾隆輸得落花流水的大小金川之役處),因而起初對此處寥寥碉樓沒太大興奮,不過經大姐切入重點解說,不禁另眼相看。

桃坪羌寨2100多年的古碉樓原有6座,目前僅剩2座(羌語稱碉樓為〝邛籠〞),作用和其他地區碉樓相同,古時做為存糧倉庫,一旦戰時,碉樓高處可用來觀察敵情、燃煙示援,必要時,可由各層向外四面射擊(9層),而此處古碉樓之獨特,便是它是有〝脊椎〞的!大姐表示全中國就她們這雕樓有〝脊骨〞,歷經多次地震均安然存在(歷經1933、1976、2008年大地震),「現在怎樣都造不出那有〝脊骨〞的碉樓,你看前面那新雕樓就只能四四方方,唉!技藝失傳了」大姐喟嘆起來~
(綜合網路新聞:2008四川512地震後,桃坪羌寨古碉樓只有樓尖發生部分垮塌,主體依然。桃坪羌寨房接房,地基連地基,相當牢固,震後地下水網沒有問題,部分牆體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反觀附近新寨區只能全數重建,不遠著名景點─甘堡藏寨則損壞垮塌嚴重)
 
左邊是新雕樓,沒脊椎,右邊兩座古碉可是腰桿挺直2100歲的古碉樓喲!
在桃坪碉樓、莊房的屋頂都放有一個白色的石頭,這是羌 人供奉的白石神 。

‧鬼打門的設計
寨內陳家擁有一座古碉,可付費入內參觀,我們選擇大姐推薦的水流網中大戶─楊家。(因為古碉30m高,胖Tony一點都不想爬9層樓)

此戶樓層規畫大致按著上述下畜、中人、上倉庫的規畫,但可能是羌人祖先防衛性過高,逛這楊家真是讓人迷迷糊糊,跟著繞呀繞,飛快拍玩迷陣裡的頂樓、中層廚房、臥舖、火塘(家族取暖和議事處)、火塘旁邊的家族神龕,再穿過〝鬼打門〞到客廳買花椒,除了花椒真香外,前面怎麼轉的我真是一腦子迷茫~ 不過這楊家人真可愛,每人收取RMB 2參觀,由自家人導覽每天吃飯睡覺的地方,動線最後不忘把你帶到客廳,並且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舉凡用過一點都不古董的筆筒、花瓶、籃子…,自己種的蔬菜、乾貨甚至家俱,能掏出來的,統統賣啦!
 
我們不打算進碉樓參觀。                          進楊家,地下這是該戶地下水網取水處

 
登樓進去參觀囉
 
 
該戶先領我們上頂樓〝倉庫〞


由頂樓天井下看中層〝起居處〞,這正好是火塘,家族聚會烤火處。其他起居安排繞著火塘轉

 
頂樓下看起居室一角                                                   由此下樓
 
 
火塘是起居室中心。燻得黑黑的                             抬頭可望天井

  
繞火塘的有甚麼呢?有臥鋪、神龕、廚房

 
出去吧!哎喲~這1.2.3個門,歪歪斜斜設置,是要鬼打門嗎?沒錯,就是要外人弄得迷迷糊糊。
左邊穿兩個鬼打門就到〝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的客廳。太師椅標售中!

參觀了桃坪羌寨,我只記住了特殊的古碉樓,至於羌、藏民族如何區辨,上網看資料發現,其實青藏高原上的民族很難釐清誰一定是誰,尤其是過渡地帶,譬如嘉絨藏族卻有黨項羌的特點!為了放過自己,我也就繼續讓這事糊塗唄!【註2】
 
羌人婦女刺繡挑花工藝精湛。傳統服飾是不是跟青藏區的民族像得分不清?!
哎~我除了買一袋香得不得了的花椒,其他?繼續在暗巷中糊塗唄~


【註1】匈奴、鮮卑、羯、氐、羌,魏晉時期胡族的主要族群,大多從東漢至三國期間陸續遷入中國。原都降順中國,中國為便於管理而將其安置在邊境,後因中國衰亂,他們逐漸向內地擴張。羌為東漢的主要邊患,中葉以後尤烈。但在漢靈帝時被漢朝重創,勢力大衰,成為五胡中最弱者。氐、羌族人數遠遜於匈奴、鮮卑,但漢化較深。
《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羌〞是當時中原對西部遊牧民族的泛稱(陝、甘、寧、新疆、青、藏、蜀)。所以氐羌族群非來自單一民族,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等,唯一共同點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今日的羌族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稱、傳統文化的一支,與漢族、藏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景頗族、拉祜族、基諾族等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註2】羌族聚居區處於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 四川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 春秋戰國時,羌人已聚居於今陝西、甘肅、青海一帶;西漢時,居住在今甘肅、青海東部、四川西部的各族普遍被稱為氐羌,而羌族與氐族是否為同一民族至今未有定論;漢武帝時,畿內關中地區已有大量羌族移民與漢人雜居;五胡十六國時期,羌人姚萇趁前秦淝水之戰兵敗,關中空虛之際,於386年稱帝於長安,建十六國中的後秦。
西元881年(唐代末期),黨項羌人拓拔思恭在夏州(今內蒙與陝西交界處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權,轄夏、綏、銀、宥四州。夏國是以陝、甘、寧、青一帶的黨項羌族為主體,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內組建的國家。
西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繼位,號夏景宗。西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稱〝兀卒〞(青天子),立國號〝大夏〞(因在宋之西,宋稱〝西夏〞),紀年為夏景宗顯道元年。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肅大部、寧夏全部、陝西北部和青海、內蒙的部分地區,國都在興慶府(今銀川市)。西元1226年,蒙古人鐵木真率兵伐夏。次年,蒙古軍盡破大夏國城邑,人民傷亡慘重。為避免人民更大的傷亡和損失,第二十一世末帝夏見屈降。蒙古諸將尊鐵木真遺命,將夏見殺之,並毀大夏王陵。至此,大夏國立國346年,於西元1227年滅亡, 黨項人多被蒙古軍殺戮,一部分殘存者南遷,融入川西各族之中, 其後裔在今阿壩州理縣桃坪鄉、甘孜州丹巴等地分佈。 有現代學者考證,現在的嘉絨藏族即保留了較多黨項人的特點。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iechao&aid=3389719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花蔭深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密碼鎖啦!
2009/10/10 00:35

好想瞧一瞧學一學,弄清楚當中機關,以後自家門也來弄個機關鎖多方便!

也不怕忘了帶鎖匙!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2:18 回覆:
如果住大姐家民宿就會告訴你怎麼開,我她問每家開法是不是都一樣?他說每家有每家的祕密,還可以自己換"新鎖"←好神祕呀!要不下次找機會去她家住,非得知道一種開法不可~看那鎖怎麼個厲害法!

Rink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09/10/09 22:41
但願這珍貴的古碉樓能永遠保存!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2:15 回覆:
那要很堅強才行,2008地震挺過去了,給它佩服!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你拍手
2009/10/09 21:21

我最愛看趙四的遊記了,圖文精彩不說,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實在是當宅女不出門也託福跟著長見識。

謝謝趙四。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2:13 回覆:
謝謝你鼓勵啦!
自己整理寫寫印象會比較深,偶而翻一翻還可以進入當時的畫面,好像又玩一次。

你這小圖真"古錐"→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有趣‧‧‧
2009/10/09 20:11

看得很過癮呢,謝謝您的分享。

讀著讀著,想起傳說中的八陣圖,如何讓人困住,不知會不會就是如此類的設計‧‧‧

泥土有感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2:09 回覆:
您太客氣了!
說不定歐,古早人很會搞這些陣法,如果當地有人願意畫出3D示意圖,那我們就可以看得仔細啦!

★Hopema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真幸福
2009/10/09 20:01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很羡慕妳雲遊四海,

我也很喜歡到處玩,倒是不能去太遠的地方,

也不能出去太久,因為還有年邁老母;

最久的一次是三年前利用暑假和家人去紐約住一個月,

遊遍紐約,如今回想,懷念不已。

希望和妳一樣幸福,以後有機會遊遍大江南北。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2:06 回覆:

這鍋吼真的是靠運氣和捨棄,父母健康加上不怕失工作,存錢不買房,花在沒有實體的購買上,長時間深度旅遊就有機會。

我是2004去紐約也住了一個月耶!起先不喜歡紐約,幾天後,慢慢看建築,發現其實它還真有故事。

你也很幸福啦!大家都有機會捏~


宏哥菩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懷古思幽
2009/10/09 18:09

感謝 美麗詳盡的介紹..

大陸許多的明山勝水..

隨著時空背景的變遷

慢慢成為旅遊聖地  發跡起來了

~ 那暗巷中徘徊的身影  是否有著懷古思幽的情懷..?~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1:58 回覆:
你說對啦,不灌是甚麼寨甚麼堡,現在幾乎都收門票發起觀光財啦!所以老傢伙現在還挺吃香的,也算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七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09/10/09 16:59

我一邊看著﹐讀著﹐一邊想象著....

我那群熱愛文化﹐異國’瘋‘的法國朋友們﹐如果親眼看到了妳看到的﹐將會多麼雀曜啊﹖﹗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1:53 回覆:

那有機會你兼差帶隊,率領他們去中國逛逛,不過,你有潔癖,住宿比較貴,上廁所比較麻煩~~~~~~~


IVY.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果然
2009/10/09 16:18

每棟房子 牆壁 還真都長得一謀一樣

這不存心要人迷路嘛!!!

那沒人帶的遊客怎麼辦?

只好沿路灑麵包屑

或者沿路尿尿嚕~~~~~~~~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10 11:49 回覆:

所以門口才有一堆小導遊哇,他們都會先說裡面路很迷,沒人帶會迷路,當然還是有人不願意雇用。雇用的好處是可以看到當地人才知道的重點,譬如水源、自己露臺等,反正導遊費RMB 20可以獲得這麼多資訊,很划算!(那時每人門票RMB 50)
麵包屑可能也沒用,因為它不是單一路線,是彼此交織的網~~~~


koko樣(忘了回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有民族風喔!
2009/10/09 15:58

這鍋地方好似在電視上看過!

最記得的就是迷宮的環境了。

那位大姐特有民族意識地,

應該跟他們的碉樓一樣:腰桿挺直。(啊~應該也素老而矍鑠吧?)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09 16:03 回覆:

她很得意自己的祖先歐,一直強調全中國就他們這有,而且2000多年前就有這智慧了。重點是,她陳述還真入耳,一點都不吵,你有交手過大陸景區小導遊聒噪的"講解"嗎?會讓你想睡,但是又會被吵醒的那種~


diva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走在那些
2009/10/09 14:16
石巷弄中
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吧....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09-10-09 14:56 回覆:
的確不錯,因為這裡巷弄被整理得很乾淨,難得!加上地下有水流,有小小音樂陪伴歐~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