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5 23:41:57瀏覽125|回應0|推薦5 | |
船歌 在緊鄰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太陽船博物館」中,主要展品是一艘幾乎成為化石的帆船。面對這艘「太陽船」,不免令人尋思:五千年前,甚或更早的埃及人,是在什麼樣的心態下,建造了這艘據說是人類最早的船舶? 讓我們試著用想像力回溯一下:當人類逐漸脫離採集的生活型態,進入到漁獵時代。為了獲取更豐富的生活資源,有可能隨手割下遍生在尼羅河下游沼澤地帶的紙草,或砍伐其他大河文明發源地上隨手可得的林木、竹材,製作成簡陋的船筏。然後,運用這樣簡單的工具,橫渡到河川彼岸,或撈捕到比在岸邊撒網所得更多的漁獲後,本能的欲望受到了刺激,潛伏在體內的夢想基因也甦醒了。萬物之靈的人類,那裡甘心被陸地所限,或僅在近海沿岸撈取有限的魚蝦貝類呢?當他乘著舢舨在水面載沉載浮,遙望渺茫的水天相連之際,總有些個好奇、膽大的傢伙,想要藉著探險來解除心中的疑惑或渴望。當這些情緒發展到連作夢都無法滿足的時候,就根據以往航行的經驗,不斷地改良造船技術(既為了航行得更遠,也為了平安歸來),然後下海去和大自然一較長短。然而,人的力量又豈能與天爭?為了撫慰冒險犯難的心靈,宗教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樂天的埃及人,便憑著想像斷定:所謂的死亡,就是乘著黃金打造的船,追隨著太陽神去巡遊天河了。在他們的心目中,那其實是生命復活的必經過程。難怪他們要把死者製作成木乃伊,用船運到尼羅河西岸──太陽落下的地方,那埃及人心目中的極樂聖地。 太陽船的神話也好,鄭和、哥倫布等偉大的航海家也罷,他們實現航海大夢的背後,其實都必須有龐大的政經力量做為支撐,這可不是渺小如你我所構築得起的夢境。絕大多數航海者的夢想,還是在尋求海洋或海洋彼岸的資源,以改善、提昇現實的生活,其中當然也包括休閒娛樂的目的。而且,後者恐怕才是資訊時代的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所能擁有的小小綺夢吧。 假如有個幾天假期,加上經濟情況許可,建議你不妨造訪一趟水都威尼斯。月夜中,千萬別忘了乘坐名為「貢多拉」的平底鳳尾船,在縱橫交錯的水巷間穿一穿,一面聆聽舟子吟唱彷彿來自遙遠中世紀的船歌,一面欣賞兩岸壯麗的建築--有些甚至是從鄭和下西洋的年代就已存在,但第一層已大半浸泡在海水中。屋內熒煌的水晶吊燈,依舊從雕琢精美的窗櫺透出燈光,向你訴說這個以海上貿易致富的古老國度,曾經創造過怎樣輝煌的夢境。 如果你經受不起這些歷史的重量,那麼,迴遊在台灣東海岸外的成群鯨豚,正等著你去追逐、欣賞。這是個充滿陽光和汗水,相對也較為健康的夢想。雖說四面環海,但台灣人的夢境中,不應遺漏海洋這一片無涯的版圖;更何況做夢是人類的本能。我們何不學學徐志摩,當年在告別他的精神夢土--劍橋時,也曾低吟:「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