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23 14:39:53瀏覽3382|回應1|推薦24 | |
拍磺溪對我來說還算是蠻方便的事情,從我家騎著歐都麥到半嶺產業道路的慈母橋,也不過10分鐘左右的時間,接著可以在慈母橋一帶拍磺溪,也可以走翠峰步道與翠峰瀑布,同時享受健行與磺溪水石拍攝的樂趣。 只不過翠峰步道的崩塌路段越來越多,這條步道不屬於親山步道也不屬於陽管處管理的步道系統,自然也找不到管理與維護單位。事實上翠峰步道就在天母水管路的正下方,從翠峰步道崩塌的現象,可以觀察天母水管路的路基流失的狀況,加上翠峰步道與水管路有銜接,翠峰瀑布的景觀也不差,很值得有關單位做為參考。 然而上週六我並沒有來到這裡,只是從網友的fb上看到一張相片,直覺這裡應該是個很適合拍磺溪的好地方,網友也好心告知拍攝的地點,以地理位置而言,是在天母公園的北側,詳細地點既然是友人私訊告知,我也就不好大張旗鼓的公開。更何況磺溪拍攝處得不時在溪石之間攀高爬低,也不是什麼旅遊景點,嚴格說起來只能算是練練步法與體能、拍攝水石,以及生態與人文觀察的地方。 這樣的地方,嵌入「人文」二字似乎有些牽強?然而這裡除了類似翠峰步道,有引水的水管之外,在這裡也同時看到類似水圳的結構殘跡。這趟行程以拍攝磺溪為主,沒有攜帶太多裝備,或許下次前來,再來細細探訪。地方不大,探訪或許毫無所獲,但過程往往是最精彩也最讓人頗多玩味的所在。 以下為影像記錄。 1.狹長型的帶狀公園。 2.好想上山啊,只不過感冒後總覺得還有些暈眩,多休息一週看看。 3.公園涼亭。 4.小型沉沙滯洪池。 5.公園設置得早,當年也不會考量無障礙等相關設施。 6.十一月還帶點微熱的天氣。 7.紅樓花。 8.公園步道走到盡頭,要拍磺溪就得開始下切。不得不說這裡的溪石與溪流顯得更有氣魄。 9.直幅、橫幅構圖各有意境。 10. 11. 12.其實最讓我意外的,是在這裡看到經幡。 13.雖然在這裡看到不少垃圾,我想九成是來自於上游沖刷與上方或附近丟棄,理論上不大會有人走到這裡,看到經幡的感覺還是蠻奇妙的。 14. 15.溪石如山頭,流水如浮雲。 16.青苔的綠加上硫化鐵附著的黃褐色,鮮明的對比,就由磺溪的柔美來調和。 17. 18. 19.部分區域可能要小涉磺溪才能拍到比較好的角度,往後有機會穿溯溪鞋來拍。 20.水管下方的混凝土結構,可能是水圳的遺跡。 21.崩塌的山壁。 22.可能是水圳與圳路,結構隨著時間逐漸崩解。 底下這張相片是猴崁水圳步道「無間道」路段之後的水圳型態,混凝土水圳底下有石砌護坡,猜想這裡的廢棄水圳之前的型態應與此類似。 23.水圳盡頭沒有適合架設腳架的地點,手持拍攝難免會有晃動。 24.水圳盡頭,下次再探。 25.崩塌的水圳遺跡。 26.公園步道一景。 27.鳥眼對單眼。 28.沉殺滯洪池旁的小橋,還有保特瓶。比起再多再好的設計,公民教育才是真正的根本。 29.波光綠意。 一趟短短的行程,連同公園在內也不過300-400公尺左右的行程,有心探訪者,其實還是可以發現到一些有趣的事物。其實我不大確定看到的這些遺跡是不是水圳,然而磺溪周遭有半嶺水圳、八仙圳等水圳系統,有這樣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分支水圳,想來也符合當時天母地區的農業灌溉需求。當然,要是哪天這裡有生態與人文的探索與導覽,相信會是一場相當有意思的活動,至少我會很有興趣。 需仁.2016/11/21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