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14 20:45:14瀏覽894|回應3|推薦25 | |
看下面連接文章文內這些父母真是受他個不了,真箇是老了粉健忘,一代代都一樣的,他們那時也許窮,出外讀書粗不好,家人老遠帶好吃的來當然喜歡,但並不代表那時少年人喜與老人在一起。俗語說:「老來惹人嫌。」,情形都一樣的,他們年輕時讀大學時豈不與現今兒女一個樣,只愛跟同年人豁一起,跟同學談得通,志趣相投,知識意見交流通暢舒透。和老頭老娘什麼好交流的,庸俗無趣哪個 願跟他們豁在一起,還要陪他們走大街呢?浪費青春,現在這輩人老了,只顧自己想的,不去回想當年自己心情,呵呵呵! 俗在粉好笑
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莫大 轉 載葉 新雲老師的回應我覺得很中肯: 少寫、少讀,護目要緊。不要弄到老來變荷馬! 車也少開,以免意外。 其他方面也要善自保重! 對於父母,我們每個人都有不知如何回報他們的愛之遺憾。他們走了之後,我們才明白好像有好些話該在他們生前說說 。但再也沒有機會了。至於說年老的父母還要遠渡重洋去照顧其子其女之家庭等等,我也時有所聞;我認為多半是老人在感情太過依賴孩子,老人忘了孩子已長大成家了:讓他們去吧,也就是讓自己獨立點吧 。文中提到一些比較過份的情況,也許由一胎化的因素可以解釋;但有些人真的心思是放在別的上面,比較不顧父母的感受也是有的。 莫大好像比較傾向代溝的解釋 ,覺得今天的情況跟以前相比 ,無啥大不同。但我想,社會的確變得不大一様。跟過去相比,今天的個人心靈的穩定性比較上並不建立在像過去的親情、友惰、師生情誼等等上面 。現今可能同事關係、夫妻關係在較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個人 。所以,親情等會比較淡薄是很明顯的。 老人要怎麼辦?發展自己的獨立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讓他們去吧。他們長大了,就讓他們成為好朋友吧! 一個沒有孩子的囈語,聽聽就好! Tim Juh 父母自以為是、強加在女兒身上的愛,不是愛! 老人自己不知度假排遣寂寞,當然惹人嫌。欠罵! King-Sheng Tai 我去看我女兒都得幾個月前打電話預約,否則真會碰到她要出差或趕工作呢!到了那,還是我們自己找樂子!因為她仍是按她自己的schedule 過日子! Tim Juh 出去吃飯還要我掏錢! King-Sheng Tai 其實還是有點enjoy出這飯錢!當然她也會帶我們出去吃好吃的! 莫大 想來我之會作如此表逹,是覺著我們華人或者東南亞亞裔或者整個亞洲的族裔對家人甚至家族的依存關係較親近,這樣說並沒反對或不同意的意思,只是相對比下較西方人顯得太黏,放眼我們眼前上下三代人很黏在一起,做父母時照應子女無微不至,當年張德培母親在張德培十二歲時練完球還伸手去摸兒子內褲,讓阿格西,山普拉斯當做笑 談,是文化差異,更是東西方的親子觀念認同之別。亞裔父母犧牲自己時間金錢以及個人生活更加在所不惜,然後輪到照顧祖父母也同樣地付出,當然這種一家人黏在一起絕不會不好,蠻多西方人還很艷羡的,讓人看來我們不孤寂。但也可能表面上較不獨立,至少行為及態度上如此,彼此間牽扯太多,相互依存及照應得太多太密,這種態式新一代人會覺得生活得不自在,可能因此華人小孩一到人大學之際,會更加迫切地要離開父母及家,當然亞裔子女會得到更多支援。 在現代福利社會下,養兒防老的念頭早己經過去,因之我們會覺悟自己的付出成單向的,自然目己清楚對父母是回饋,對子女是天性和義務,當然兩者更都是責任。可新一代進入社會得承受沈重的稅負以維持今後種種的福利及健保社會。我們父母及我們這兩代人是從早先封建的社會的大家庭解放出來,領受西方的小家庭制,這可是民國以來人們受到的最大福祉。新一代同樣也領受自己生活的自在;他們在為目前生活打拚,還得為以後的生活保障承受稅負,父母也享受著公共社福制度保障,他們當然有權利不再進入我們承受並教育的尊老養老的舊傳承舊信念及教條。我們認作當然的照護父母的責任,下一代照他們的認知可能認為己非其心理上的義務了。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