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1 22:58:09瀏覽2187|回應0|推薦18 | |
大金是江西過梅嶺的樞紐鎮集,街上隨處得見抬滑竿轎夫和搬行李的挑夫。登梅嶺上山路途甚長,山地坡急路陡,爬坡不易,費力費勁,所以一般人登梅嶺常用滑竿作交通工具。滑竿似轎子,只是具體而微,比轎子輕快便捷。滑竿製作簡便,兩根三米多長的斑竹竿,兩頭各置一尺把長的短杠作抬肩,中間坐位是用竹片編成軟紮,軟紮上乘客可坐可臥,前繫腳踏,軟紮上冬天墊毛毯,熱天撐涼篷,兩個轎夫一前一後扛著登山越嶺。
大餘縣這邊謀生不易,男人有兩斤力氣儘多來大金做挑夫,做轎夫得向行裡買權利抬轎,兩個人抬著叫對班,也有三個人挑的滑竿叫丁字拐。窮得買不起權利,弄不起滑竿,就只有弄根篇擔做挑夫,嶺下人伕不值錢,趙唐兩家人省著省著光五乘滑竿加一個挑大,也動用上十一個挑夫的陣戰來走山。 兩家人坐上滑竿出發,一行人竿依舊有若坐獨輪車來大金時一般,排列成一字形魚貫行走道旁,不過這回可是由兩個轎夫一前一後抬著上路,人坐在滑竿裡一顛一顛地搖晃得利害,唐太兩個小孩合乘一滑竿,先還害怕緊扶桿沿,顛了一會,也就習慣了,兩姐弟坐在上 面甚覺興趣好玩。他們這一行滑竿隊一出大金路途遂隨著地勢逐步往上昇,一行人眾列隊沿著坡路直奔梅嶺關。抬滑竿的轎夫一遇路口或有人獸擋路,走前頭抬轎的轎夫都會拉開嗓門用客家轎夫用術語招呼後面轎夫,無論或停或轉後面轎夫也都應聲唱和,坐滑竿上聽來有些像唱客家山歌。 一行人隨地勢逐歩上昇,回首大金已落得遠遠的山下面,上了高處,逐漸感覺到山嶺上面氣溫澟涼,轎夫們是輕裝上陣,扛著滑竿爬坡挺費勁,一個個氣喘吁吁,長長地走上一段路就得就蔭暫歇,時停時走。轎夫們辛苦,久坐在滑竿上的客人上上下下也受著感染,同樣也也感到心跳變快。 山路雖陡峭崎嶇難行,抬轎的轎夫賣力的上坡,吆喝、一路掙扎,眼望一座山頭,到了頂那頭又來一座更高的山頭;前面一道見不著來路的彎道轉將過去,又是另一道彎道,盤旋的山道,羊腸九折,怎麼走也走不完,辛苦流汗抬轎跋涉的轎夫不嫌遠,躺在滑竿裡的乘客卻吃不住,問起還有多遠,得到的回答總是「還早哩!」。 山民是長年走慣了山路,吃苦耐勞可以不當回事,塌陷在滑竿裡的客人,卻消磨得耐不住性子,旅程怎麼也走不完,一路看到最後只得輍出去,閉上眼試圖假寐,管他天邊海角,最後終會到站。 滑竿裡的乘客不哼聲,挑夫們卻能邊走邊唱山歌,客家漢子蠻能自找樂子,健步苦力下猶能嗯嗯哎哎地唱山野村歌。滑竿裡的湖北人聽不懂俚俗的客家山歌,先不曉得挑夫們唱些什麼,心想總不外那些名堂,哥啊!妹的愛呀情的。但轎夫們唱久了,終也被她們聽出山歌歌詞披露大膽,漸能猜得七八分,加上坐頭轎上趙鑫坤在前不斷向他的兩個轎夫追問歌詞內容,聽來意思愈加明白,然她們終是女流,雖都是生過孩子的太太了,可不好跟著凑合,唯有更加閉上眼裝無趣,不去弄懂它。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