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3 21:13:34瀏覽787|回應0|推薦36 | |
劉風喜歡她的工作,甚願讓工作、事業將她綁死,而工作上表現出來的幹練也就成為她得以享受的成就,張立平則反是。考慮到這一點,當劉風跟他說沒她抽不出更多的時間跟他相會,張立平直認是她根本沒有調整的意願。他語帶酸澀說她:
「你只需從我這邊得到這麼多安慰,或者說慰藉。」 除了性之外,她是不需要他這邊獲取更多,當然更惶論付出。她習慣於忙碌的工作,家裡與辦公室事事牽掛,又事事處理得得心應手。張之平過著鬆散不同的生活,下了班,他的一天就懈怠下來。相較於劉風,工作過後的時間均屬於他個人的。她每天有如陀螺般旋轉不停,例行的事務加上突發的工作事項、酬酢、約會,一接著一項,她是沒有多餘的時間靜下來跟他打發,即使打手機找她講話;她都是有效率的,快而急,不多廢話。他不由想著自己在她心目中也不過是點,一個與工作、女兒、房屋般地一個點。他感到對她;男友的意義只是性的需要,甚至可說成調濟,她是不要求他更多,他似乎也是生活考量項下底一項必須。 「她是個上海女人。」他這樣給她下結論。 「上海女人」,他暗自咀嚼起來這個詞字的意思。為何要這樣講她,只因她是上海人嗎?她確是以外地人的口吻來說她,外地人慣於籠統地用這四個字指涉此地的年輕女性,上海女人較特別嗎?都市化、摩登、外面都說上海女人不做家事,家事交由她男人來,上海女人愛在外頭稱頭。他不由聯想到張愛玲小說裡寫的人物,上海女人,衖堂裡的生活,活靈活現出沒於書中文字裡頭。但那是前朝世代的人,按如今的認識,現今上海女人是否較張愛玲所描繪那世代的女人更獨立,更自由,更習慣於接觸外面世界。她們的面相應是物質的,可能由於歷經時代的變動及演進,思想上更無拘束,已不再如前兩三世代般地侷限在家庭裡頭,傳統的家庭粉碎過,重建之後,中國人對家庭倚靠也變薄,變淡了。 女人似乎得更加獨立地應付外面的世事,次及自身的綺念,女人已更加像似男人,不仰仗男人幫她,和男人已無不同。像劉風這類現世代的粉裝麗人更已習於不倚靠男人,更加獨自應付與出入世界,離開她的男人她站得更好,更加自信。男人的重要性不如從前了嗎?他不由憶及「桂花蒸阿小悲秋」裡頭說的女人若她男人不在身旁就宛若守活寡,她不覺得如今的女人會有若小說那樣直截了當表逹出來的感受,尤其一個像劉風這樣的所謂女強人即使有如此往內的壓仰。照劉風的意思女人和男人也一樣,需要的時聚一聚就好,成天膩在身旁,不說沒必要,搞久了嫌煩,她對張立平就是這個態勢。當然若他不再喜愛她,她也會失去興趣,就更不渴望與他相處了,這是她與人往來多了或戀愛久了的感受或觀感。 她的觀感,他是完全引用,或者更走得遠,但牽涉到自己的得失,他就不能以同樣態度放得開。 兩人間試圖彼此了解就只能至此,討論也只這麼多,歸結上在於她不習於空泛地討論,她是實用主義者,什麼事都得植基於現實。即使抽象的討論,對她而言,也不能沒有事實基礎。 機構 41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