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0 23:04:19瀏覽665|回應0|推薦0 | |
《黃土之戰》讀後感 黃土之戰讀畢,除了短暫的為第二男角感到有點哀傷,並且稍稍覺得它的轉變有點牽強,對於他的孤獨以及封閉的心之城池,似乎著墨的太過理所當然,不夠深入、動人。 但是更令我深入思考的,是關於大東亞共榮圈這回事,在台灣的歷史教育之下,這是日本美化其侵略的謊言,而結果證明,那的確是個謊言。然而,從這本漫畫,我看見原來的確有一部分的日本人是真的抱著這個理想的。而在那個時代,的確也有世界組成一個統一聯邦 / 國家的理想存在。在當今這個追求多元化的時代,或者世界共和不只是理想,還是一個笑話,但是在那個時候,確實是有人奉之為聖旨,願意為它犧牲生命。把範圍縮小到大東亞共榮圈,黃土之戰的作者,雖然帶領著讀者、帶領著太過天真不知世事的瑤華發現大東亞共榮是個天大的謊言,而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殺人兇手,但是也指出部份日本人的理想、犧牲精神,想深一層,願意為大東亞共榮奉獻的人,不就是願意為中國奉獻的人嗎? 外交史老師說的好,外交史研究極大的弊病就是太以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事情。看過本書,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了解,所謂以民族主義立場,不僅是字面上層出不窮的「日本陰謀」、「蘇聯詭計」等帶有善惡判斷的道德價值字眼,其中抹殺的,還有這些善意,還有太過一元化的表面思考。如果不跳脫出來,大東亞共榮永遠只是一個陰謀詭計、一個笑裡藏刀的謊言,而失去了它作為理想的那一面。 從侵略這個字眼延伸思考,當我們指控某國對我國侵略時,應該做為一種戰略的思考,還是單純的以道德觀念來指責日本「狼子野心」呢? 忘了是國中還是高中的時候,一位不大喜歡蔣公的老師講起蔣介石八年抗戰打完,為了一個「以德報怨」的名號,不對日本做任何賠款要求就答應投降,還記得那時有人失笑,有人怨嘆,我則是心想如果像日本要求多一點賠款,中國就不會那麼慘了。但是大家都忘了,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才二十年,德國又開始侵略鄰國?就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要求過於嚴苛,並且將所有戰爭的罪名加到戰敗國頭上,這是德國的反撲,亦是德人被壓迫到極點的反抗,希特勒正是以「復仇」二字興起。雖然我不了解蔣介石放過日本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也許是國際情勢使然,也許是日本與他有密商,但不可諱言,放過戰敗國,是確保將來和平的要素。 也許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客觀,也沒有真正的理性,但是某些隱藏的陷阱,還待明眼人揪出。也許日後看待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思考的不僅僅是國與國的對立,尚有擁有同樣一顆肉做的心的人類。 20050402 AM:01 04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