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何飛鵬與王文杉的對話4-4
2012/04/18 22:07:05瀏覽140|回應0|推薦0

《將新聞內容做到極緻》

王:我覺得相較於蘋果,台灣媒體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想得到,但很少能夠做到極致。告訴讀者好山好水、漂亮,然後就沒有了,能不能告訴我怎麼去?有那些旅行社?這些就是蘋果、壹周刊的強項了。

何:這是日本人最會做的事。這我也感受很深,我覺得台灣媒體,新聞學沒讀好,然後虛偽。你介紹餐廳有多好,我看了半天想去,你又不登地址、電話!不登的理由是怕幫人做宣傳。如果你寫一家餐廳很棒,你就應該站出來認同它,宣傳好的事情,把美的事物和大家分享,有什麼不對?不登只有一個理由,你心裡有鬼。

在我看來,蘋果壹周刊做的事,沒有一件是它獨創的。有的是從經營管理學學來的,有的是從別人經驗得來的,但它做到了極致。

做出版、報紙可以有一個concept,但是它必須不斷拆解不然每個人的認知、解釋都不同。你必須拆解到每個編輯知道它該從那一個角度下標題,給每一個作者的工作規格要定到很清楚。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無法做到極致。

王:聯合報的編輯相當自由,自主性很高,但內部的自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呢?版面的規範該不該有?什麼應該做大?什麼應該做頭條?這個規範該不該有?還是要一個比較抽象的所謂中心思想?

何:中心思想一定要有。那是一個最高端的,我們的神主牌。像我會說,競爭就是我們的神主牌。對關鍵的事情,你要有清楚的message,不能放任自由。

雜誌是用系統在工作,每個人在裡面都是一個螺絲釘。不能因為是螺絲釘,你會覺得我寫這一頁文章無關緊要,只是一百五十頁雜誌中的一頁。不是的,這個雜誌若是用一百五十頁完成,每一頁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頁都要清楚扮演自己的角色,把它演到極致。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頁。

過去我們會把最重要的二十頁弄完,然後就算了。這是八十/二十原理,當你有一百元,你會用八十元去做二十頁,讓雜誌驚世駭俗,然後用剩下的二十元去做八十頁。這是輕重緩急,而不是說那八十頁不重要

如果你要構建一個系統化的媒體,像報紙或雜誌,你就要構建一套有效的取材邏輯,讓每個人的取材邏輯都一樣。中間不會模糊,不會說召集人說出來的邏輯,和副總編輯說出來的邏輯不一樣。

我舉例,一個記者寫一個稿子,到了召集人手上,召集人很主觀地說,這個稿子不要用。也許他要用、發了上去,主管一看再增添刪減,問題是,這幾個人如果邏輯不一樣,你就知道有多危險。被召集人丟掉的稿子,可能是總編輯要的,但總編輯永遠不知道召集人丟掉了我要的東西。從這件事可以看到,從上到下的系統化邏輯有多重要。各級主管拿出來的尺必須一樣,不能你拿英尺、我拿公尺。

以前我對商業周刊有一個定位:「資本家的工具」。什麼叫資本家的工具?如果不能把它清楚地不斷展開,一直到最底下的人也能具體地工作,邏輯就會不一樣。我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所以出來的東西可能每天不一樣,好的東西被過濾掉。

《經過文字化才是深思熟慮》

王:我最近常跟同仁講一件事,如果一個IDEA沒有辦法文字化,就很難執行。你跟我講一個東西很好,但做出來不是這樣,你必須經過一個文字化的過程,才能被執行。

何:我要做一點修正。應該是說,經過文字化的過程,它才能深思熟慮,因此執行的成功率更高。當你講清楚、寫下來,你會思慮周延,而任何人執行的結果都一樣,因為文字是精準的。經過標準化後,才可以讓所有的人做這件事,都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總編輯要的稿子,被召集人先丟掉了,要避免類似這樣的事,選材邏輯必須被文字化、弄清楚。

我剛說的是系統化管理,但你如何去引導天才,成為組織中亮眼的一部份,這是另一回事。一個組織需要有效的管理,也需要天才。

王:意思是,組織要用兩種方式,對待兩種不同的人?怎麼知道誰是天才?誰不是天才?那些被用系統化管理的人,就知道我不是天才囉?

何:情況就是這樣。做媒體有兩種,一種是賺才氣的錢,一種賺精準管理的錢。你要獲利極大化?還是理想極大化?這兩件事要談清楚。有一天我的編輯來找我,說他要出一套法律的書。我說你做,你馬上下去做。他一聽害怕起來,說這會虧錢吧。我說你做沒關係,第一我會想辦法讓它賺錢,第二我會拿其他書賺的錢,來填補它賠的錢。我對台灣的司法制度不滿,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對不對?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我的抗議是用一本本的書來嘗試改變他。如果這套書能做五十年,也許便能改變一些事。(這一段看得我眼眶都紅了。活不了的理想不叫理想!真正的理想是能夠實現的理想!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理想在哪裡?)

接下來的命題便是,如何讓這套書撐五十年,而不是一時興起,只做兩年。我為什麼要精打細算,因為我想讓它走五十年,不能成為任何人的負擔。當你把邏輯弄清楚,大家對賺錢的共識就跑出來了。你告訴我你很有理想對不對?那請跟我一起有理想,公司現在預算不夠,你可不可以薪水少一點?你不要談做書時很有理想,跟我談薪水時又世俗的不得了。

做文化出版,理想色彩是應該有的,否則路走不長。我的責任就是,在你們的理想之上,把經營利益極大化,然後給你們好一點的待遇和環境,不要辜負你們的理想。我的精打細算是為了大家好。

實行清楚的績效考核標準,公司就算賺錢賺得風生水起,也只能發獎金給核心、關鍵的相關人等,其他的人會拿少一點、或根本拿不到。好單位也有爛人,爛人不能因為在好單位,也跟著拿到好待遇。例如台積電就這麼做,你為什麼要羨慕台積電,而台積電做的事你又不同意。這是什麼邏輯?倒過來說,不是這個公司賠錢,所有人都該死,好人還是應該得到應得的獎金,我不能容忍齊頭式的平等,差異化是給每一個員工精準回饋的方法。

《總編輯需為零售負責》

我們經營公司有一個邏輯,負最後成敗的,一定是內容和經營一把抓。你不能只管內容,然後說經營不是我的事。你們的麻煩是,產品龐大、部門多,所以經營的邏輯就比較模糊。商業周刊的邏輯就很清楚,商業周刊總編輯不需要為商周業績負完全責任,但是他必須為零售負完全責任。零售數字好壞,責任完全由總編輯承受。訂戶是長期經營的結果,有promotion的成份在裡面,是另一回事,但零售就很敏感,能反映出市場的情況。如果總編輯要為零售負責任,就可以把一切結果拉開來看清楚。零售如果變多,訂戶也會跟著多。(多精準的責任切割!)

王:我們做過一些關於零售讀者的消費行為。我們發現,大部份傳統報紙讀者,進去零售店買報紙,是不看今天報紙長怎麼樣的。他不會拿三分報紙起來,比一比頭版,再決定買那一家。

何:我覺得你這個邏輯有問題。的確有人買聯合報,是因為長期的認同習慣;但是他看久了覺得不對,會不會換報紙看?

王:那當然。

何:應該這麼說,報紙會有一個穩定的讀者群,但他們也會因為每天新聞的變動,而產生購買行為的差異。總編輯的責任就是,讓報紙的內容往上提昇,讀者就會一路往上加。

王:以香港的經驗,報紙主要靠零售,而頭版的好壞,包含報頭設計和整體賣相,便決定當天勝敗。因為香港報攤的擺法,會讓讀者看到報紙頭版、而產生比較,再決定買那一份。在台灣,你到7-11,根本看不出報紙頭版長怎麼樣。

(在我看來,王先生的這個問題暴露出他思考的侷限性!如果你真的覺得報紙頭版的長相很重要,那你就應該把你家的報紙頭版弄到最漂亮,並且想盡一切辦法,讓台灣的讀者看見你的頭版,而不是兩手一攤,說什麼便利商店的架子影響了讀者的消費習性,讓台灣的讀者看不到頭版,進而導致你無法施力、把問題歸咎於外的這種消極的言論!)

《長期印象 累積認同 形成購買》

何:我認為讀者的購買動機有兩種,一種是對這個媒體的認同感,一種是單期產品的差異化。而認同是長期產品差異化後產生的。讀者會因為單天單篇issue的差異化,形成長期印象,你只能相信這件事。總編輯今天上任,我不會要求你明天就變好,但三個月之後我就會看結果,然後每個月我來review你做了什麼事?產生什麼改變?只要有改變,我就要找到答案。你只要定期做這件事,你就會往正確的方向走。這個檢驗必須每天進行、不能鬆懈。你不能因為市場不敏感,就放棄檢驗,這會是產品變壞的元凶。

我研究蘋果日報的作法,他每天做Focus Group,剛開始我覺得那不重要,看久了我覺得很重要。為什麼他會形成共識,就是因為做了Focus Group。不過做Focus Group會有個麻煩,就是最八卦的東西,看的人最多,最後報紙就會八卦化。除此之外,蘋果每天每篇文章的檢驗,都是非常嚴苛的。蘋果的專欄,給的稿費很高,被檢驗的標準卻非常嚴苛,每天每天檢驗,一不對就換掉。我覺得Focus Group的功能是形成內部的共識,讓選材邏輯從頭到尾貫徹一致。每一篇文章發出來,記者和編輯都知道會被同一指標檢驗。

你用同一指標長期檢驗,就會知道答案。你不能因為它不敏感,就不相信它。你多賣一千份、少賣一千份,為什麼?你一定要有假設,然後從眾多假設中,找到一個答案,做為未來變化的基礎。久了之後,你就會找到真正的答案。像我辦雜誌,我一定要追根究柢找到答案,絕不放棄。如果你每天都能找到答案、做出判斷,長期下來,你的判斷會愈來愈準。雖然偶爾會犯錯,但大體上是準的。

我再舉一個例,蘋果三不五時就有一個香港玩具展、東京家具展,這是它獨有的。你知道那個版面很多人喜歡嗎?以蘋果日報這麼精準地計算每個版面的價值,它還能存在,你就知道它有價值。竟然沒有一個報紙學?兩年都沒有報紙學,請問我們在幹麻?你說八卦的版面我們不要學,可是這個版面是有趣的useful information,怎麼不學呢?

(從前面有關新加坡高爾夫球賽的報導、店家報導,以及上面這一段,可以看出何飛鵬的確對於台灣的報業有長期而且深入的觀察!)

我看台灣報紙,很多版面都是似是而非,因為過去有這個版面,所以就讓它繼續存在。你有沒有檢討,到底有多少人在看這個把關鍵資源擺在關鍵點上。改版,都只是改樣貌,而不是改內容。讀者會因為版面改的花花綠綠,就來買嗎?

所有文化產品的核心價值就兩種:一個賣有趣、一個賣有用。有趣是放諸四海皆準,只要是人類,就會覺得有趣。像八卦是有趣,每個人都愛看八卦,只是有人假惺惺而已。有用就可分大眾和小眾的需求。所有文化產品都可以回到這兩件事來檢驗:有趣還是有用。

你必須了解報紙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核心價值是內容,你就改內容;核心價值是版面,你就讓版面漂亮。報紙的核心價值是內容,你先改了內容,有了足夠資源,再來改版面,把關鍵資源擺在關鍵點上。

對我來說,辦媒體就是這幾件事:徹底解讀讀者、了解人性的需求,把有效的工具用到極致,滿足讀者的需求。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saydonotsay&aid=635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