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何飛鵬與王文杉的對話4-3
2012/04/18 22:03:12瀏覽278|回應0|推薦0

《從上至下建立單一邏輯》

王:其實聯合報也有同樣的原則,也發生過類似的例子。但是有什麼方法可以加強宣傳呢?讓同仁知道報社的價值觀呢?

何:其實這種事一發生,全公司都知道,都在看老闆的態度是什麼?你只要一妥協,就完了。不過可能因為聯合報太大,員工因此不清楚老闆的態度。

所有的新聞都會被層層過濾,而且每一層主管有每一層主管的立場,經過這樣的過濾後,能被登出的新聞是有限的。記者長期受到這樣層層的過濾,就知道只有某一種新聞會登。然而蘋果日報只有一個邏輯,而所有的主管邏輯是一樣的,這個邏輯非常簡單,新聞只要不去觸犯這個邏輯,就會通行無阻。我覺得這就是記者在蘋果是狼,在其他媒體卻是綿羊的原因。

蘋果給記者的薪水很高,但我估計不到幾個月,就會因為一則獨家新聞,將記者的關係全破壞了。那個記者沒關係?這些關係,是記者長期經營得到採訪對象的信任。記者會知道很多他們的內幕,到了蘋果全被逼著寫出來,這些關係就斷了。如果你的能力不是仰賴採訪,而是仰賴你累積的關係的話,你的關係沒了、寫不出獨家來,他就讓你走。這非常現實,但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清楚的內部管理邏輯。

我以前曾和博客來總經理張天立聊到,台灣做文化出版的人,為什麼沒有把教科書上經營管理的那一套搬到職場來,媒體也是一樣。當你把經營管理那一套拿出來,又會被冠上銅臭味很重的罵名。

王:現在先不談蘋果是好或不好。蘋果這樣的報紙,全世界很多,也有很多地方,質報和八卦報兩種報紙能共存,像倫敦有泰晤士報和太陽報。但是像香港,幾乎沒有質報生存的空間;蘋果出來後,所有報紙都長得像蘋果。或者也不談有沒有quality,而只是把報紙分為serious和不serious,你怎麼看台灣的市場能不能存在兩種不同的媒體?

還有紐約時報沒有狗仔隊、也不執行360度人事評量、也沒有平衡計分卡統計見報字數,你看媒體該如何進行管理呢?

《管理方式因人因才而異》

何:一個是質量的問題,一個是數量的問題,我覺得兩個都對。但是管理工具不能只有一個單一標準,比方上班要看打卡單,了解一下他上班的情況,但不是上班勤快就是好的。見報字數只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為什麼給李敖百分之二十的版稅,卻不給我同樣的版稅?我回答,如果你是李敖,我就給你一樣的版稅。同樣的,如果你的文章有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水準,也可以有一樣的待遇,但你是嗎?

管理工具只是參考,而且不是只有一種工具,舉例:我們要推行上班打卡時,每個人都翻臉,但最後還是做了,只是做得比較柔性,因為我們公司有門禁,只要進門就得刷卡,就達到打卡的目的了。打卡紀錄平常備而不用,但是如果你需要時,就可以調出來。當你這樣看待管理工具時,就沒有問題了,它只是需要時,可以被拿出來當憑證。

如果真正有天才記者,那裡需要用發稿字數、門禁來規範他?你發高薪來把他綁住都來不及了,像高陽,就是要用各種方法把他留下啊!

其實我不太相信天才記者這件事。如果你覺得少數幾個人就可以創造企業最大的價值,你就不會重視組織系統化的管理。一套好的系統,可以讓資質平凡的人成為好用的記者,對於天才橫溢的記者,就要用另一套方法來管理。

有人問我,是不是完全不重視創意,只注重管理這件事。我說不是,是大家把這兩件事混淆了。文章寫出來是創意,但是準時交稿、刊出,就是生產線。在你腦裡是創意,從你腦中出來到交出成品是生產線。組織無法形成好的創意,可是當創意形成,如何將創意執行出來,就是流水生產線的事。但是很多人會把創意形成和創意執行,全部叫作創意,這就不能管理了。如果你有詹宏志的腦子,我用詹宏志的方法來對付你;如果沒有,就不要怪我們要管理。

王:黎智英就是把做生意的那一套,放在報紙經營裡,他做報紙跟他做其他生意邏輯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何:我有一個更赤裸裸的講法,黎智英是真小人,台灣其他媒體是偽君子。黎智英敢講我是狗仔,台灣其他媒體不敢講,講出來會被吐口水。

王:過去三年來,台灣媒體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從壹周刊開始。它直接影響了同類型的雜誌,也間接影響不同類型的雜誌。它多多少少影響了一些社會風氣,譬如說電視節目更重口味、媒體更赤裸裸呈現事情。一本周刊,影響了消費閱讀大眾和媒體之間的關係,讓黎智英更確定,更大規模的蘋果日報適合進來台灣。蘋果一來,更加影響報紙與電波媒體。這對台灣是好是壞?

(王先生的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清楚的反應出他自認為聯合報是「好」的,壹週刊是「壞」的,而且這個「壞」的媒體搞得大家混不下去。一個組織的領導人在遭遇困難的時候,該問的問題是「如何解決這個困難?」,不應該是「環境為什麼如此?」。)

何:我認為蘋果和壹周刊「心中有讀者」的編採方式,對台灣媒體生態帶來一種「破壞性創新」。你可以不學它的狗仔隊,但可以學習它是如何為讀者想。很多人只看到蘋果版面花花綠綠,便學它的花花綠綠。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它其實花很多工夫去做很多徹底的事,你有做到嗎?面對蘋果,你應該用理性的角度思考、仔細拆解,把對的留下來,把不要的拿走。

王:以前我們就知道社會新聞閱讀率很高,但我們的做法比較含蓄,把它放到後面。蘋果來了以後,把社會新聞拉到最大規格,也影響台灣媒體重視社會新聞。我的疑問是,人有必要知道這麼多嗎?

很多讀者買蘋果,可能是為了消費新聞,這也可能是他長期的購買原因。但是一看到封面那些刺激的東西,誰都想多看兩眼。慢慢地,影響就出來了(又來了,又在批判蘋果,將自己的挫敗歸咎於外在。)

《認清定位區隔市場》

何:蘋果的定位是大眾報紙,大眾的口味就是講究趣味,那些東西就是難免的。如果你想文以載道,你就下定決心辦一個紐約時報,學習控制成本,讓這個社會存在一個精英報紙。你不能同時又要文以載道,又希望報紙銷售極大化。(說得太好了!只有當你閉上嘴巴停止抱怨,才能夠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我做出版,常說一件事,我們出版就是一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中介平台。只要對讀者有用有趣、他們肯花錢買的東西,我就會做。譬如我們出搖頭丸的書,很簡單,有作者、有這個生態存在,我們就要找到一個可以溝通的媒介。當我扮演這個中介角色的時候,我就會把價值觀拿開。但我相信任何在陰暗角落的東西,把它拿到陽光下曬一曬會比較好。做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不能讓事情藏在陰暗的角落,在陰暗的角落它會有麻煩。讓危險資訊更透明,我認為是好的。

王:可不可以談一下,你對聯合報的批評和建議?

何:現在台灣媒體生態很清楚,自由極綠、聯合報極藍。中時、蘋果則試圖走在中間,蘋果的做法是忘掉政治、政治版面是很少的。中國時報的政治版面很多,但立場是忽左忽右的中間派。

之前那幾年,台灣的中間選民不見了,二○○四年走到極端,五十對五十,中間選民徹底不見。不過現在台灣社會又變了,因為政治太無聊、無趣和無理,選民選擇不理你,中間選民又跑回來了。因此我認為,站在兩邊的人會有麻煩。

《聯合報的特色在那裡?》

聯合報是一個中規中矩、面面俱到的報紙,有沒有人才、組織、邏輯?都有!任何構面都是在一定水準之上。但是除了藍綠、意識型態特別清楚之外,好像沒有什麼理由,讓讀者覺得我一定要看這個報紙。

我舉例,喜歡看體育的人會看聯合報嗎?不會!喜歡看商業的人會看聯合報嗎?不會!但是像我這種喜歡體育的人,一定會看蘋果日報的體育版,我可以就只因為體育版去訂蘋果日報。它的版面、豐富度可能不如民生報,但就是我要的體育版。

王:可否再講深入一點。

何:蘋果日報體育版是一個豐富熱鬧有趣,又經過過濾和取捨的體育版,不是所有新聞都同等大小。除了台灣風行的籃球、棒球之外,它也會照顧小眾,精準地衡量那些比較特殊的球種可以放到版面裡。

這幾天新加坡有高爾夫球賽,蘋果如果沒版面,就登一個很小的最後成績表,把台灣選手的成績放進去。這樣就夠了。別的報紙,這則新聞沒有了,就連整個成績表都會拿掉。我認為蘋果是考慮過讀者的需求後,留下這一個成績表。它只留一點點,卻就是讀者需要的。

聯合報應該要更有特色。雙語新聞可能是聯合報的特色之一,但是讀者若要看國外新聞,他可以直接看紐約時報,現在網路多方便。如果你是要抓新聞和資訊,給這麼一點國外新聞是不夠的,你們可以每天highlight十條最重要的國際新聞。雙語的目的應該是學英文,但這一方面你們又做得不夠徹底。你有沒有去追根究柢,這個版面對讀者的意義是什麼?

聯合報是一個面面俱到的報紙,但除了藍綠這件事之外,沒有一個特別鮮明的性格、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版面。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saydonotsay&aid=635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