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j9、木星 Jupiter
2010/10/13 18:22:27瀏覽347|回應0|推薦0

尹竹 & 阿公共同研究

 

木星 Jupiter



  木星 Jupiter 是從太陽數來第五顆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它的軌道半徑為77,833萬公里 (5.20AU);赤道處直徑為142,984公里;質量是1.900x1027公斤,超過太陽系其它所有行星總合的2倍,是地球質量的318倍。

伽利略衛星四大衛星







  木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是全天第四亮的星體,僅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之後,火星則在某些時候會比它亮。1610年,伽利略首先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木衛一 (Io)、木衛二 (Europa)、木衛三 (Ganymede) 及木衛四 (Callisto),也就是著名的伽利略衛星,這是人類首度發現絕對不可能繞著地球運轉的星體,這是當時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木星的四大衛星

木衛1木衛2木衛3

木衛4

  1973年,先鋒10號 (Pioneer 10)探測船首次造訪木星,其後先鋒11號 (Pioneer 11)、航海家1、2號 (Voyager 1/2) 及尤利西斯號 (Ulysses) 也陸續到過木星。新一代探測船伽利略號 (Galileo) 現正在木星軌道上,已傳回許多極有價值的資料。

  像木星一樣的氣體行星並沒有固態的表面,它們的氣體就是很單純的愈深愈密。我們所謂的半徑和大小是以一大氣壓處為其表面來計的;而我們肉眼所看到的表面則是其大氣層的雲頂,比一大氣壓處的位置略高。

  木星的組成中,氫佔了大約75%的質量,而氦則佔了約25% (以原子數量來看,氫佔90%而氦佔10%),還有微量的甲烷、水、氨及「岩石」,這與太陽系的前身-原始太陽星雲 (Solar Nebula) 的組成相近。同為氣體行星的土星也是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及海王星中的氫和氦就少得多。

  我們對木星及其它氣體行星內部的瞭解非常之間接,這種情形可能還得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伽利略號的大氣探測器也不過從雲頂下探了大約150公里深而已。

  木星可能有一個岩石質的核,質量大約有地球的10至15倍之多。在這個核之上、佔木星主要體積的部分是像液態金屬一樣的氫,這種狀態的氫是由游離的質子和電子混雜而成,很像太陽內部的電漿但溫度低得多。在此溫度下,木星內部的氫是液態而非氣態,它是電的良導體,也造成木星的磁場。這一層中可能還含有一些氦及微量的「冰」。

  木星的最外層則是由普通的分子氫氣及氦氣組成,也就是木星的大氣層,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木星表面就是這一厚層大氣的最頂部。木星大氣中還有微量的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簡單分子。

  據信木星大氣中有三層不同的雲,分別是由氨冰、氨的氫硫化物及冰晶加水滴組成。然而,伽利略號大氣探測器取得的初步資料只顯示出少量的雲,這是因為探測器的降落點 (左圖) 並不尋常,地球上的望遠鏡及伽利略號之後的觀測都指出此降落點在當時是特別溫暖與少雲的區域之一,這只能說是運氣不佳。

  伽利略號大氣探測器的資料也指出木星大氣中的水比預期的少很多。原本預期木星大氣中含氧的比例會是太陽的2倍,而以與氫化合成水的形式存在,但實際上卻是比太陽的含量還少。另一個驚人的發現則是大氣最高層的高溫與高密度。

  木星及其它氣體行星都有平行於緯線方向的寬廣高速風帶,每個相鄰風帶的風向都相反。各風帶的化學組成及溫度略有差異,使得木星表面呈現出帶狀色彩的外觀,顏色較淡的稱為「區」(zones) 而較深的則稱為「帶」(belts)。木星的風帶為人所知已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在風帶邊界的複雜旋風卻是由航海家探測船首見。伽利略號大氣探測器的資料顯示木星的風速可高達每小時400公尺,遠比預期中的快得多,而且會下竄到探測器能偵測的深度以下,可能下竄達數百公里深。研究也發現木星的大氣相當動盪,表示木星風主要是受其內部的熱驅動,不像地球的天氣變化是由太陽的熱驅動。

  木星雲的鮮豔色彩可能是由於大氣中微量元素的化學反應造成,很可能與硫有關,因為硫化物的顏色變化多端,不過這方面的細節實屬未知。顏色還與高度有關,最低的是藍色,其次是棕色與白色,而紅色在最高處,有時我們可以從高雲的裂隙中看到較低的雲層。

  大紅班 (Great Red Spot, GRS) 早在300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一般認為是17世紀的卡西尼 (Cassini) 或 Robert Hooke 發現的。大紅斑大小約為12,000×25,000公里,足足可以吞下2個地球!另一個較小但相似的斑點也已發現有數十年之久了。由紅外線觀測結果及其旋轉方向可知大紅斑是一個高氣壓區,它的雲頂比其周圍高得多也冷得多。類似的結構在土星及海王星都有發現,至於為什麼它們可以持續存在這麼久的時間則未知。

  木星自己發散至太空的輻射量要比它從太陽吸收來的還要多,木星內部是高溫的,核心可達約20,000K。這些自產能量是起源於木星形成初期的收縮,不像太陽是以核融合反應產生能量,這是因為木星不夠大,其核心溫度尚不足以引發核融合反應。木星內部的熱可能會在液態層深處引發對流作用,進而造成我們在雲頂所看到的複雜運動。土星及海王星在這方面與木星頗為相像,但奇怪的是天王星卻非如此。

  木星的大小差不多已到了行星的極限,如果再多加質量,它將會因重力收縮而使得體積大小僅些微增加。恆星之所以可以更為巨大,是因為其核心核融合反應產生的高熱膨脹所致。木星至少要有80倍的質量才能引發核融合反應而成為一顆恆星。

  木星具有比地球強大得多的磁場,它的磁層向太陽相反方向可延伸達6億5千萬公里,甚至超過土星的軌道!而面向太陽方向也有數百萬公里厚。因此木星的衛星全都位於它的磁層之中,這或許正是造成木衛一表面許多活動的原因。未來的太空旅行者以及航海家與伽利略號的設計者都須注意,木星周遭有許多被其強大磁場捕捉的高能帶電粒子,這種情況就像是地球外的范愛倫輻射帶,不過可強烈得多!人類若沒有防護必難逃一死。伽利略號的大氣探測器在木星環與高層大氣之間新發現一個強幅射帶,比范愛倫輻射帶強10倍左右。令人驚訝的是此帶中有來路不明的高能氦離子。

  木星像土星一樣有環,但黯淡得多 (右圖)。這個/發現完全是在意料之外,若不是有兩位航海家1號計畫的科學家堅持,在太空平安航行了10億公里之後,航海家1號至少該花一點點功夫稍微找一下有沒有環存在,就不會有這個重大發現。所有其它的科學家都認為能找到任何東西的機會根本就是零,結果卻真的發現了,真是當頭棒賀!從此科學家才陸續以地面及伽利略號的紅外線影像勾勒出木星環的樣貌。


伽利略飛行器


2003/09/21伽利略號的大氣探測器墜入木星大氣層,結束14年任務。

木衛三(Ganymede,Γανυμήδης)是圍繞木星運轉的一顆衛星

公轉周期約為7天。按距離木星從近到遠排序,木衛三在木星的所有衛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衛星中排第三。它與木衛二及木衛一保持著1:2:4的軌道共振關係。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其直徑大於水星,質量約為水星的一半。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zu2940&aid=449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