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09.12.9】 今年九月我在《歷史月刊》發表了一篇〈籤詩的架構、內涵及社會文化意義〉,於是很多人問我擲筊到底準不準?我就說了一個笑話:「小明有一次考試沒準備,便擲橡皮擦來決定勾選1、2、3、4。因為他很快就擲完了,所以又重擲一遍,老師很好奇的問他在幹嘛,他說:『我在驗算。』」
為了確定擲筊準不準,我做過類似的「實驗」,以連續三個聖筊為肯定,三個笑筊為否定,有時不放心,另外再追加一次當「驗算」。遇到重大決策時,為了更加慎重,還以三個肯定為肯定,或三個否定為否定,這樣的工程堪稱浩大了。
但結果發現,大部分擲出的答案,是心中已經認定的;如果心中沒答案時,擲了半天就是擲不出來,或今天擲出結果是這樣,明天結果是那樣。
有人說,那是你功力不夠!好吧,那來看看師父的功力如何。
祖母過世時,連辦了七個法會,法會程序繁複,但一定要隨時擲筊確定亡靈是否應允。於是身為長孫的哥哥便負責擲筊,但只要一個聖筊就可以,沒有聖筊一直擲到有為止。哥哥問師父,不是要連續三個聖筊嗎?師父說,那樣要擲很久喔,一個就好了。
還有一次,家人先為亡靈助念,但此時一位號稱有修行的親戚來了,說感應不到亡靈,於是就念念有詞一番請靈前來,然後擲筊確定亡靈來了,大家才又開始助念。
師父來了之後卻說亡靈沒來,也是念經持咒一番請靈前來,然後在靈牌前擲筊,但沒聖筊,師父於是走到房間門口擲筊,還是沒有,便又走到大門口擲筊,還是沒有。
此時大夥開始慌亂,以為阿嬤的靈魂走丟了,師父又到屋旁轉角處擲筊,這次終於聖筊了,師父說:「找到了,在這裡。」
這時老人家都鬆了一口氣,年輕一輩的則像看了一場鬧劇。
擲筊到底準不準?它是宗教科儀的一部分,但現實中,擲筊若會準,就不用科學辦案,當然也不用讀書了,只要準備兩個筊就萬事OK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