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有成就的藝術,泰半出於苦痛? ─ 回復朋友的提問
2006/11/20 23:55:14瀏覽936|回應9|推薦25

為什麼有成就的藝術與思想,泰半出於苦痛?

 回復朋友的提問

 

為什麼有成就的藝術與思想,泰半出於苦痛?

我想別用那種長篇大論辯證或者什麼歷史原則來說了,談談男生當兵吧。

除了某些正在當兵與等當兵的男生,絕大部份的人都會同意男人當兵對他人生來說是件好事,說那是男孩蛻變成男人的重要考驗、說那是讓人養成負責、規舉、莊重的最好手段。男人當了兵在想法上比較成熟、舉止也較沉穩實在。

在那七百多個日子裡,男孩們被丟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與一大群陌生的人一起理光頭、穿臭衣、吃豬看的都會掉眼淚的食物、睡在日據時代就蓋好的破爛鬧鬼屋子裡。前一天民間生活中的自我尊嚴成了可笑的民間傳說。這一點,時常有班長用90分貝的聲音在他們耳朵旁提醒。

痛苦的三十或六十天過去,男孩像垃圾般被丟進更遠更陌生的地方,在那裡,幾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叫他立正站好,嘲弄他、辱罵他甚至痛揍他,他只被允許說出三個字:「報告!是!」

我是有點誇張,現在當兵很少那麼恐怖的。

在如此壓力巨大、不自由、處處以服從為原則的情況下,人會讓自己內心的自我意識與環境原理、規則相互消長、磨合、找出平衡點,企求降低心中的壓力;意識中的「應性」作用,降低反應波動、忽視人際與道德的對價關係以避免長時間、全面性的心理折磨而導致精神崩潰。( 有些沒辦法的男孩就自殘了… )

或許不要說心靈昇華之類的巨大改變,至少可說,苦難的環境強迫深陷其中的人們改變自己獨尊、既有的視野與思考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苦折讓心靈不停地更換運作的姿態,進而讓心靈有更多的機會重整、提升。

而、我所說的,是環境、物質、主奴上的苦難,在歷史上,有些人是從心裡給自己如此的苦難,有些飽受憂鬱症之苦、有些神經纖細耗弱、甚至活在瘋狂邊緣。無論身外之物與環境控制、他們浸淫在自建的痛苦水牢中,讓心中的不朽藝術慢慢抽芽茁壯。

當然,有些人是幸運的,是神應許的,不須任何形式的痛苦與牢籠,就能讓心靈不停自我蛻變,讓自己的藝術與立論在世人的心中映出巨大的投影。

畢竟神不是很大方的,這種令人豔羨的天才屈指可數。

再者,人活在世界上,尤其是當代,生活方式的多樣、資訊爆炸、工具的普遍、發聲平台眾聲喧嘩、每個人的身份是浮動的,前一天與後一天的身份是可切換的,水草養殖農可能雙足深羨泥濘而繪出溼潤熱情的性愛畫作、美術設師或許執念於型體之美而苦心研發出三角形的茄子、耽美於純粹燦爛的文學家可能化身為高檔手工訂製服設計師。活著的可能性太多又精彩,只看你如果將曾經感動你的事再還給創作,去感動更多的人。

 

我們都不太可能是神應許來旋舞人世的偉大巨匠,所以需要窮盡心慮嘔心瀝血地鑿刻出自我的神思,讓世人感動,也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美善的註解。

 

 

維沅

95/11/20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xg&aid=55146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逃避爭論再來看
2007/01/10 22:23
再回來看看,我想我贊同你的看法:人體只是心靈的器,所謂形因應精神而表現存在,我不是他們,但看到他們的盲點,如果他們也看得到自己的盲點,必無法創作,因為他們會像我一樣狡猾地逃過痛苦追緝,這就是他們不可能像我的原因,也同時我不可能成為他們的主因所在,因此世界是彩色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可以看一本書<女果梵谷不憂鬱>
2006/12/22 13:56

<如果梵谷不憂鬱>
你們要的答案裡面都有

他的想法和動力心理治療比較不同,在動力治療中就比較傾向支持,以及給予個案一個想法~就是你們所提的〔這些痛苦都是為了成就我們而存在的〕

各位在提這個問題時把問題簡化了,你們只提到一個人精神上的折磨,而沒有提出肉體上的折磨。在作者看來,憂鬱症和一般糖尿病或癌症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身理上的疾病,必須定時服用藥物來加以控制。

我們總是誤以為那些憂鬱症的人比較會創作,可是沒想過其實有很多作家本身有癌症,有糖尿病或需長期洗腎,杏林子就是一個例子,這世上不只有很多傷殘作家或藝術家。同時也存在著健康的哲學家或諾貝爾獎得主。

痛不痛著似乎不是絶對或單一的因素,就拿十五世紀時的一位伯爵吉爾.多雷,就是各位常聽到的<藍鬍子>,他在童年時受到虐待痛苦萬分,但他並沒有因此成就了高尚的人格,沒有如閣下所說從當兵中得到成長。他為了想要滿足殺人及合法虐待的快感而選擇了當兵,每當他殺人時他就覺得情緒可以得到發洩,值到後來這已不能滿足他的欲望,他轉向拐騙男童再加以姦殺,有人說被他殺死的男童有一百八十人,也有人說他其實殺了近8百個小男童。就他自己的說法,他並不是喜愛殺人,而是喜歡看那些男童從害怕到放鬆,到自以為被上天眷顧可以遇到那麼有錢的人給他吃好的穿好的時候,再狠狠地虐殺男童,看著男童心情的變化才是他最大的快樂.

〔有點離題了,抱歉〕
總之,要決定一個人是否 能成為藝術家或偉人,單考慮一個面向是不太準確的,必須同時加入多種參數,準確度才會比較精準。

這本<如果梵谷不憂鬱>很適合想討論這個問題的人來看,當然我會建議另外再多看一些不同學派的作品再加以評論。

另外,這個吉爾.多雷的故事,則是來自<桐生操>所寫的<美麗城堡的禁忌傳說>並非虛構,有歷史根據,每篇文章後面也都有精神科醫師所著的人物分析。但是因為太寫實所以是限制級的,心臟無力的人要先去書局翻一翻再決定要不要買。


維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作本來就是要隨心所欲地寫著
2006/11/26 22:32

寫作本來就是要隨心所欲地寫著,才寫得出自己的味道,而後,有了掌聲與噓聲後慢慢修正,讓格局慢慢大起來。

文學,讓我們面對生命時能夠真正地謙卑,能夠逆流於無知的浪潮之中。

 

小維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太有工作計劃的
2006/11/25 21:44
我總是格局小了, 隨心所欲地自顧自地講!

維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子陽
2006/11/24 15:29

子陽

 

能夠從心所欲地創作,無論作品影響了多少人,都是快樂的。

 



張子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06/11/23 16:58

神對於人是大方的,但是人找不到真相與方向,所以不知道。

我對於創作滿有心得,神有給我這樣的恩賜,我也曾經在苦痛中琢磨,但是神不會不允許你跌倒,現在,我在創作上還算得心應手,不用自殺割耳憂鬱症,我一樣可以寫出大作品,這才是真正的神。

三毛的感覺,我經歷過。即使我很恨那段過去,為什麼我要傷痕累累?但是如果沒有經歷,我的文字能力不會發覺出來。這很矛盾,連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路上一定有辛苦,我不可能憑空變成大作家,我也會怨會罵神,和耶穌吵架(這個很妙吧,神傾聽人的禱告,甚至是不滿與爭論,我是很硬又悖逆的人),但是最後還是跑回去寫稿了,就是做,特別的地方,滋味微妙無所欲言。


待案中的自由作家,目前著有《血族傳說I永夜魔女》《血族傳說II神之狩獵》《血族傳說III聖裔狂潮》,育有一貓......

中介質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生活就是自然
2006/11/22 08:32

題外話

有個70老頭出了車禍成了植物人,居然在某一天醒轉過來,很清楚地告訴家人他生死簿上還有40年好活,他現下越來越健康,他的家人卻很苦惱~!

我妹喊我雞,因為她是鴨,但是雞腦比鴨腦小,所以她很高興...... 


犀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麗境界
2006/11/21 14:43

看了這一篇,讓我想到了『美麗境界』這部電影。

美麗境界」一書導讀巫和懋說:「創造本身就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特性,數學家的解題與藝術家的創作有極其相似之處,都浸淫於創作的狂歡和失望的痛苦中。擺盪在創作的高峰和低潮之間,將心智運作軌跡加到最大張力的納許,難免也有疾馳脫出軌跡之時。他說他的一些幻想,就和他的數學發現一樣,是以很直覺的方式來到心中,所以他會很認真的對待旁人覺得完全不合理性的想法。」

天才總是孤獨,因為他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他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無法跟一般人相處,孤獨是最好的朋友,在創作上往往是如此的,一個人越是孤獨,他到最後也許只懂得跟自己對話,而無法跟外界相處了,這份的孤獨感讓一些人得到舉世偉大的成就,可是就自己本身呢?他是痛苦的,因為他活在一個別人不認識的世界裡面,看到梵谷的割耳、看到三毛的自殺(我大概比較熟悉這兩個而已),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因為不平凡,所以有著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有時候這種情形就如同一場拉距戰,很想照著原來的軌跡走,可是又不想如此平凡,想要突破。卡波爾曾描述數學家說:「所有的數學家都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他們活在透明無瑕的柏拉圖境界,也生活在變化無常的殘酷現實中,數學家必須穿梭於這兩個世界之間,在透明無瑕的世界中他們是成熟的大人,但在現實世界中他們不過是嬰孩。」有時候我常覺得自己在這樣現實的世界與創作的世界裡拉扯,很痛苦,可是我卻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是一種自我的沉浸(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喜歡寫東西),憂鬱習慣了,但是還是不習慣孤獨卻又享受孤獨帶來的好處,真是矛盾。

我想探討著跟尖銳的問題,我想探討死亡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不過我怕有人會說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以前在舊書攤裡買了一本書,一個女學生之死,那是那一個女學生的遺著,我看到了她對死亡選擇的看法,我看到她對於死亡的態度,說真的,當看完書時,我並不反對她的決定,她對於人生的決定。

當我看著梵谷的畫時,當我看著割耳的那個畫面,當我看見舉槍自盡時,我心中存在著很澎湃的激盪,我深刻的去從文字裡面,圖片裡面,去試著感受他當時的感受,他只是想要一個出脫,但是要讓他面對現實的世界時,他就是無法出脫,所以他只好用激烈的手段去完成最後的創作,我把它當成是藝術的一環,那是他自己本身的人生藝術,到最後他做了最後他認為最完美的演出。

諾貝爾經濟學家納許他在晚年後,奇蹟般的甦醒了,漸漸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到了現實的世界,他在甦醒後說明,他是在持續的掙扎,排除妄念,對他而言,這意味理性的努力。然而這一切都還是要感激著他在現實世界裡有一個不棄不離的妻子陪伴著他走著這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參考資料【美麗境界】作者:陳韻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與中介質的那篇世紀大辯論 ( 討論 ) 還沒結束喔….
2006/11/21 00:54

你與中介質的那篇世紀大辯論 ( 討論 ) 還沒結束喔….

 

…..有耐心!

 

寫得很棒,我喜歡你的立論。

 

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