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6 17:02:50瀏覽2510|回應24|推薦74 | |
題識曰:「世人只曉愛蘭花,市買盆栽氣味差。明月清風白雲窟,青山是我外婆家。 乾隆丁丑秋七月,板橋道人鄭燮畫並題。先構石,次寫蘭,次襯竹,此畫之層次也。石不點苔,懼其濁吾畫也。燮又題。」 母親的沙龍照 想到媽媽。 這張照片是媽媽八十一歲那年拍的。當時流行補拍婚紗照﹐弟弟和弟媳年輕的時候耍酷不拘形式﹐年紀大了反而想摩登一回﹐還把老媽拉去拍一張沙龍照寄給我。媽媽臉上已經看不見早年辛勞的歲月留痕﹐頭髮也不用染色﹐可見她住在弟弟家心情很舒坦。雖然我面貌長得很像媽媽﹐卻沒有遺傳到她的黑髮﹐這一個基因是來自爸爸﹐四十歲頭髮就泛白了。 我喜歡媽媽這張照片。 眷村遲遲不改建﹐爸爸決定自己修院子﹐先把她平日種植的花移到一邊﹑再把坑坑洞洞的地挖開然後灌水泥。不過﹐媽媽為了心疼爸爸﹐大部份的工作都攔下來自已做﹔我為了心疼媽媽﹐自告奮勇去扛水泥﹐也不記得那二十五公斤一袋的水泥是怎樣咬牙搬回家的。 這是我留學時期﹐姐夫寄來的爸爸媽媽生活照。後面的蘭嶼特產木刻漁船﹐是我參加暑期育樂活動採訪團帶回的紀念品。爸爸那天因為和姐姐﹑弟弟們打牌贏錢﹐特別高興。媽媽眼角是幾天前跌了一跤擦破皮尚未痊癒﹐本來不想拍照﹐怕遠在國外的我會擔心。 四十年前﹐二十九歲才結婚算「晚」﹐所以爸爸媽媽都鬆了一口氣﹐看得出來罷? 婚禮之後, 與爸媽在旅館陽台合影。很少化妝的我﹐那天去化新娘妝﹐眉毛被拔掉﹐還裝了假睫毛﹐梳個貴妃頭﹐連新郎官都認不得我了! 我也喜歡這張生活照。那天是母親壽辰﹐她一邊翻閱相簿一邊說故事﹐姐夫的嗜好﹐除了集郵就是攝影。這幾年在華府的老人圈子充當志工攝影師﹐不但負責「拍」還負責「送」照片﹐結了不少善緣。 我的名字叫「喚民」﹐抗戰時期這個喚起民眾的名字夠響亮﹐其實我的使命是招喚弟弟。還好媽媽接著生了三個弟弟。雖然爸媽都希望家裡有男孩子﹐可是我總覺得最受寵愛的是我。爸爸媽媽都活到八十七歲高壽﹐我應該還有幾年可活。去年﹐女兒召集弟弟們商量明年給我過七十歲生日的計劃﹐兒子突然叫了起來﹕「唉呀! 媽媽要七十歲啦!」大概他總看到我跟孫輩玩起來一副老頑童的樣子和「古來稀」扯不上關係。 今天﹐我六十九歲。想到母親。想到鄭板橋的詩畫。借用其中一句﹕ 「青山是我外婆家」。 四年前為母親素描 平凡的畫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