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15 10:02:06瀏覽606|回應0|推薦3 | |
中華民族是上個歷史悠久又注重傳承的民族,每一代的新生兒,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命根子。從一些經過漫長時間沉澱下來的遺留物中,我們可領略到歷代中國人,對新生代所付出的愛心與關懷。
譬如說,虎風帽、長命鎖、五毒圍兜、虎布鞋等等,過去孩子們從頭到腳披掛著,密密的針線痕裡,無一不是織綴著上一代為新生代無限的愛心、希望、祈願。空竹、搏浪鼓、泥偶、布老虎,在在都紀錄著歷代中國童年的歡樂和情趣。如今,由於時間洪流的衝激及其所帶來生活型態的劇變,許多今日為父母者所熟知的童年意象,對其新生代來說,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歷史了。 更值得探討的是其背後隱含的深意與功能。從帽、鞋、圍兜等常見的虎、五毒紋飾中,我們可瞭解人們對避邪、保護新生代殷殷之意。從淮陽人祖廟會泥泥狗吹哨玩具中,我們可看到遠古至今的母系社會構圖。詳細觀察陝北栓住嬰幼兒的「石虎」,我們可看到它不但是供幼兒撫玩的玩具,也能將幼兒固定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父母可以放心而不必全神照顧。除了這些實質功能外,虛的外形還提供了重要的心理需求。原來在醫藥衛生不發達的時代,要把孩子平安撫養長大,除了父母要投入相當大的心血外,有一部分還要靠天命。請虎爺坐鎮,不但拴住了孩子的身子,更保住了孩子的命,孩子們就一定會平安長大! 傳統鄉土童玩種類繁多,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依童玩材質分類、有依童玩功能分類、有依節令分類、有依使用空間分類等等。在化合材料及工廠量產方式介入以前,傳統鄉土童玩多是以自然素材手製而成。從傳統童玩以及一些古畫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是文明古國,擁有豐富的遊藝文化。許多源自中國的童玩,在西歐也曾大放異彩。可惜這些在國外常被嘆為觀止的國粹在其原產地中國,卻因「勤有功,嬉無益」的古訓而被輕忽、排斥。歷史上研究童玩遊藝的專論也不多幸好藉著一些有心人留下的蛛絲馬跡,讓後人還可以一窺堂奧,但顯然有更多已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了。 現代玩具市場幾乎全充斥著量產化玩具,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早已改變了現代人的休閒生活形態,現代孩子的玩具多到不必珍惜,很少人有機會去體會自製玩具過程的樂趣。「傳統童玩」或許已經失去它的基礎,但「玩童傳統」則未必如此。現代的孩子的生活周遭,有許多現代的廢物材料可以利用,只要給予適當的時間(不要排滿了功課與課外教學)。適量的發展空間(提供材料,不要給予太多的玩具),再加上適切的指導。我們一定可以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創作天才呢!(出自玩遊戲‧張世宗著‧頁13)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