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玩‧童年‧教育
2005/07/06 14:43:42瀏覽313|回應0|推薦0

一. 玩.遊.戲, 談「玩」的三種類型

任何動物的幼兒們,從出生開始就和外界互動而學習,而且這些學習行為都是以「玩」的方式來進行。玩,是內部動因的自主行為,只要給予時間和材料,孩子們個個是天生的玩家。事實上對年紀比較小的幼兒來說,玩就是和外界互動的方式,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在大人介入干涉以前,孩子們所從事的一切活動行為,都是玩,也都是學習。」

孩子們與外界互動的形式大致不出下列三種:

1.與「物」互動。

2.與「環境」互動。

3.與「人」互動。

由於客體形式的不同,也衍生了不同類型的「玩」。我們經常把「玩、遊、戲」三者並稱,事實上,它們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玩」的類型:

「玩」與「物」互動,也就是操作把弄各種實物。如:玩具、砂、水……等。

「遊」與「境」互動,到一特定環境中體驗、感受新的經驗、刺激。如:遊覽、旅行、爬山……等。

「戲」與「人」互動,同儕間的社會性學習。如:扮家家酒、團體、遊戲、競賽……等。

由上述可知「玩」的三種類型,事實上已包含了一般教育二天目標領域的訓練:「技能」、「認知」、「情意」。玩和學校教育主要的不同在於:玩是一種自由意願、主動從事的行為,其學習方式比較鬆散自由。而學校教育則是外在控制學習條件,學習者被動的接受教導,其學習方式比較嚴謹而有架構。兩者功能事實上是互相平行、相輔相成的,彼此都不能取代對方的功能。我們可以利用玩的特性來引起學習者的內部學習動機,鼓勵他們回到學校去學習具整體性、架構性的知識。

二. 智慧的玩具、玩具的智慧—介紹傳統童玩的意義

「童玩」,兒童之玩,也就是能提供兒童幼兒遊戲經驗的媒介,它包含了有形的玩具和無形的遊戲。古今中外幾乎在各民族的文化史中,都可見到像球、陀螺之類的傳統玩具。這些玩具一方面顯示了各民族豐富其下一代成長經驗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隱藏著各文化蘊育的智慧。在本世紀初出土的埃及古墓發現,紀元前 3500—4000年已出現了現知最早的棋盤。而中國早於夏朝已有博戲,考古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石球和陶球。而皮球可能起於戰國時代,至唐而極盛,且已有彈性更佳的充氣球。南美印地安人在文明史上從未利用的車輪,居然出現在他們作給孩子的古玩具上。童玩蘊藏著的智慧絕不僅是「奇巧淫技,婦孺之戲,士大夫不為也」的小道啊!

事實上,玩具的智慧(也可以說是功能)比其外在形式更有意義。因此,我們在介紹童玩給下一代時,不應僅著眼於介紹它的外在形式,而應開發童玩所蘊含的智慧。而且,我們也不應該忽視童玩具有時代性,它反應了當代兒童生活的時空條件與材料地域因素。今日孩子們「玩」的條件,與過去相比已有很大的轉變,例如,過去常被兒童用來自製玩具的廢物材料木頭線軸已經不常見了。可是現代兒童周遭叉百許多像紙卷筒、衛生筷、吸管、保特瓶……等過去所沒有的廢棄物可當材料。

從教育的眼光看,過去介紹傳統童玩常側重於今日成人的觀點,而從今日兒童的角度來看,則常見下面兩點偏失:

  1. 主題焦點偏移—強調童玩、忽略兒童。有些發表文獻又多偏向歷史性的研究,真能對今日兒童有直接助益的,應是與當代教育相關的研究與探討。
  2. 成人本位迎向—多是成人發思古之幽情,而忽略今日兒童的真正需要與學習特質。試想,在歷史上被稱作「留客計」約九連環,交給今日習於忍者龜、電動玩具、電腦……等的兒童們意義如何?其上環下環共341步的解環過程,對今日兒童是否太繁雜?操作是否太困難?或許「留客計」將變成「逐客計」呢!

可是如果開發得法,在「智慧的玩具」方面,九連環可以製成不同的形式和操作方式,其解題步驟又可以口訣和圖訣的方法加以簡化,結果對大人都嫌困難的九連環,不管在操作和解題步驟方面,其困難度均可降低到幼稚園兒童可以操作的地步。在「玩具的智慧」方面,九連環可用來介紹「二進位」的數列,更驚人的是這個在公元1550年,即被法國數學刊物報導的「中國難題遊戲」,其解題步驟的數列,居然是直到二十世紀才被介紹出來的「葛雷二進制」!

綜合以上所說,我們可以整理出一個新的研究傳統童玩的方向「找出玩具的智慧,針對現在的兒童過濾出有參與興趣與有學習意義的部分;再以他們所能接觸的材料與所能接受的方式,介紹出去。」於是,玩、童玩、兒童、教育,這些值得關心的主題,就被我們整合一起了。出自玩遊戲‧張世宗著‧頁7-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jtsai&aid=2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