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境和遺傳因素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2010/10/07 08:36:17瀏覽1797|回應0|推薦0

個性是導致行為以及使一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各種特徵和屬性的動態組合。這些特徵包括:需要,動機,情緒,自我知覺,角色行為,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 在一個人身上,更多的個性特徵是在先天和後天這兩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只是後天社會環境的影響更顯著罷了。

1。 先天因素和個性:個性是在個體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然而,剛生下來的嬰兒,心理并不是一張白紙,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先天的遺傳心理特徵。遺傳的特徵構成了一個人獨特的心理基礎,這些居於基礎條件的心理素質只是影響個性差異的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個性發展過程中來自外部的影響,即依賴於社會客觀環境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2。後天社會環境因素與個性:後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響,文化傳統因素影響和社會階級階層影響。
(1)家庭的影響。在人的個性形成過程中,家庭的影響占有重要的地位。據文化人類學家研究,個性中的信任感、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情緒穩定性、攻擊性,愛的表達與交流能力,主動性及自我認同感等等,都與家庭環境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家庭影響主要是指父母個性與特有的教育方式兩個方面。
(2)文化傳統的影響。 每個社會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傳統,每個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的個性,都無可避免的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在文化的組成中,包括對一些重大問題的價值觀念,對人生,對人與人的關系,對自然界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行為模式。
(3)社會階層或階級的影響。任何一個人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階層和階級中,階層或階級成員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階級或階層的行為準則,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影響。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get&aid=447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