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4/18 12:27:19瀏覽1063|回應0|推薦6 | |
梁實秋《雅舍小品》淺談 蕭之華
在新文學新詩、小說、散文、戲劇以及文學理論等分類中,小品文是屬於散文的一類。在散文的類別中,小品文以篇幅短小,文筆簡練,取材廣泛,識見獨到以及趣味雋永為其特色。強調「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珍貴」,是文學作品中的「精金美玉」。 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公認是當代小品文的範本。
◇ ◇
一九三九年,中國對日抗戰正烈,政府撤守四川大後方。 其時,像萬千逃亡難民一樣,梁實秋也隨政府撤退到四川,住在重慶的北碚。 客居重慶,「客裡似家家似寄」。為了排除寂寞,梁實秋寫小品文消遣。為了自創品牌,就地取材,遂命名為《雅舍小品》。 所謂的「雅舍」,就是梁實秋當時的居所。 一般人望文生義,以為「雅舍」是一處雅致清幽的精舍,其實並不是。 梁實秋自己描寫「雅舍」說—— 「雅舍磚柱篦牆,風來則洞若涼亭,雨來則滲若滴漏。雅舍位於半山腰,前有遠山竹林,水池糞坑。入夜則聚蚊成雷,鼠子瞰燈。」 由此可見,所謂的「雅舍」,其實是舍也非舍,遑論其雅! 風來透風,雨來漏雨,有蚊子老鼠,外加糞坑。名字好聽的「雅舍」,說穿了,其實只不過是一處環境髒亂,戰時克難的「違章建築」而已。梁實秋小品的幽默,單只從這書名,就透露了幾分。 沒想到,《雅舍小品》就這樣打響了名號,風行文壇四十年。 「雅舍」何其有幸,緣會梁實秋,名留文史,傳為藝文佳話。
◇ ◇
《雅舍小品》由正中書局於一九四九年在台北出版,計收小品文三十四篇,一九七三年繼有《雅舍小品續集》出版,計收小品文三十二篇,前後二集合計小品文共六十五篇,再後則有增改之合訂本發行。 茲摘錄《雅舍小品》部分章節,作一孔之見,以窺一斑。
有人說女人喜歡說謊,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版稅,便很容易致富。女人善變,一件事情,大如離婚,小如換鞋,往往在心中經過一讀、二讀、三讀,決議之後再覆議,覆議之後再否決。而最後,還能夠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女人善哭,哭常是女人厲害的武器,很少人能夠抵擋。女人的嘴,大概用在說話方面的時候多,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一個人給他妻子買一件皮大衣,朋友問他:「你是為使她舒服嗎?」那人回答說:「不是,為使她少說些話!」 女人節儉,開電燈怕費電,再關上又怕費開關。女人膽小,看見一隻老鼠會當場昏厥。女人聰明,一根綿線,一下子就能穿入針孔,便能開始解決許多在人生中並不算小的苦惱。——〈女人〉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髒!男人的髒大概是由於懶,緊毗連著懶的是饞。男人多半自私,很少男人情願下輩子做女人,他總覺得這一世生為男身,而享受未足。——〈男人〉 在歷史裡一個詩人似乎是神聖的,但是,一個詩人在隔壁,便是個笑話。——〈詩人〉 我參觀畫展,常常感覺悲哀。屋角裡坐著一個蓬首垢面的人,手心上直冒泠汗,這一位大概就是精通六法的畫家。每一幅畫的後面,都隱現一個面黃肌瘦嗷嗷待哺的人影。——〈畫展〉 一群人擠在客廳裡,誰也不肯先座,誰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謙讓〉 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你殺死他一大塊,或者抽了他一個車,他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好像是無關痛癢,使得你覺得索然寡味。——〈下棋〉 有一樁事,男人站著做,女生坐著做,狗翹起一條腿兒做。這事是——握手。——〈握手〉
◇ ◇
梁實秋性情閒適,人情練達,對人情人性有深刻透徹的瞭解。 《雅舍小品》文筆簡練幽默,寓意深邃雋永,獨具梁實秋沖澹典雅的個人風格,別開近代散文的生面,是中國新文學的瑰寶。
摘自蕭之華《血緣土地傳統》評論集 *照片說明:蕭之華(左)與文學大師梁實秋教授、韓菁清夫人合影。(1975)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