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應以何為師?!
2008/05/10 23:20:26瀏覽435|回應0|推薦0

友人一聊起其甫升上碩士班的兒子,臉上似乎立即流露出一股光耀門楣及與有榮焉的親情光輝,近日他曾指導兒子在暑期不妨多讀一些西洋大師的著論,並以西洋大師來做為中心標竿與終生學習對象,以建立起人生志向。


若問父母從小應灌輸給子女什麼完整觀?!讀書,求知,上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今日的主流社會應會告訴你:以能否做富商嫁豪門、能否升大官發大財、能否奢華享逸醉生夢死,才是值不值得投資人生的唯一取捨標準。至於能否為社會,為世界,為補天地蒼生之缺口不足作出一番不虛此生的有益貢獻,以這種導引法來教育,來涵養人生觀,似已成曠世絕響


令吾人還要為之感嘆的是,友人又健忘了,叫黃種人的子女去跟從學習白種人大師的特色與精華,這是學不來的是忘本的,因為每個人及每一民族都各有其之與生俱來的軀體機能獨特性與人腦思維機制不一特長,父母為什麼不能換個邏輯角度指導兒女去找到與還原其由母體母土所與生俱來的特性而寰化再生為新一代人類的新標竿與新大師呢?!


學習與解讀是一體兩面,學習應當為暫藉、不能當絕對;13歲後至25歲前之學子,宜七分學習三分解讀,25
歲後之每一個人,應把學習再轉化升格並被輔以七分解讀三分學習;長久以來,我們多以人而自居為宇宙的中心,多以人之本位而思考,多以人為最終完整的標竿,多以
人之最終身學習的對象,因此產生了很多單專領域的所謂謂大師,人應被輔導解讀每一大師之內在世界盲點,矛盾,缺口與找出世界之當在既存缺陷,不足,不完整,並以此為---萬世之師,人,才不會永遠寄生及屈隱在別人的陰影之下,既不能超越當在又不能與時俱進,人,應廣以天地萬象之缺陷為解讀為突破為志向為師,勿單以過去人間只有單專領域完整且未再與日俱進之大師上師名師為永遠之最為模仿為跟從。 


** 推薦閱讀相關的文章--- ---

 

1.名師?大師?上師?

2.沒有獨創的人文思想---就沒有自主的科技

3.人類社會的四個待進化層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ui999&aid=18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