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與人類的起原
2008/04/26 16:28:01瀏覽417|回應0|推薦0
數碼123何以看待之? 
( **看完文章後,不妨順道瀏覽一下相簿內的圖片:太陽系與宇宙星系圖)


甲說:若以
2而言,就是在談1+1=2

乙說:1+1=2那是在論個體加個體所產生的量之關係


丙說:汝等只論及於數之淺層,皮毛,數碼2在談一加一外在的量變關係。

丁者曰:
1不成位距,1跟1兩個就成位距,數,一定要再轉換還原不一活性,人腦累進意識之寰化會意空間才不會因固一公式之長期固性運用而久疲生慣性,數碼2,不能只狹義地單一應用,任何數碼都應更進一步地廣義看待為---在論1跟不一之間的物理能量運動式與互動作用關係。


以人文,01
陰陽男女是非,並非是1+1=2的外在固定數碼之量變,而是應再會意其兩者互動內涵的質變關係,以科技,化學反應與物理相變亦是藉著數與數之互動而生質變量變。


1本是空的,1非絕對值,再完整的1(或單專,固一),仍只是完整的不足,也仍只是過去的完整,不代表現在與未來皆永恆完整,反之,就會牴觸了不進則退的進化論與人腦累進意識寰化機能,任何都只能看待為物理時空中的暫藉之數,任何都必須能與其他的1有互動作用關係,一旦失去互升,就失去了原有的存在空間,是以,孤陰孤陽則天地萬物凋零不生,必須還有2來更、3來化,1之孤性無物理,2之互性有物理,3之化性生萬物,無常,變數與不一機能,特性之產生不來自於無中生有,必來自於1跟1兩性之間中的另一介性,此一間中性(兩數間之關鍵數、牽連重生或凋萎之生死縫)乃活性數3(、化 *)。


0非0、1非1,01同時存在於一體兩面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潛顯動靜之生成與是非對錯之仲裁亦因有3,同理,我們的每一解讀思考原點或落點都應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以物理,任何1數必對應於3,3又必對應於1,而3跟1之間則是有數碼2之轉換、更位、互動。

 
曾有大陸的網友在網路上徵詢一個令其百思不解的問題: 請問宇宙的外面是什麼?!

依目前人類之科技水平尚無法觀察及穿梭至浩瀚無邊無垠無界的宇宙之邊,因此這個問題極有可能會因每一個生物的有限視野定位與意會角度及思考解讀之不同而生異同觀見,但宇宙再大,其內其外與每一個角落,必都存在一個無法否認的物理能量運動現象---數與數在運動,這是吾人的回答。

天為父地為母,萬物都應視之為【萬物之靈】---人---的同胞及近親,不能只以人為本位而主觀思考,人的原,不應視之為單一的神外星人不是外太空來的(如下附兩篇媒體報導,很可惜,外國科學家仍有整體觀上的思維盲點,茲供網友相互解讀及參考比較),也不是由猩猩進化而來的,而是由天地之造化及由不一元素特性經不一時空之交會融合與不一演變進化而來的,而一切天地萬物的原,則是---數,是數序之原在生成一切的天地宇宙萬物 

老子曾說過:1生2,2生3,3生萬物,但這是古代中華先賢對於數與天地造化一切生成的解讀,孤陰孤陽天地萬物不生,故而1不能生2,既然1不能生2,3是2所生就更難以成立,至於3生萬物實為一體兩面三性同時存在;若依五千年不朽多意立體華字的潛在意涵,数,這個字其之本義即有、原生、互會的三種特性與物理能量互動作用機制,故而,今之数,任何的一都不能以單一論,亦不能只以兩極化相對論,每個1必須再還原為內含3之基數,3為基本完整,每個1必有吸放3性,每個1必包括過去現在未來與顯在潛在當在,每個1必以天人為思考原點與終點才能由終點又回到原點而循環永續一元復始,數是活性的物理能量運動式,不應永遠拿來當為一成不變各自分化各自為政的單一制化計量式,數之寰化互動活性機制,還須更多的當代知識份子們來一起廣以思考與重新解讀還原以更臻於完整。


**筆者6月16日補註:

隕石新發現 地球生命起源來自外太空?

(摘自奇摩ETtoday 2008/06/15 16:12 )外星人可能是地球人的祖先嗎?英美的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在太空墜落地球的隕石中,找到含有構成DNARNA的成分──核鹼基,進一步的分析則確定,這種核鹼基含有只能在太空中形成的碳13,科學家因此推論,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來自外太空地球上的生命豐富多變,牠們都是40億年前地球形成後逐漸演化而成,不過對於生命的起源,大家一直都很好奇,最近科學家們似乎從一顆隕石中找到答案,英美的科學家針對1969年墜落在澳墨奇森的隕石(Murchison meteorite)進行研究,結果竟然發現其中含有DNARNA的構成分子核鹼基。

在經過光譜儀的分析,這種核鹼基中又帶有大量的碳13,而碳13不可能在地球中出現。倫敦帝國學院學者馬丁絲指出,「當我們檢視在墨奇森隕石中出現的核鹼基,我們發現非常大量的碳13,而碳13只在太空中出現科學家們據此推論,在地球剛形成時,外太空這種帶有核鹼基的隕石不斷墜落地球,並進入早期微生物的基因組合中,最後隨著演化保留下來,如果真是如此,地球上生物演化就是由此開始,最後衍生出現今地球上眾多的動、植物,也包括人類在內。這項發現也對了解太陽系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隕石揭密 人類可能來自外太空

(摘自 民視新聞網 2008/06/15 16:59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來自外太空。歐美科學家對澳洲發現的一枚隕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枚隕石中居然有構成地球生命基因的重要元素,換句話說,地球上的人類,可能都是外星人。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40億年前地球還很年輕的時候,這點應該毋庸置疑,但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地球自己生成的、還是外太空隕石帶來的,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不過歐美科學家對39年前墜落在澳洲的一枚隕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隕石上居然含有【尿嘧啶】和【黃嘌呤】、這兩種核鹼基,也就是構成地球生命基因的重要元素。研究人員還發現,隕石上所含的核鹼基、含有地球上無法合成的碳13元素。換句話說,地球上的生命元素也可能是來自外太空。至於這些生命元素,又是如何跑到隕石故鄉的小行星上,目前還是個謎。





** 推薦閱讀相關文章: 

1.奶和奶精有什麼不同?

2.人類社會的四個待進化層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ui999&aid=18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