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激情過後,身在輻中應知輻
2011/04/13 10:44:47瀏覽5236|回應1|推薦3

1. 前言:
日本福島核電廠因海嘯破壞引發之輻射外洩,震驚全世界。在台灣,自事發以來,政府主責單位、媒體、電視名嘴、民意代表等遲怠、片段、聳動、主觀、偏頗、非專業的疲勞轟炸式報導,鋪天蓋地籠罩全台,引發一般民眾不必要的恐慌與非理性的反應(如搶購碘鹽、碘片),談核色變等心理負擔和情緒壓力。這樣的現象和結果追根究柢,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民眾所接收到的資訊不夠確實、不透明、不完整和不及時。
福島核安事件已形成全球性輻射毒害,所產生的輻射汙染,逐步瀰漫擴散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當然,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災難已經發生,輻害已經形成,且持續在擴散中,後續發展仍存在著諸多不定變數。
面對既發且無可避免的災害,與其盲從的驚慌、失措、瞎憂,甚至做出非理性的舉措,倒不如豁然的面對它、瞭解它、接受它和因應它。
台灣現階段和未來必將會面對的核輻情境為經由各種途徑滲透到我們週遭,無色、無味、無臭的輻射暴露與接觸。首先要認知的是微低劑量輻射暴露是人類(包括你和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誰都無法豁免,這些輻射暴露源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地球土壤的天然不穩定金屬同位素及其衰變產物,人造輻射核種(工業用、醫療用),尤其1950-19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的核試爆輻射塵和核能意外的輻射塵。
來自日本福島核融爐意外對我們身體健康有害的輻射汙染核種主要是可歸納為碘-131、銫-137、鍶-90和鈽-239。而其中對我們健康影響最大者為銫-137。

 

2. 銫-137對身體的影響與處理:
銫的化學結構與鉀類同,雖為金屬,在常溫下(28℃)會變成液態化,銫-137主要來自核反應爐的核分裂反應,半衰期為30.4年,會產生貝它射線和加馬射線。由於銫的特殊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銫-137在地球環境中行動自如,如入無人之境,故銫-137之汙染清除非常困難。輻射塵中之銫-137主要沉降在土壤和海水中,然後透過食物鏈(肉、麵包、蔬菜、根莖植物、牛奶、家禽、水果和魚等)進入人體內,極小部分經由呼吸道吸入肺中。人體吸入後,銫-137主要沉積在肌肉、骨骼和脂肪中。長期慢性暴露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軟組織癌和骨癌的發生,生殖器(睪丸、卵巢)和腎上腺分泌功能降低等。雖然銫-137物理半衰期為30.4年,但在進入人體後之生物半衰期,成年人為80-110天,孩童為57天,嬰兒則只有19天;主要經由尿液排出體外。所謂的生物半衰期即物質經吸食進入身體後質量減半所需的時間。因銫的化學性質與鉀類同,故在人體內鉀可加速銫的排泄。如果官方單位公布測到的銫-137值高於背景值或法定允許值,民眾亦不必驚慌,因為無處亦無法可躲,可行之方法為增加鉀的攝取(食用高含鉀但無汙染之食物和蔬菜、堅果等)和多量喝水,增加尿液排出。
民眾如果擔心或懷疑自己或家人有沒有被銫-137汙染,可收集足量(24小時)尿液和/或糞便,送交衛生署公布之核災指定醫院檢測或代送檢,另外亦可以高敏度之加馬攝影機進行全身測讀,判斷體內是否有過量加馬射線釋出。體內超量銫-137之醫療處置可用口服普魯士藍 (prussian blue) 來治療。
有一點要補充說民的是在地球上,每一個人每天都暴露再極微量存在土壤和水中之銫-137,這些銫-137是過去核子試爆和核災事件所產生的落塵沉汙所致。我們每天都食-銫相息,社會大眾應聽從專業意見和指引,不必驚慌失措。

 

3. 碘-131對身體的影響與處理:
碘-131為一具揮發性的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為8天(在體內之有效半衰期約為7.3天)。吸入後主要凝聚在我們的甲狀腺中,尤其是孩童及嬰兒會導致甲狀腺癌的發生。根據原子能委員會公布碘片使用時機,在核子事故或有發生之虞時,達干預基準100毫西弗時使用。碘片用於預防的效果較佳,碘片服用30分鐘後,便可發生阻絕功能,碘-131由暴露環境吸入到聚集在甲狀腺約需10-12小時,故碘片最適宜在暴露前或暴露後4小時內服用。碘片的使用時機及發送完全由原委會統籌,國人不必擅自亂服。對於不幸錯過碘片有效預防期(超過8小時)的碘-131汙染者,有效的醫療處理為口服丙硫氧嘧啶片8天。
福島核災所釋放出之碘-131,漂浮到台灣時之濃度非常低,假如飲用水濃度沒有超標,民眾無需過度擔憂;如真的不放心,嬰兒沖泡牛奶時可採用瓶裝水。

 

4. 鍶-90對身體的影響與處理:
鍶為一軟金屬,半衰期約為30年,化學性質類似鈣,主要經由食物和水進入人體,小部分經空氣吸入。攝入體內後,約20-30%會經腸胃道吸收後沉積在骨骼和牙齒,可導致白血病的發生,其餘70-80%會被排泄出體外。鍶-90可經由尿液檢查測量。
體內超量鍶-90之醫療處理可服用海藻酸鈉 (alginates) 減少腸胃道之吸收,口服氯化銨 (ammonium chloride) 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calcium gluconate)。


 

5. 鈽-239對身體的影響與處理:
鈽-239為一高危險致癌物質,同時亦為製造核子武器之原料。鈽在環境中或在人體內是很不容易被偵測到。鈽-239之半衰期為24066年,對人體主要毒性是經由呼吸道吸入而致,由於鈽-239不容易被腸子吸收大部分都會被排出體外。吸收後鈽-239主要沉積在肝臟、骨骼和骨髓,會導致骨癌的發生。經呼吸道吸入的鈽-239會沉積在肺泡中,會導致肺組織纖維化和肺癌,縱使是微量的鈽導致肺癌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體內鈽-239污染的醫療處理可使用靜脈鈣-胺 (Ca-DTPA) 或鋅-胺 (Zn-DTPA) 螯合劑吸附排除。

 

6. 結語:
針對日本福島核電廠意外所釋放出之輻射塵全球核輻毒汙染事件對台灣的影響主要為空氣微量汙染、海水和海洋生物鏈汙染、土壤微量汙染和後續糧食農作物和畜牧家禽汙染、飲用水微量汙染等問題。在主要的輻射塵核種銫-137、碘-131、鍶-90和鈽-239當中,可能隨氣流漂浮到台灣的應為碘-131和銫-137。鍶-90和鈽-239因為金屬型態,粒子較重,故在漂浮途中大部分都飄沉在福島附近之陸地和海洋中,能漂浮到台灣的機率非常低。
碘-131之半衰期短,只有8天,故影響為短暫的。銫-137支半衰期長達30年,影響是長遠的。所幸銫-137之生物半衰期短,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亦相對較輕,故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縱然存在,但因是全球環境災害,無法躲避,只能理性面對。我們期盼和要求政府相關主責單位秉持專業素養,摘除主觀意識形態,以客觀誠實的科學精神與態度,把偵測到的數據,確實、適時的告知社會大眾;應變之模式則宜由行政院召集各界專業學者,開會研商,然後發布定案之共識,以安社會大眾之驚慌、釋社會大眾之凝惑。同時亦呼籲政府能建構一套通識易懂的核災害預防應變教材,透過各種管道,反覆宣導教育全國老百姓。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clmd&aid=508486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推薦文章
2011/04/22 07:13
很好的文章, 大家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