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勒維回憶的重任
2016/07/15 00:45:48瀏覽484|回應0|推薦47


普里莫 勒維(Primo Levi 1919 - 1987) 是20世紀重要的意大利作家之一。他的著作有小說,詩歌,回憶錄,訪問記, 其內容多半繞著一個主題,就是寫下他被納粹關在波蘭的奧斯威辛死亡集中營的經歷以及其他相關的對道德,社會,科學等等問題的思考。他本人承認沒有奧斯威辛就沒有他這個作家。

但勒維不是職業作家,是位化學師,在意大利的都靈(Turin)大學得到化學學位,因為參加反法西斯運動在1943年被逮捕,連同其他650個猶太人被遣送到波蘭的死亡集中營,成為納粹有用的當化學師,沒有這門化學的科學知識,他不可能和其他的19個活著出來。獲釋後,在化學工廠當化學師,但他覺得必要把他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經歷說出來,那種心情,他引用英國詩人柯爾律治(Samuel Coleridge 1772 - 1834) 的《古舟子詠》:

“說出這可怕的故事之前

我心急如焚“

於是他寫下集中營可怕的故事,兩本小說《如果這就是人,1947》和《停戰 1963》。經由回想,描述人類有史以來最殘暴,最有系統的滅族真相。他說在集中營,人的道德和良知陷入不義之地,沒有個人尊嚴和克制,飢寒交迫,總在痛苦中。個人被剝奪名字,身份,手臂被刺了一個號碼,縮小成一個空洞的人。。。這兩本著作被認為文學上的傑作。

勒維於1977年退休,但繼續寫作,繼續告訴世界他的可怕故事,繼續思索納粹要滅絕猶太人的意義。在《沈溺和獲救》一書中指出那些被送到集中營的人很少自殺,倒是,那些倖存下來的,過後的回想,變得消沈而自殺的很多。 為什麼呢?自殺是三思後的行為,動物不會自殺。犯人在集中營像動物一樣過活,也像動物一樣死去,不會自殺。犯人在集中營滿腦子想的是充飢,保暖,避免挨打,避免被送到煤氣室,就是如何求生的問題,不會自殺。最後他認為自殺是一個人沒有經過懲罰的罪惡感所產生的心態,在集中營的痛苦生活就是一種懲罰,罪惡感被痛苦所補償,不會鬧自殺。只有在過後,當回想時。。。柯爾律治這樣吟詠:

“從那時起,在難以預料的時刻

那痛苦又復發”

勒維曾翻譯過卡夫卡的《審判》一書。他說,卡夫卡使他陷入沮喪,使他害怕,因為這個故事預言一個單單生為猶太人就是犯罪的時代的來臨,他跟書中的主人翁,Josef K一樣,受到想像不到和不公平的逮捕。卡夫卡,對他,像一架大機器要軋死他,也像先知一樣告訴他哪天會死去。

普里莫 勒維在奧斯威辛的痛苦,儘管他如何鼓起勇氣去回想,去做理性的分析和沈思,終究無法癒合那內心的傷口,於1987年4月自殺而死。

( 創作文學賞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ngyingtsih&aid=6618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