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初荀勖笛上三調以一笛吹三調的真相————並釋清商曲的音階
一、前言
東晉太始年間,荀勖的笛律,算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頁盛事了.但是為何荀勖在一隻黃鐘之笛上,要使之吹出三調,即可以吹出『正聲調法』『下徾調法』『清角之調』呢.即使吹『下徴調法』及『清角之調』有音孔不准,必須使用哨吹或假用之法去升半音,卻還是一定要秀出這項絕活呢.因為,這是荀勖的算計,要顯示出自已的能力,可以在一隻笛上吹出當時包括他自已設計的正聲調法在內的三種調出來.為何如此說呢?
原來,荀勖的笛律的時代是中國處於以一均的長河之中.《舊五代史‧樂志七》所記後周世宗時樞密使王朴定雅樂十二律旋相為宮之法,並造律准,呈上之時的奏疏裡指出的『漢至隋垂十代,凡數百年,所存者黃鐘之宮一調而已。』
但王朴的話,也並沒有全對。因為,所謂自漢至隋十代,其中大多使用的是以林鐘為宮的正聲音階,更具體一點的說。自漢至隋垂十代,凡數百年,所存在林鐘之宮一調而已,而這只是指的是雅樂(太樂、大予樂)。
於漢、魏晉南北朝(六朝),基本上,除了短暫的時期外,雅樂而只有『一調』而已.而《通典‧樂二》曰:『隋代雅樂,唯奏黃鐘一宮,郊廟朝饗用一調,迎氣用五調。舊工更盡,其餘聲律皆不復通。或有能為蕤賓之宮者,享祀之際肆之,竟無覺者。』『累代皆黃鐘一均,變極七音,則五鐘廢而不擊,反謂之啞鐘。祖孝孫始為旋宮之法,造十二和樂,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調。』
二、荀勖『正聲調法』吹奏他心目中的以黃鐘為宮的正聲音階並可以旋宮的雅樂
荀勖笛上三調之一的『正聲調法』就是要吹出他這個雅樂派所創建以達成他所追求的以黃鐘為宮的正聲音階的宮(黃鐘)、商(太簇)、角(姑洗)、變徴(蕤賓)、徴(林鐘)、羽(南呂)、變宮(應鐘)的七聲。而在他的那個時代的雅樂,是使用東漢及魏以來以林鐘為宮的正聲音階。他以雅樂派喜好黃鐘的本性,要改變當日的雅樂使之成為以黃鐘為宮的正聲音階。而當日雅樂不旋宮,只在林鐘一均之上並以林鐘為宮。他要不但恢復黃鐘均作主,而且以黃鐘為宮,並在十二均上旋宮,於是訂名為『正聲調法』,所謂的『調法』,是指可以旋宮的樂調體系。他的雅樂笛,完全為黃鐘為宮的正聲音階所設計,奏出黃鐘為宮的七聲正聲音階,每一聲都不必另加特殊指法,即可精準吹出黃鐘為宮的七聲正聲音階每一個音。
三、荀勖『下徴調法』(以林鐘為調首的正聲音階)吹奏當日的雅樂
而荀勖笛上三調之二的『下徴調法』就是要吹出當日雅樂唱奏時所採用的以林鐘為調首的正聲音階。按,從有文獻可考得的資料(一如吾人於〈完美解開漢、魏笛律二調乃東漢黃鐘及太簇兩均之笛之謎 ———並談楊蔭瀏算錯東漢到魏之律高,應約#c1〉一文內所考證),至少在東漢時,歷經魏到西晉荀勖時代,雅樂(太樂)都是使用以林鐘為宮的正聲音階,簡譜如5,6,7,#1,2,3,#4,5。而且此一音階,在北周時亦不但雅樂所使用,燕樂的蘇祗婆樂調也是以林鐘為宮的正聲音階,一如吾人於〈隋代開皇樂議鄭譯的『七聲之內,三聲乖應』正解——並釋『八音之樂』〉一文裡所考證者。荀勖把此種當日只在林鐘一均上所使用的雅樂不旋宮的林鐘為宮的正聲音階,改成可以旋宮,並取名叫『下徵調法』。所謂『調法』,是指可以旋宮的樂調體系。下徵調法上的特色,就是有『應聲』,即大呂音,簡譜的#1。所以荀勖笛上三調奏下徵調法時必須採『假用』之法,把黃鐘音升高半音而成為大呂音,這樣才成完整奏出當日雅樂的樂調的七聲出來。
四、荀勖『清角之調』吹奏當日的『非雅樂』的『宛詩謠俗之曲』,指清商或相和等曲
而荀勖笛上三調之三的『清角之調』就是要吹出西晉,一如沈約于《宋書》指出的,當日『非雅樂』的『宛詩謠俗之曲』,亦即指明了,西晉以來至沈約當日,『宛詩謠俗之曲』使用的是荀勖笛上三調裡的『清角之調』。
按,清角之調是民間樂調,它是不旋宮的,而荀勖用他的以黃鐘為宮的雅樂笛無法完全吹出清角之調,因為荀勖的律比漢魏以來的律高一律,因此他叫人拿了他的『大呂之笛』叫列和吹相和曲等清角之調曲。他以他的想法,清角之調原先是在漢魏的律比他的律低一律,所以用『大呂之笛』,列和該可以吹了吧,因為大呂之笛比黃鐘之笛高一律,在吹奏清角之調時,很多需『哨吹』使高一律的技法,如黃鐘笛的筒音姑洗,原先必需用『哨吹』以便高一律吹成清角,但若用了大呂之笛,則一吹筒音即是清角,可以不用『哨吹』的技法了。也就是,一用大呂之笛,原先黃鐘之笛吹清角之調所需如注文的各『哨吹』,在使用『大呂之笛』時都不會用到。
因此,清角之調,以《宋書‧樂志》裡,樂律家何承天的注文裡,可以得出清角之調的真相如下表。
荀勖律
|
黃鐘
|
大呂
|
太簇
|
夾鐘
|
姑洗
|
仲呂
|
蕤賓
|
林鐘
|
夷則
|
南呂
|
無射
|
應鐘
|
黃鐘笛 清角之調七 聲按指孔位
|
羽 (非正)
|
|
變宮(非正)
|
|
宮 (非正)
|
|
商
|
角(非正)
|
|
變徵(非正)
|
|
徵
|
黃鐘笛孔
|
第一孔
|
|
笛後出孔
|
|
笛體中聲
|
|
第五附孔
|
第四孔
|
|
第三孔
|
|
第二孔
|
即何承天於注文裡,明白表示的『清角之調,唯宮商及徵,與律相應,餘四聲非正者皆濁』,而『宮』,則是因為『哨吹令清』始得為相應的。即,用『黃鐘之笛』,如果吹『清角之調』,必須較正吹出音低了半音的,包括有『宮』、『角』、『變徵』、『羽』,而『變宮』也是不必調的。但因荀勖漏列,所以何承天補言:『太蔟為變宮。非正也。』其實算一算,七聲裡,若由『黃鐘之笛』去吹,有五聲不相應,只有『商』、『徵』二聲不必哨吹提高半音。以下就繪出一個比較表,在依注文的指示了,於『黃鐘之笛』之下,硬是要吹出『清角之調』,必須在笛子七的孔位裡的五個孔位都要加高半音,即才真正吹出了『清角之調』。如此,一看下之比較表:
荀勖律
|
黃鐘
|
大呂
|
太簇
|
夾鐘
|
姑洗
|
仲呂
|
蕤賓
|
林鐘
|
夷則
|
南呂
|
無射
|
應鐘
|
黃鐘笛 清角之調七 聲
|
|
羽
|
|
變宮
|
|
宮
|
商
|
|
角
|
|
變徵
|
徵
|
黃鐘笛孔
|
第一孔 加哨吹
|
|
笛後出孔加哨吹
|
|
笛體中聲加哨吹
|
|
第五附孔
|
第四孔加哨吹
|
|
第三孔加哨吹
|
|
第二孔
|
於是排出一個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的七聲音階,此為清角之調的音階。
而宮在荀勖律的仲呂律上,漢魏之律低於荀勖律一律,故此宮音在漢魏當日是在蕤賓律上。而商音在林鐘律上,宮與商音只有半音之差。
一看各聲之間的關係,於是恍然大悟,原來所謂清角之調,實際上應是『蕤賓之調』,只是荀勖的新律高於漢魏律一律,於是好似清角(仲呂)之調。但再詳看此一『蕤賓之調』,原來它不就是以黃鐘為宮的七聲正聲音階的變徵調式嗎,簡譜如#4,5,6,7,1,2,3。如果以漢魏當日以林鐘為宮來看,即如簡譜的7,1,2,3,4,5,6,乃是下徵音階的變宮調式。如此一看,原來中國漢魏民間的俗調的『蕤賓之調』(實即清商曲),是源於七聲的正聲音階的變徵調式。而清商曲的『清商』二字,倒要感謝荀勖的笛上三調內的記載孔位及何承天的注文,讓我們知道,清商曲的所以會叫做『清商』,是它的音階的宮音與商音只有半音之差。宮為濁,商為清,一如東漢高誘注《淮南子》時曾在釋清濁時說過的。清商曲的『商』音只『清』於宮音一律,而『清商』曲並不以宮音為主,而以商音為主,以是得名。實質上,此一『蕤賓之調』的商調式,是『蕤賓之調』(荀勖的清角之調)的正調,正即是所謂的下徵音階,但其宮反而是在『變宮』上。此漢魏民間俗調——清商曲的音階的真相。(劉有恒,2017,7,4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