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18 13:48:35瀏覽87|回應0|推薦2 |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年前和太太去拜訪友人,他很熱情的接待我們,和我們聊起過去的光景,闡述他的輝煌歷史與豐功偉業;後來談到他得了癌症,接受化療後整個人消瘦很多……。聽到這裡,我想也許有業力干擾,但他不以為意,我就沒有多提。
這位友人開的是活海鮮店,雖然他當老闆不參與殺生,但與廚師合夥多少也會有相關的殺生共業。友人自身並未修行,也無吃齋唸佛。最近他帶著親人去參加宗教繞境,希望能多求福德,但「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阿伯說:「當福報享盡後就是逐漸沒落,每個人都一樣」。福報不是求神拜佛就能擁有,要斷惡修善,一步一步地累積。斷惡是非常重要的,滅惡念、除惡習、斷惡行,一絲一毫的惡都不去做,就不會再繼續造業且快速消耗福報;修善是發自內心去利益一切眾生,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救濟鰥寡孤獨、貧殘老弱……等等,所有的好事盡量做,還要帶著他人一起做,將善的力量傳承,澤被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沒有修行,擁有越大的權力就是越大的造業根源。清淨自在,才是最好的。這個世界多災多難,無常隨時伴隨左右。能唸經消業保平安、提升心性,是很有福報的。」
身在這五濁惡世,到處都是誘惑,若沒有正心、正念、正行,很容易墮落沉淪、修偏走邪。我們歷經累世輪迴,早已養成無數的習氣與造下無數的業力,若無學佛修行,持戒精進,就很容易沉迷在貪嗔痴慢疑的誘惑之中不斷造業,讓光明之路越走越黑暗、越走越狹窄。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才能滅除深重的貪嗔痴,心性才能提升,達到清淨心與不動心的境界。
(分享完畢)
《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修行,就是隨緣盡分的過日子,遇到問題就去解決,遇到人事就去圓滿、遇到干擾就去處理,遇到考驗就去突破,盡己所能去努力,隨緣不攀緣。孔子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人生在世,要能修得看破、放下,是很不容易的事。俗話說:「知足常樂」,「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無所求,才能清淨。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要能在一切相上活動,卻不著一切相,於相而離相,才不會自尋煩惱、自招痛苦。
相無分別,境無好壞,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有分別、計較、貪求……等,就會轉成貪嗔痴,這就是造業的根源,也是凡夫眾生煩惱不斷的開始。修行要修心,依照佛法來修,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遵循佛法,才能去除貪嗔痴的糟粕,留下戒定慧的菁華。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菁華節錄》:「黑氣會觸動、加重劣根性,讓你的劣根性表露無遺;脾氣不好,黑氣會加重脾氣;淫慾重,黑氣會加重淫慾;購物慾強,黑氣會加重購物慾。故須消黑氣,讓魔靈不再增生,接著意志要堅定,堅持修行,來找回自己的本真佛性。」
心裡在意什麼,就會來什麼考驗,遇到考驗時,就要堅定意志,堅持修行,絕不動搖,佛菩薩會在旁邊觀察您對考驗的起心動念、處理方式,看您的意志是否堅定、心性是否有提升。但無論佛菩薩有沒有在身邊觀察,或是有沒有人在監督,我們都要做好自己該做的,隨緣盡分,修行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更不是佛菩薩的事。「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業障各人了」、「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修行要靠自己修,向外攀緣、向外貪求無非是飲鴆止渴,心性不會提升、問題不會解決、命運不會改變,也難出離六道輪迴。
佛法浩瀚奧妙,越修就能越感知自己有很多不足與待突破之處。佛法浩瀚無涯、有容乃大,無二無別,所以不須執著、不必罣礙,凡事都要看破、放下,如同慧能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肉體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證悟,是靈性提升,所以不要被世間短暫的樂所迷惑,要「藉假修真」,在一切因緣合和的假相中看破、放下才能證得真清淨、真自在。佛法能破迷開悟、破除眾生心中的黑暗。佛法是引領眾生走向正道的明燈,佛法代代相傳,猶如燈燈相續,無窮無盡,綿延不絕。
《六祖壇經》:「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佛法是照亮眾生的心燈,幫助眾生從暗無天日的黑暗輪迴道中一步一步地引領至光明淨土,眾生就能轉暗為明;佛法是引導眾生破迷開悟的智慧,眾生的一切愚痴無明皆需智慧才能滅除。眾生要透過修行才能覺悟,以覺悟後的的智慧去看世間萬法,一切萬相皆是圓滿無漏,此即「正法眼藏」。
阿伯說:「福報享盡後就是逐漸沒落,每個人都一樣。」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要斷惡修善,生活才會漸漸改善,凡事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不要老是想依靠別人、依靠神佛,那都是虛無飄渺的,唯有靠自己,最實在!如何才能改變命運、自求多福?唯有老實誦經,老實唸佛,用真心修行,才能一點一點地轉識成智,轉染污為清淨,轉黑暗為光明,轉愚迷為般若,轉迷心為覺悟,如此,命運就能徹底改變,人生清淨自在。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