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6 17:08:52瀏覽176|回應0|推薦0 | |
历史的原貌和全貌
张正隆 1947年生于辽宁本溪县草河口镇,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家,中共党员。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走访大半个中国、近千位抗日老战士,是为数不多的“用腿写作的人”。 1989年出版《雪白血红》,作为“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之一,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2008年出版《枪杆子1949》,记述东北野战军从东北入关南下一直到解放海南岛征战历程。 2011年其20年心血之作《雪冷血热》出版,本书以纪实体真实、生动地还原了1931年“国耻日”至1945年“终战日”之间发生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各种历史细节,再现了14年抗日征程残酷至极的自然环境,暴烈至极的日军罪行,以及军民沸腾至极的反抗之志。
1987年,总政组织出版一套《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张正隆的工作,是完成其中的“辽沈战役”这部分,就是后来著名的《雪白血红》。而正是这一本书,不但改变了他认识历史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接到写作任务后,张正隆集中一年时间,采访了上百位辽沈战役的亲历者,做了一百多万字的采访笔记。 但是到写的时候,他为难了--他采访得来的内容,完全不同于他此前所知道的这段摧枯拉朽所向无敌的革命战争史。 “战争太残酷了啊”,《雪白血红》出版22年后的今天,提到这段历史,张正隆还是会压低声音、身子前倾,仿佛在说一个秘密。 不仅是残酷,使张正隆为难的还有,他的上百个采访对象多多少少地都与“四野”有工作关系,他所查阅的资料,涉及大量林彪与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共中央之间的电文,都是当时从未披露过的。 张正隆说,“我写《雪白血红》的时候,查看资料,采访,发现了许多从不知道的历史” “这么写,会不会打棍子?我岳父是农民,他就告诉我,不能这么写”,张正隆说。 怎么写? 那是一个正在讲“透明度”的年代。 张正隆碰到问题时,就跟解放军出版社联系,解放军出版社的回复很明确:“实事求是”。 “这是总政下的任务,我觉得是有国家支撑的,所以就敢写。” 张正隆没有回避林彪是辽沈战役中主角的事实,没有回避国民党抗日,他说国民党纪律还挺好,能打。 在那样的大气候下,有“透明度”三个字,和解放军出版社“实事求是”的要求在,他还是写了。 1989年9月出版的《雪白血红》,一下子震动了出版界、成为畅销书,但仅仅半年后,到了1990年3月,就有人告状,说这本书美化国民党、丑化共产党。 书不让卖了,对于张正隆的影响是,后来他出的书,内容审查得更严了。 现在,问起他当时害怕不害怕,张正隆一点都不回避,能不害怕么?“当时我才43岁,还想进步呢。” 然而这番周折之后,张正隆仿佛给自己下一个结论:“历史深处,颠覆性的东西太多了,历史里头都是新闻!我就留在历史里不回来了”。 看到那些历史的真相,他说“也害怕呀,但历史它有那种魅力,我就像是跟它谈恋爱。” ~~~~~~~~~~~~~~~~~~~~~~~~~~~~~
历史的真相,总是以抽丝剥茧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展现出来的。 我只对史实的原貌、全貌感兴趣。 至于真相的展现会对哪种意识形态造成影响,那不是我要关注的事--我只认倆字:求是。
|
|
( 心情隨筆|雜記 ) |